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lsyw 2012-7-1 16:03
佛教四大天王介紹
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四大天王,源自於古印度著名的須彌山腰,那裡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彌四寶山,山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瑤。四天王各居一山。”四大天王是各護一方世界,說須彌山四面;東勝神洲、南瞻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輔佐四大天王守護空間十方。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方。
據記載: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將,輔助管理所屬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眾大將中居首位者是韋馱,專門保護出家人,因此備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名稱是:
東方持國天王:梵名Dhritarastra、提頭賴吒、多羅吒。多羅吒意為保護眾生、護持國土,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東峰之黃金埵,因此得名東方持國天王。此聖尊形象:身白色,著盔甲,手 持琵琶。“多羅吒”,乃梵文譯音,“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住須彌山黃金棰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並統領揵闥婆及毘舍闍二部鬼神。揵闥婆又作犍闥婆、健達縛、乾達婆、彥達婆、犍沓和、乾沓或、犍塔和、乾沓婆。意譯為食香、尋香、香陰、香行、中陰(人死四十九天內的識)、護生、護嬰(守護嬰孩者)、幻化…等。
毘舍闍是鬼眾,又作毘舍遮,辟舍柘,畢舍遮。是持國天王所領,一般意譯為顛鬼、狂鬼,也就是《地藏經》所說的“噉精氣鬼”。如何噉人精氣?使人發狂也。
南方增長天王:梵名Vidradhaka、毘琉璃。毘琉璃意為能令他人善根增長,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南峰之瑠璃埵,因此得名南方增長天王。此聖尊形象:身青色,著盔甲,手持寶劍,奉持佛法。譯音,即意“增長”,據說他能率諸鳩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除了原有的天眾外,同時領導鳩槃荼、薜荔多二部鬼神。鳩槃荼又音譯為弓槃荼、究槃荼、恭畔荼、拘槃荼、俱槃荼、吉槃荼、拘辨荼、鳩滿拏,也是噉人精氣之鬼。在《正法華經》裡意譯是“甕形鬼、冬瓜形鬼、厭眉鬼、噉人精鬼…等,形狀很多種,不一定是冬瓜形。
薜荔多,又作閉黎多,閉麗多,閉戾多,鞞禮多,卑帝黎,彌荔多,
俾禮多。意譯曰“祖父鬼”。在人間的餓鬼總名也。世尊在教我們觀餓鬼道時說:餓鬼有二處,一在地下,一在人間,這些在人間的餓鬼就是在各種陸海空大法會裡所超渡的鬼眾,由於借用人類祖先名字,故名祖先鬼。
西方廣目天王:梵名Virapaksa、毗留博叉。毗留博叉意為能以淨天眼觀察擁護此閻浮提世界,其所居 之處為由犍陀羅山西峰之白銀埵, 因此得名西方廣目天王。此聖尊形象為:身紅色,著盔甲,手纏一龍(亦有持鐵索之形象),主領龍族和富單那二部之神,龍族就是指龍王和龍神,富單那又作富多那,布單那,富陀那,迦吒布單那,羯吒布怛那(同屬臭鬼但不同形),意譯是“奇臭無比的鬼、譟作災怪鬼”或者“臭穢鬼”,雖然身形臭穢,但卻是餓鬼中最享福的。
北方多聞天王:梵名Vaisravana、毗沙門。毗沙門意為福德之名聞四方,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北峰之水晶埵,因此得名北方多聞天王。此聖尊形象為:身黃金色,著盔甲,頭帶寶冠,寶貝瓔珞遍滿全身,一頭兩臂,右手持寶傘,左手持靈鼠,靈鼠能吐各種珍寶,兩肩右日左月財寶無盡,領導夜叉、羅剎二部鬼神。羅剎和夜叉一樣,都具有較大的能力和行動自由,羅剎又譯為羅剎娑,阿落剎娑、羅叉婆、囉剎。
羅剎是餓鬼中的“惡鬼”,能力和夜叉一樣能跑、能飛,但更暴惡,故有時直接意譯為暴惡、可畏、惡畏…等名。女羅剎叫羅叉私、羅剎斯,古大德特別提醒行者“羅剎女。為絕美之婦人。”因為羅剎不像夜叉男女都是歹看面,羅剎女是很美的形象,但是心很惡毒,是食人精氣的美鬼,因此《大般涅槃經》裡舉出九種令人又愛又恨的事物,羅剎女高居第二名。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據說他與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說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護財善神,又各施財天王,在印度古神話中,他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一位“大財神爺“,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 徒最多。中國敦煌壁畫中的毗沙門畫像:畫他渡海佈道之際,常常散下金銀財寶。
四大天王在中國寺廟裡,不但形像被徹底漢化,皆為中國古代虎將打扮,而且將四神賦予中國式寓意。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 弟道:“今特敕封爾為四大天王之職,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永修厥職,毋忝新綸。”,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護法神,就成中國式的護法神了。
據清•霍灝《通俗篇》載:寺內四大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四字;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龍者,順也。風調雨順,預祝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卻被造神者塑成橫眉怒目、兇猛威武形像,說明佛教護法神之莊嚴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