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son 2012-6-16 23:06
學佛你我皆有感應
[color=blue][size=4]我們學佛念佛的人,很多事情,事後想起來,好像有佛菩薩的加持一樣,「怎麼這麼巧妙呢?」當時感覺不到,過後想起來,確實如此。這叫「冥應」,潛在的。眾生根性、業緣各異,因此佛之應機亦自不同。
眾生的根機不一樣,過去造的業也不一樣,所遇到的種種緣也不一樣,所以,佛應機也自然不同。感應是佛來應眾生,自然也就顯現不同的種類。故不論顯應冥應,皆是佛之方便,以此引導眾生藉境發心,趨入菩提,使其徹底離苦得樂。
佛法不是以感應為目標,感應是佛法教導眾生的一個方便,叫做「借境發心」,借著感應的境界,讓你發起信仰佛的心,引導你往生成佛,最終徹底離苦得樂。
四種救度
由此四種感應可以看出彌陀救度、利益眾生,有順度、逆度、顯度、隱度的不同。
這個叫四種感應、四種救度。我們每個人念佛,你說你沒有感應,那是沒有明顯的感應,一定有暗暗的感應,表現在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由這四種感應,顯現四種救度,哪四種呢?
一、順度:求疾得痊,所求遂意。
二、逆度:求壽反夭,所求不遂。
三、顯度:因念佛故,或得彌陀現身,聖眾垂護。
四、隱度:因念佛故,或得人事湊合,機緣相助。
順度:順著你的心,你想這樣,就這樣滿你的願。你想病好,馬上就好了,所求如意。逆度:跟你的想法相反。你想長壽,反而短命,想求的事情,好像佛沒滿你的願(有很多人就開始抱怨佛了,他不知道這是佛的逆度)。
顯度:很明顯地看見阿彌陀佛與聖眾現身救度。
隱度:不明顯,潛在的,隱含的,因為念佛,人事、機緣湊合在一起,辦得很順利。
逆 度
佛為什麼會逆度呢?有人順度度不過來,為什麼呢?比如說,自己讀了一點書,就認為佛法很迷信,如果有人勸我信佛,像我這樣傲慢的人,是不會來信佛的,「都是低級老太婆幹的事,這個很迷信的。」對於這種人,首先就要克服你的傲慢心,給你一個大挫折,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大的轉換,搞得你矇頭轉向,這個時候,你的心思才放得下來,再來研究佛法,就看得進了。沒這個因緣,就度不了你。
大凡傲慢、剛強的人,多數是逆度;大凡柔軟、和順的人,多數是順度。
就像父母教育兒女一樣,如果孩子和順一點,膽子又小一點,就要像春風一般引導他;如果孩子很調皮,那就要揍他,對不對?
我們很多蓮友就是這樣子的。一開始得了病 ── 不得這個病,你不會來學佛法,得病之後,搞得你要死不活,佛就拉你了,「拜拜佛吧!」你就拜佛,慢慢進入佛法了。或者,有的夫妻吵嘴「哎呀,搞得我日子沒法過……」心裏很委屈、很孤獨,就來拜佛了,哎,就逆度了。
往往是這種因緣,使得我們進入佛門。世間的人,如果一切風光,萬事隨順,大紅大紫,要升官就升官,要發財就發財,有誰來學佛啊?總是病災、苦厄等種種不順意,使得我們進入佛法,念佛,投入阿彌陀佛的懷抱。你看看,過去所有痛苦、屈辱的事情,以前心裏很怨恨,遇到佛的本願,你就很感謝,「謝謝你,把我推入佛法之門哪!」
逆度,還有一個故事,老余的故事。老余是我姐夫,是開飯館的。我出家之後,他感到不理解,「那麼好的工作都辭掉,怎麼出家了?」他那個時候比較順,賺了點錢,他就有點看不起出家人,當然,見到我,也不好意思講。後來,我大姐信佛了,勸他念佛,他說什麼?「你上你的極樂世界,我下我的地獄。」他開飯館的哪有什麼好事啊?殺生殺得很多,他後來講,殺到什麼地步?上癮!一時不殺還想得慌,魚啊、雞啊,人家要殺,他搶著殺,殺生很痛快,這個心真的太危險!他對我大姐說:「讓我信佛也可以,如果保佑我發了大財,飯館開得很大,我才信佛。」像這樣的人,怎麼可以順度他呢?後來,飯館倒閉了,他借了錢又開,開一個,又倒一個,連倒了三四個,成了窮光蛋,他慢慢知道:「哎呀!佛真是不讓我走這條道路啊。」那個時候,我也跟他講過《地藏經》,說了因果的道理。有一天,新開張的飯店又倒閉了,房主找他,給他一頓罵,如果在以前,他根本不能接受,他從來就是罵人家的,可是借人家錢還不了,沒辦法啊,因此,他那天心裏非常難受,在屋裏轉來轉去。大姐說:「你到師父那兒去一下吧。」他就來了,碰到隆道法師,交談之中,他看見出家人怎麼這麼瀟灑!尤其看見隆道法師,笑眯眯的。隆道法師向他開示,他就跟佛很有感情了。他現在,煙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麻將也不打了,又吃素了,而且,專門到寺院裏邊做素菜,而且現在出家了。
