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

Jacob 2012-6-21 22:21

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

觀世音菩薩,梵文Bodhisatta,音譯“菩提薩捶”、“菩提索多”、“扶薩”等,意譯為“大士”、 “勝士”、“大道心眾生”、“法王子”等。習慣上多沿用譯音的略稱──“菩薩”。菩薩是指以慧上求佛道、以悲度化眾生、自覺(以佛法覺悟自己)覺他(用佛法覺悟他人)的正果覺者。觀音、大勢至、文殊、普賢都位列“等覺”(其層次等似佛陀),為諸菩薩之首。唐代貴族婦女裝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裝束。
釋迦牟尼佛所說過:觀世音菩薩在我之前就早已成佛了,其佛號是“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又說:我當時就在正法明如來門下作苦行弟子。我就是因為當時受到正法明如來的教化,如今才能成為釋迦牟尼佛。不單我受到教化,當時諸佛都由正法如明如來教化,才獲得至高無上的道法和佛所轉的殊勝而不可思議的妙法輪。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這三位合稱為“西方三聖”。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補怛洛伽山。補怛洛迦是梵語Potalaka的譯音,又作“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佛經記載說:“稗瑟胝羅居士指示善財雲:‘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有菩薩,名觀音自在。’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財依次遊行,至於彼山,見其四面岩石之中,泉流瀠映,林樹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音自在菩薩於金剛石上,結枷趺坐。”

佛經中所描寫的地域方位,仙島環境,與今之普陀山十分吻合。普陀山位於錢塘江口、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92米。

據傳說,唐大中年間有一僧人來此,親睹觀音菩薩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故稱此地為觀音顯聖地。觀音“身長80萬億那由旬,身紫金色,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餘身相,眾好具足,與佛無異。唯頂無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傳說在五代後樑時(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鍔曾從山西五台山請得觀音聖像一尊,經明州(今寧波)乘船回國,途經普陀洋面,遇風受阻,其洋面上出現了數百朵鐵蓮花擋住了慧鍔的去路,幾經努力,船仍無法前進,此時慧鍔立刻悟到,可能是觀音菩薩不肯離開漢地去日本。於是慧鍔祈禱說,如是觀音菩薩不肯去日本,那麼就在船到之處建廟供奉。忽然鐵蓮花隨即隱去,船飄到了普陀山下的潮音洞,慧鍔與島上居民在紫竹林中建了一座“不肯去觀音院”。

此後,普陀山漸漸成為觀音道場。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