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楊門女將的歷史真相 佘太君真的存在嗎!?

smplayer 2012-6-4 01:20

楊門女將的歷史真相 佘太君真的存在嗎!?

清代以來,想證實佘太君確有其人的資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作為“楊門女將”的核心人物,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這個人物,到底是藝術虛構,還是確有其人?歷史記載模糊不清。

  清以前的史料從未提及佘太君。地方誌中,明代成化時期的《山西通誌》只記載了楊家三代,沒有佘太君。到了清代,地方誌才出現了有關佘太君的記載,有人認為佘太君為楊令公之妻,並稱“佘”為“折”之誤,甚至認為佘太君是宋初的晉北大家族折德扆之女。

  山西保德縣折窩村和陜西白鹿縣佘家坡頭村一帶,流傳著佘太君改姓的故事。佘太君原姓“折”,在長期征戰過程中,她有感於丈夫和兒子都為國戰死沙場,為了圖個吉利,便將“折”改為同音的“佘”字,意在子孫福祿有余,由她一人承受外來之災。

  最早認為佘太君是歷史人物的推斷,始自於清代,乾隆年間的《乾隆一統誌》和《保德州誌》都稱有“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裏折窩村北”。《保德州誌·人物·列女》記載:“楊業娶府州折氏,稱太君。其父為麟州刺史,又為火山節度使,業後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遠,故締緣煙蔔地於此與?”其實《保德州誌》對自身的這段記載也是存有疑問的,所以句尾用的是疑問語氣,但後人為了證明佘太君的真實性,便斷章取義,以訛傳訛了。

  清光緒十年續修《岢嵐州誌》,沿用了《保德州誌》的說法,而且又有新的發展,增加了佘太君為夫申冤的情節。其中的《節婦》卷稱:“楊業妻折氏,業初名劉繼業,仕北漢……娶折德扆女。後歸宋,賜姓楊。折性敏慧,嘗佐業立戰功,號楊無敵,後業戰死於陳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辯夫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為民。”

  《岢嵐州誌》的這段記載,史實與傳說混雜。關於楊繼業的描述基本上符合事實,但對佘太君替夫申冤和潘美被貶的記述則更多地與民間傳說相近,與歷史真實相遠。潘美當時只被削去了三個虛官,仍是朝廷寵臣,“除名為民”沒有事實依據,這是常識性的錯誤。很顯然,《岢嵐州誌》的記錄不完全依據可靠史料,內中收錄了一些故事傳說,因此很多人對其可信度並不認同。

  有關楊業之妻佘太君的信息實在太少,《保德州誌》和《岢嵐州誌》的出現算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所以盡管內容多有謬誤,還是被廣泛引用。清代的一些文史學者根據方誌所載對折太君加以肯定,畢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狀元,在其所著的《關中金石記》中稱,“考折太君,楊繼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折宭村”。近代學者李慈銘(1830~1894年),在《越縵堂詩話》中也說,曾發現過折太君墓碑等等,但並沒有記錄碑文。其實他倆既未見墓碑,更不見碑文,不過是根據聽聞和地方誌引申而已。

  清人又有私人筆記講到折氏善騎射。康基田的《晉乘搜略卷二十》記載:“鄉裏世傳,折太君善騎,婢仆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把佘太君比作蘄王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梁紅玉是南宋人,如果佘太君真有其人應該活在北宋,用後人比先人,怎麽看都有點奇怪,可見這個所謂的世傳,不會早於南宋。

  對佘太君是否為真實人物的質疑從未間斷,如果佘太君真為宋初的歷史人物,且英勇無敵而又敢於為夫申冤,這樣的女中豪傑,即便正史不載,宋人筆記也不可能只字不提。反而偏偏是到了清代,離事發當時的宋朝已相當遙遠,佘太君的事跡才進入史料,這不是很奇怪和難以令人相信的事嗎?

  從清代以來,想證實佘太君確有其人的資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一些文人和地方誌作者,不辨真偽,將傳說記錄下來,而後世的研究者,又根據這些記錄來論證,以訛傳訛,形成了一個循環論證的怪圈。

佘太君最早出場是在元雜劇中,她從一開始就是個藝術形象而非歷史人物

  佘太君為楊業妻的說法不見於宋元正史及筆記,但如果就此說佘太君是完全虛構的,很多人感情上恐怕接受不了,也不符合歷史真實。楊業一定是有妻子的,也可以叫做“太君”。

  太君是古代對一定級別官員之妻或母的尊稱。在唐代,官員達到一定級別,他們的母親就可以被稱為太君。宋時,為了體現對大臣的優待,朝廷為群臣之母專設了封號,刺史以上官員的母親封為縣太君。楊延昭官在刺史之上,其母當然可以被叫作太君。