他這是一個逆度的典型,如果順他,發了財,就造業,我說:「你要是發了財,飯店開大了,你不會信佛,還會開十個,開到大碼頭去。」凡夫就是這樣子的,不能讓你造那些事情,有這個善根,就要成就我們佛法的因緣。
感恩的心
所以,如果我們真正知道佛法的利益,對過去的逆境,我們就會完全存有感恩的心了,很感謝人家,看見人家就很高興,甚至,你所走過的一草一木,它們都使得你今天成就這麼一個機緣。
我們今天能到金州區念佛堂來聽佛法,有無量無邊的因緣,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乃至凡夫界、羅漢界、菩薩界、十方諸佛界,共同的因緣,促成我們來到這個念佛堂聞法,所以說,過去的因素,如果缺了一點點,就沒有今天這個結果,你難道不要感恩過去嗎?甚至很多人打你、罵你,他是造罪造業,他自己造罪造業下地獄,他用他的肩膀把你托起,托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以,怎麼不感謝呢?
這樣想起來,感謝你的老伴,「我要修行,他就是跟我鬧矛盾,砸我的佛堂……」哎,就逼得你沒辦法像別人那樣修行,就怎麼樣?逼得你走另一條道路,念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如果這麼一想,你家的老伴就是大護法、大菩薩。
這樣,種種逆緣在我們心中就展現為感恩的法喜。所以,你見到過去的冤家,就會給他鞠躬行禮了,「謝謝你,你是我的大恩人。」這個不是裝出來的,所謂「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你過去忍哪、忍哪,那個是假的;現在真正能忍了,心裏邊還沒有忍辱的相,並不認為是忍辱,所以才叫「忍辱波羅蜜」這個名稱。
能知以上感應之理,則理明信深,
即使遇到任何惡緣逆境,也能當下了然無惑,而生歡喜感恩之心。
懂得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因為遇到小小的事情就怪佛菩薩了,「佛菩薩,我都給你燒香燒了好幾年了,你怎麼不保佑我啊?」你懂得道理了,信仰就加深了。即使遇到挫折,也能感恩。
佛菩薩的善巧安排
身為凡夫,肯定會有逆境,但從我們個人來講,我們覺得很自在,為什麼呢?我們相信佛法是不可思議的,順的,逆的,都是成就佛法的因緣,那是沒有障礙的,這背後都有彌陀的加被。有的人今天罵你,哎,到了明年,他不僅不來罵你,他來頂禮、來求法了,這個怎麼能想得到呢?所以,這些事情,不由我們考慮,如果用我們的心來考慮,這些事情是不能解決的,在事情的背後,眾生的因緣不一樣,他暫時可能就是這個因緣,他慢慢轉變過來,就來弘揚佛法了,所以,順境也好,逆境也好,總是很歡喜,我們相信這背後有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力量。
「你既然念佛,師父講彌陀光照、菩薩相隨,你怎麼沒有光照啊?」彌陀光照不是我們凡夫所想像的那樣,彌陀光照有他不可思議的智慧在調和,像這些人來罵你,這就是彌陀光照,彌陀光不照,他就不來罵你了,真的是這樣子的,這個沒關係的,隨他,一切都隨順。
我們走到哪裡,也不隨著自己的想法,就像風吹種子,往東吹,就向東走,往西吹,就向西走,今天到大連來,我做夢也沒想到,緣分成熟了,就來了,這都不是我們個人所想像得到的,因緣成熟了,佛菩薩的善巧安排,好了,來到這裏給大家講念佛的教法,有人聽到之後能得利益,另一些人暫時有不同意見,甚至反對,這都無所謂,他也不是反對我,我們都彼此不認識,何必要反對我呢?他是腦子裏的思想過不了關,我執、我見沒有放下來,真實的佛法讓他心中感到顫動,這說明被阿彌陀佛的導彈打中了,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如果沒有打中他的心,他聽到像沒聽到一樣,就不來反對你了,他反對,說明佛法打入他的心了,「這麼簡單就能往生?」── 這不是我說的,是阿彌陀佛說的,「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反對,也不是反對我,他反對阿彌陀佛,那怎麼反對得過去呢?反對阿彌陀佛,就被阿彌陀佛拽過去了。阿彌陀佛的手,就怕你不接觸,你一碰到他的邊,就被拽過去了,所以,今天反對,明天就要來擁護,今生反對,來生就要來學習。
