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ra 2012-5-26 09:41
我的私旅行/猴硐 雨會跳舞 夜會講古
[color=orange]【聯合晚報/文/周聖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1275_1.jpg[/img]
台鐵有區間車往猴硐。(圖/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王克珍)
一個人到猴硐。雨突然下大。除了幾隻發出喵喵聲向我打探可有美食招待的貓兒之外,還有那打落在屋頂與水泥地上的雨聲。我壓低了傘,往火車站後方所謂的貓村〈光復里〉閑步走去,一面注意著腳下的溼滑,才幾分鐘一陣風卻倏地掀起半頂傘緣,我猛一抬頭,一片襯著長長鐵軌延伸開來的整片河谷出現在眼前,基隆河彷彿被紛飛雨束鋪上一層矇矓,美得令人吃驚。
[/color][color=red]
關燈夜遊 走在記憶的街區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1275_2.jpg[/img]
散步在猴硐生思古幽情。(圖/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王克珍)
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雨好斜,一層一層、自左向右,斜斜的洒下飄下落下,我想起猴硐黑金文史工作室的淑惠曾說過:「我們猴硐的雨,會跳舞喔」,就是這會跳舞的雨啊,點染著整個基隆河谷彷若潑墨山水綠色復刻版。
會跳舞的雨,讓原本濕冷的體感,頓時跟著輕盈搖擺起來。一個人站半山空曠處,極目遠眺,每一次搭火車來到猴硐或行經猴硐的記憶,歷歷如在目前。常乘坐宜蘭北迴線火車的人,一定都會對這段沿著河谷蜿蜒、時而穿梭在磅空之間的鐵道,印象深刻。沒錯,就是這段路,若由台北出發一路東行,經過松山-南港-汐止-八堵-瑞芳後,便會轉而南行抵達猴硐,猴硐之後便進入三貂嶺小站。依山傍水,鐵道最美風光莫過於此段,尤其透過歸鄉旅人之眼、之心。
十次去猴硐,總有七次會遇到下雨。從2009年我第一次參加關燈夜遊活動至今,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刻,就是每次遇到當地的朋友,他們招呼語幾乎都會和是否下雨有關:「真是託大家的福,今天是沒下雨的好天氣」,要不就是:「要有心理準備喔,辦活動那天很可能會下雨…」,而我也的確在猴硐,遇上雨勢大小不等的各種雨天。但我卻覺得雨中的猴硐,更有另一種美、一種會讓人深深記得的美。
關燈夜遊是村子裡年輕人一起想出來的點子,靈感來自於–礦工入坑時在七十五公分高、長達數公里的黝黑通道裡,僅能憑藉頭上一只頭燈照亮,關上街燈,走在充滿歷史記憶長長的街區上,或許更能深刻的體會到這塊土地上曾經的故事和前人的足跡。於是,一場充滿富涵在地特色與歡慶、分享的「礦工趣.關燈夜遊」嘉年華,於焉展開。
[/color][color=red]
礦區生活 黑金帶來的喜與愁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1275_3.jpg[/img]
猴硐有許多當年礦工生活遺跡。(圖/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王克珍)
車站外,幾家老麵店透著濃濃的古早味,站前廣場與願景館前熱鬧哄哄,帳棚搭了一整排,隨著天色漸暗,願景館外牆上開始播映著以瑞三煤礦的興衰為主題的紀錄片;螢幕裡,老礦工們面對著鏡頭,回憶著早年礦區生活的點點滴滴、那個曾經充滿蒸氣與機械運作和人聲喧譁的猴硐、那場不願憶及的礦區災變…。
主辦這場活動靈魂人物之ㄧ的「黑金藝文工作室」蔡淑惠,本身也是位礦工之女,和幾位同學在離鄉多年之後,決定一起回鄉,為故鄉做點事,讓煤鄉的人文、歷史、礦工故事可以綿延流長,「黑金」曾帶來家鄉的繁榮,如今即將再次焠鍊、讓人看見她的絕代風華。
「五、四、三、二、一,關燈!」大家在主持人的帶領下高聲呼喊,天燈冉冉升空,整條街,包括火車站前廣場、願景館前霎時暗了下來,歡欣鼓掌聲不絕於耳。看似小小的儀式,卻讓大家與猴硐的歷史、生活,以及身邊的夥伴,更加緊密。我抬頭看,一抹薄雲正靜靜飄過,夜空澄靜,月色皎潔。每年一次「礦工趣. 關燈夜遊」為猴硐年度盛事,除了有媽媽味道的在地風味大鍋流水席、象徵礦工生命之光的頭燈製作和夜遊外,這兩年還加入由社區共同發想編劇的社區劇場,劇情大量收集了屬於猴硐的在地故事,並由社區居民素人演出。
[/color][color=red]
散步煤鄉 小溪青苔伴古道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1275_7.jpg[/img]
猴硐古道,沿著小溪澗婉蜒而上。(圖/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王克珍)
在猴硐最適散步。除了在煤礦博物園區內漫步體會早年煤鄉生活,猴硐周邊的步道與古道更是四通八達:過了運煤橋就到了、位於猴硐坑旁的劉厝古道,離猴硐火車站最近,短短不到一公里的古道,沿著小溪澗婉蜒而上,首先會來到一處很有味道的石頭屋,猴硐發展協會、也曾是礦工的標叔當年娶妻時,曾為它鋪上了水泥,2011年,千里步道招募了一批步道志工,在標叔和在地夥伴的合力下,一階一階的刷青苔,同時將已毀損顛簸的水泥打掉,復原自然鋪面。之後,步道志工工作假期,正以各種形式在猴硐慢慢展開;未來,猴硐國小的師生也將加入古道刷青苔的步道守護行列。
「猴硐」地名源自早年當地一處山洞許多獼猴聚居,因此被稱為猴洞。日治時期當地居民以採礦維生,不喜歡礦坑洞裡有水,因此將猴洞改為猴硐。民國51國民政府認為猴字不雅,又改為侯硐。後來經地方人士建議恢復舊名,2005年新北市政府通過恢復為猴硐。
煤礦博物園區於2010年開園,週邊特色景點包括運煤橋、選煤廠、猴硐神社、金字碑古道、三貂嶺瀑布及侯硐車站…等。園區內並將好幾處礦業建築活化為展示空間。來到這裡可以充分感受當年礦區生活樣貌;何不找個空檔,坐上區間火車,拜訪這個位於基隆河上游的寧靜小山城。
上下游News&Market:[url=http://www.newsmarket.com.tw/]www.newsmarket.com.tw[/url]整理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