  楊業之妻“太君”究竟是誰,史書從未提及。佘太君最早出場是在元代雜劇《謝金吾詐拆清風府》中,她從一開始就是個藝術形象而非歷史人物。但當時故事編排講究“事有源流”,從楊業妻叫“太君”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謝金吾詐拆清風府》中迫害楊家、強拆清風府的奸臣謝金吾也不是憑空虛構的。謝金吾的原型就是北宋的謝德權,因為曾經官為金吾街司,被人稱作謝金吾。“詐拆清風府”折射的是北宋開封清理民宅,修建官街的一段史實。

  當時京城的街巷非常狹窄,朝廷覺得有辱堂堂大宋的形象,便任命謝德權負責拓街擴道。這個“拆遷辦主任”依令行事,鐵面無私,上拆達官貴人府邸,下攆小商小販,毫不留情,為此得罪了不少顯貴。他們跑到皇帝那裏,添油加醋地告狀。皇帝無奈,準備下詔停止擴街。謝德權聽聞之後,馬上陳明利害:“皇命既然已出,怎麽能夠輕易中止,現在幹擾正常事務的都是些權貴豪強,他們只不過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罷了,沒有什麽大事。”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謝德權放手整治街道,雖然很有成效,但卻落下罵名,受到利益受損者的非議,甚至被編排到了戲劇舞臺上,《謝金吾詐拆清風府》就是以此為背景進行的再創作。劇中他成了奸臣王欽若的女婿,愛財如命,是個糊塗貪官,受了王欽若的指使強拆楊家清風府。

  歷史上的謝德權為官清正,辦事幹練,喜歡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發現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當面斥責,所到之處法紀嚴肅,政治清明。《宋史》記載了他的諸多事跡。《謝金吾詐拆清風府》這出戲是虛構之中隱含真實,故事情節事出有因,人物設計於史有據,反面人物謝金吾都不懼實名,要謳歌的人當然也無須避諱,所以楊業妻很可能真姓佘,盡管史料沒有記載,但元雜劇的佘太君決不是空穴來風。不過戲中的佘太君形象較弱,與普通的家庭婦女看不出有什麽兩樣,遇事沒有主見,動輒哭泣,這也許就是楊業之妻的真實狀態。後來那些驚天動地的故事,很可能是小說家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從另一個確有其人的“折太君”演變而來。


北宋確有一個令契丹軍聞名喪膽“折太君”,“佘太君”的事跡可能是移花接木

  《宋會要輯稿》記述了另一個折太君,她的事跡與傳說中楊業妻頗為相像,不過她是豐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折夫人很有謀略,輔助王承美屢立戰功。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折太君夫婦率軍與契丹軍發生激烈交戰,斬獲敵人數以萬計,生擒契丹天德軍節度使韋太。第二年,萬余契丹兵再度來犯,折太君夫婦又一次大獲全勝,並乘勝向北追出百余裏,所向披靡,契丹軍聞名喪膽,不敢再犯。他們把守豐州城35年從未有失,其事跡可圈可點。景德初年(1004年),宋真宗下詔讓王承美進京,親自接見了這位邊防的傳奇人物。不僅如此,宋真宗還特別賞賜了折氏,讓她享受邊疆官員的待遇,每月賜錢五萬,這是一個莫大的榮耀。

  1012年十二月,王承美病逝之後,宋真宗招折氏入宮,內中緣由與他們的家事和繼承權有關。王承美的長子是王文恭,但是王承美看來並不喜歡這個兒子,因為他後來將王文恭的兒子懷玉收為養子,改名文玉,欽定其為接班人。王承美去世後,在文玉接班的問題上遇到了麻煩,他的父親王文恭對此事有自己的想法,上表朝廷陳述此事。宋真宗於是召折氏入京商議,因為折氏也支持文玉。朝廷下詔由文玉承繼王承美之位,同時對文恭進行了安撫,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當時折太君已是年過60的花甲老人。仁宗天聖二年(1024),王文玉去世,當時身為安郡君、太君的折氏,為了邊防安全,再次上朝面君,得到了宋仁宗的首肯,此時她已75歲。

  《宋會要輯稿》記載的折太君與楊業、楊延昭為同時代人,折氏夫婦守邊四十多年,契丹聞之膽寒。折太君的事跡相當豐富,其抗遼、上狀、進宮等活動與戲曲小說中的佘太君形象有相似之處。她的兒子文玉、懷玉在楊家將中也有類似的名字。故事小說裏的佘太君很可能就是根據王承美之妻演變而來的。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楊門女將的歷史真相 佘太君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