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釋慧侃

gatha 2012-6-30 22:06

釋慧侃

[color=navy]隋朝蔣州大歸善寺釋慧侃,俗姓陽,晉陵曲阿人。他具有神通,世俗不知道。平時他禮敬佛像,如同面
對真佛一樣。凡走到有佛站立塑像處,不敢坐下。

旅行途中遇人有難時,他必捨命救護。後去廣東,歸皈真諦三藏(注1),專門翻譯佛學著作,對此領悟
很深。以後居住棲霞山(今屬南京市),內心一片虛靜,來去自如,不拘城市山林。有次去揚州偲法師
處,偲法師平素知道他道行很高,特對他行接足禮,異常恭敬。他將回山時,偲法師請他顯示一點神通
。慧侃說,這容易。便從窗中伸手出去,有幾十丈長,把齊熙寺大殿上的匾額取下,拿回房裡,並告訴
偲法師說:「世俗人缺乏遠見,看見這些會驚奇,所以我不願顯示神通。」

大業元年(公元 605年),慧侃圓寂於蔣州大歸善寺,世壽八十二歲。圓寂前,他將三衣(注2)拋在堂
上說:「三衣歸回大眾,我現在走了,你們好居住。」說完進房去。大眾驚異趕到,只見他已去世但屍
身不倒,依然盤坐於禪床之上。 
 
資料來源:《法苑珠林》

注1:
真諦三藏:梵名波羅木陀,西印度優禪尼婆羅門族人,原名拘那羅陀(華言親依)。少時博訪眾師,尤
精於大乘佛學。他以弘法為懷,曾泛海南遊,止於扶南國。梁武帝大同年間(535至545),來華弘法
,後在中國逝世。他一生翻譯了眾多佛經,據《歷代三寶紀》所載其共譯四十八部、二三二卷佛經(內
有重出和他家混入的),而《開元錄》記載其所譯佛經為三十八部、一一八卷。

真諦三藏平時生活嚴肅,在廣州時常別居水州,衣食之奉,節儉知足。弟子受他的熏陶,也都勤奮稟學
,晨夕不懈,形成一種刻苦篤實的風氣。

注2:
「三衣」:相傳在釋迦牟尼佛開悟後最開始傳法時,還沒有具體制定僧人衣著的規定。後來,有一年的
冬季,佛與弟子們在出行化緣,他看見弟子們化到很多布料。有的帶在頭上,有的掛在肩上,有的纏在
腰際,看起來既失威儀又十分纍贅,於是佛陀開始定製衣服的要求。那時,正是印度的隆冬,佛陀在晚
上親自試驗:初夜披一件就夠了;中夜覺的冷,於是加上一件;後夜時,還覺的冷,於是再加一件,這
樣就足夠御寒了。因此,釋迦牟尼佛規定比丘不得超過三衣(也就是僧人最多只能著三件僧衣),這就
是所謂「三衣」的來源。在當時,出家人的衣服只是一塊長方形的布(也就是袈裟)。最初僅僅只規定
有三衣,三種衣的區別,是在其層數的多少與厚薄。後來隨著佛教流傳又出現了「雨浴衣」、「覆肩衣
」、「縵衣」、「剃髮衣」等更多的衣物,傳入漢地後又出現了更多的變化。
[/colo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釋慧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