佛法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像著述《往生論》的祖師天親菩薩,他開始就反對大乘佛法,誹謗大乘,他哥哥是無著菩薩,無著菩薩想:我這個弟弟智慧超群,但是誹謗大乘佛法,將來要墮無間地獄啊,怎麼辦?他就寫信對弟弟講:「我得了重病,你要回來,我們兄弟見一次面。」天親就回來了,回來看到哥哥沒有生病,在講經,講什麼呢?講大乘經論。「既然回來了,就在旁邊坐著聽聽。」一開始聽得沒怎麼用心,聽著聽著,機緣成熟了,明白了,他就非常後悔,「我譭謗大乘佛法,我要把舌頭割斷!」無著菩薩說:「把舌頭割斷一千次,你這謗法的罪都懺不乾淨,你當初以舌頭來謗法,現在可以用舌頭來讚法。」這句話把他點醒了,所以,天親菩薩以後寫了很多大乘疏論,弘揚大乘佛法,成為「千部論主」,成為有名的淨土宗祖師。
天親菩薩對大乘佛法先反對、後贊成,我們也不是一樣的嗎?你們各位一生下來就信佛法啦?人家初次跟你講佛法,你還說迷信,你也反對過,對不對?誰都謗過佛法。但是,如果沒有人跟你講佛法,你雖然說不上反對,但是,永遠沒有機會進入佛法,對不對?好,人家天天給你講,你一開始認為迷信,機緣成熟了,哎呀,沒辦法了,你也去迷信迷信吧,你一來信,佛法就跟你接上邊了。所以,佛菩薩不可思議因緣,順度、逆度,只要你跟佛結上了緣,就會被吸引住。我們每個人想一想自己,也是這個樣子,都誹謗過佛法,「佛法哪有這樣的?哪裡有西方世界?哪有這麼簡單?」反正,人家第一次跟我們講的時候,我們都不會相信到這個程度,心中就打一個問號,「到底有沒有佛菩薩?」如果沒人跟你講,你絕不會走條道路。
所以,究竟而言,不是我們在弘揚佛法,背後都有佛菩薩的善巧安排。我們應正確地了解法義,然後平等地跟大家交流,把念佛法門介紹給大家就好了,至於說聽眾當中有多少人能聽得懂、聽過之後有幾個人相應、幾個人不太相應?這個都不是我們所要考慮的,都隨緣,這都有佛的四種救度、四種感應在裏邊,我們在座這麼多人,不可能每個人聽了感覺完全一樣,你聽了之後,在你心裏,阿彌陀佛自然就起作用了,所謂「光明遍照」,運轉你的心,調化你,讓你的心慢慢回轉過來,最終走向真實的佛法。
不以感應為目的
雖然感應是因果之事相,但佛教不以感應為目的,很多人喜歡講感應,墮落在感應當中,那是錯誤的。佛法以教理為基準,感應是事相。乃以此感應之事相,知佛說之真實,而起信心、念彌陀、生極樂。
通過事相知道佛講的話不假,「那我念阿彌陀佛,到淨土去。」不是一味地追求感應。一味地追求感應,那可能會得神經病,「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感應感應吧!」這種躁妄的心就不相應了。
所謂經驗,有直接經驗,有間接經驗,有智慧的人,雖然自己沒有直接經驗,通過人家而得的間接經驗,也是自己的經驗,從而生信,念佛往生。
否則,但以感應為目的,只要有感應就信,若不知佛理、不分邪正,則容易走火入魔,或誤信外道邪教,欲求超升,反更沉淪。是故,感應不可執著,不可妄求。
像法論功,它有沒有感應?一定有感應,如果沒有感應,怎麼那麼多人相信?但是它錯在什麼地方呢?它靠這些感應來迷惑你,違背佛法教理。我們佛教徒如果只是追求感應,不懂得教理的話,那就很可能被其它宗教,甚至被法輪功拉走。學法輪功的人,有的一開始還是學佛的,這就是沒有得到佛法正知見。
所以,我們應以佛法的正知見 ── 教理為依準,感應為輔助,以感應引導,進入佛法。如果一味追求感應,那附體、跳大神的,都有感應,那怎麼能解脫生死呢?
誤入歧途的人,就像法輪功一樣,想到天堂,反而沉淪下去。我們來思考一下,練法輪功的人那麼多,他們當初也沒說「我要去參加邪教」,他們也抱著很好的心,鍛煉身體呀,與人為善啊,但是,沒有正知見,不懂得佛法,就被迷惑住了,一迷惑進去後,就很難拔得出來。
所以,我們不能執著感應,「你怎麼有感應,我怎麼沒有啊?」現在知道,有四種感應,每個人都有感應,你沒有顯的感應,一定有隱的感應,即「冥應」。[/size][/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