danny 2009-5-25 13:48
日本的蝦夷人
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面積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以其迷人的雪景聞名于世,登別溫泉為北海道最大之溫泉,四周群山環抱,在狹窄的峽谷里涌出十一種溫泉,可治療多種疾病,在此有覽名之地獄谷,藥師如來像,火山口褚色的絕崖及琉璜噴泉口等奇景。支笏湖為北海道第一大湖湖,畔聳立著之樽前山及惠前岳,均為活火山,目前仍有噴煙,與波平浪靜的湖面相映成趣。
北海道古稱蝦夷,先住民就是蝦夷人,但是蝦夷是屬於哪一種人種,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東北地北部,愛奴話仍殘留在當地語言當中,有學者認為蝦夷族與愛奴族是同一種族的可能性很高。
支持此說法的學者認為中世、近世的蝦夷即愛奴,所以古代的蝦夷也是愛奴(江戶時代的學者新井白石、本居宣長)。另外東北地方仍有很多愛奴語地名(語言學家金田一京助等人)。而「日本書紀」及其他的古代文獻史料中有關蝦夷的習俗記載,都和愛奴類似。石器時代的祖先是愛奴(小金井良精、鳥居龍藏),或是愛奴傳說中的矮人(人類學家坪井正五郎)。從大陸渡海過來的現日本人的祖先,將石器時代人征服或驅逐。
不贊同的學者認為石器時代有部份形成現日本人,而蝦夷的時代與石器時代晚期重疊,所以蝦夷族非愛奴族。考古學家已經證明,東北北部(日高見國)很早就有古墳文化、及稻作技術,所以蝦夷族是日本人。「古事記」或「日本書紀」等有關蝦夷族是蠻民的記載,都是虛構的。因此不宜視之為愛奴。尤其於一九五0年三月,日本的考古學家將中尊寺金色堂的蝦夷人,平泉藤原氏的遺體加以調查,結果並沒有發現愛奴的特徵。所以蝦夷非愛奴說越來越有利。但此爭議至今尚未有結論。比較讓人接受的說法是:東北的古代蝦夷族,是位於東部或東北的繩文人的子孫。這些繩文人陸續加入日本民族的行列,而蝦夷族是最晚加入的一支。當北海道形成愛奴族時,他們並沒有加入愛奴族。
蝦夷族不管在歷史、地理、或人種方面,都很難界定它的存在。他們的習俗、文化也非固定的模式。他們有北方文化的要素,又有西方(大和)文化的要素。在日本的史書中,曾記載在元慶之亂(八七八)時,有一個名叫小野春風的人,通曉夷語,能和夷軍的俘虜溝通。從此可見,至少蝦夷族中,有一部分的人不懂日語。昭和三十三年(西元一九五八),在青森縣南津郡的垂柳遺跡,發現二百粒炭化米,及殘留稻穀痕跡的彌生式陶器。可知,距今二千年以前,在日本的北東北部,已經開始稻作。但是到了四、五世紀時,由於氣候變冷,岩手縣北上川流域以北都無法從事稻作,到了七、八世紀才恢復稻作。
蝦夷族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狩獵民族,其實他們也從事農耕。雖然至今仍然尚未發現人口密度較高的蝦夷族定居部落,但我們可以推測,他們有某種程度的定居,人口密度不高,以狩獵、採集、漁撈、稻作為生活手段。六五八年,阿倍比羅夫率一百八十艘船遠征東北時,有一個叫恩荷的人來投降。他說:「雖然我們持有弓箭,但我們並非用來戰鬥的,而是用來捕獸的。現在我們不會再和你們作對,但是萬一你們破壞和約,秋田的浦神一定不會饒了你們。」由此可見,蝦夷族在東北各地都形成部族社會。
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宗教信仰,尊崇超能力的神。當大和朝廷勢力漸漸北上,在岩手縣的各郡內建立了日本神社,並且在北方的淨法寺町建造了天台寺。這天台寺據說建於七二八年。換言之,八世紀以前,蝦夷族並沒有信奉佛教。然而當時大和朝廷的教化並沒滲透到淨法寺町一帶,所以天台寺的實際創建年代,應是九百年至一千年左右。一般推測,天台寺的創建人,大概是有「最後的蝦夷」之稱的地方豪族安倍氏。日本的律令國家,於統治地區實行租庸調法。一開始,蝦夷並不需要負擔租庸調稅賦,反而從大和王朝拿取俸祿。然而,等到蝦夷開始從事稻作農耕,同時大和朝廷也知道蝦夷之地藏有豐富的金與鐵時,始討伐蝦夷。不過,大和朝廷的征服蝦夷,並非以武力為重心,更配合交易與懷柔政策交互利用。東北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以產鐵出名。日本的武士刀,據說也是發源於岩手縣一關市的「舞草刀」。所以當大和朝廷的軍隊和蝦夷軍戰鬥時,其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蝦夷是日本大和民族以外的唯一少數民族,帶有蘇俄及愛斯基摩人的血統,外貌亦與大和民族不同。蝦夷人以「熊」作為他們的圖騰據日本早期的歷史記載,於北部及東北地區居住的人被稱為蝦夷(Emishi),復被中央政府用武力鎮壓並加以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