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喝水讓身體更健康

danny 2009-5-7 11:00

喝水讓身體更健康

你沒生病,只是少喝水!

水,解開身體健康的密碼。



你可能不知道許多不知名的病痛,肇因於水份攝取不足;

喝水就是確保身體健康、遠離疾病的不二法門。

氣喘、過敏、憂鬱症、胃潰瘍等病症發生,

跟身體水份攝取多寡有對相關性。

別等到口渴才喝水,這樣不但會累積身體負擔,

所造成的後遺症更會變成疾病的併發症。



現代人瞭解多喝水是對身體有益的,但卻無人明瞭多喝水的用意為何。

身體不自覺的慢性脫水,所引起錯綜複雜的生理、代謝反應,

正是許多重要疾病的根本成因。

氣喘病呼吸不順暢原因之一,是身體缺水,造成肺部變得脆弱、

肺泡壁變薄,需要水保持濕潤。除非呼吸頻率降低,

否則脫水會使身體自動減少這些組織裡的水,導致這些組織受到傷害。



水療法:要喝多少水?多久喝一次?

每24小時,身體為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回收利用的水量相當於40000杯。

在這樣的水代謝與回收過程中,依據外界環境的不同,

每天身體所短缺的水量大約為6?10杯,因此需要喝水補充。



如果你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而不需要這些水,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身體每天會用掉相當於6?8杯的水去維持重要的功能,

然而真正的攝取量則必需再加50%,所以每天得喝8?10杯水。

這些水應該平均分配在一天之中,一天數次。

就像你不會讓車子在耗盡油料後才加油一樣,

身體絕不能等到脫水後才喝水。



●水應該在餐前飲用。最適當的時機是餐前三十分鐘,

尤其是患有胃炎、十二指腸炎、胃灼熱、胃潰瘍、結腸炎、

或消化不良導致產氣的人,因為這樣可以使腸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



●任何時候口渴就喝水──即使是兩餐之間。



●餐後2.5小時喝水,可幫助消化作用完全,

並可解除因食物分解消耗水所引起的脫水。



●早上起床後先喝水,可彌補因長時間睡眠造成的脫水。



●運動前須喝水,如此在運動時才能順利排汗。



●水果蔬菜攝取量不足及有便秘困擾的人應該多喝水。

早上起床後先喝2?3杯水,可發揮輕瀉的功效。



水或液體?

很自然地,大家可能會想為什麼要喝的是水,而不是充斥生活中的各式飲料?

畢竟,飲料也是以水為主成份,也同樣具有解渴的功效──至少喝起來感覺是如此。

然而事實上,許多健康的問題均始於這種錯誤的認知。

對身體的化學反應而言,水和液體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質。

市售飲料含有某些可改變身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中心反應的化學物質。

即便是牛奶也不能代替水,因為牛奶是食物,

對身體的影響也必須從食物的觀點出發。



身體需要的是水──沒有任何物品可以取代它。

咖啡、茶、蘇打飲料、酒精、甚至是牛奶與果汁,都不能視為水。



以果汁及牛奶代替水?

以果汁或牛奶去滿足身體對水的需求,也會造成健康上的問題。

過多的柳橙汁會增加組織胺分泌而引發氣喘。

而果汁本身所含的天然糖分會使肝臟進入貯存脂肪的代謝模式。

糖,可說是增胖的處方。



大家應該將牛奶當成食物,而不是一般液體。

牛奶比母奶濃稠,現行的嬰兒配方奶都應該稀釋後再餵食嬰兒。

因此,不是以母奶餵養的嬰兒,都應該再額外補充水分。

有些嬰兒的解剖報告顯示,不是以母奶餵養的嬰兒,

其心臟動脈有膽固醇沈積的跡象。

牛奶的確是鈣與蛋白質的優質來源,雖然對維護健康有益,

然而卻不能完全以牛奶取代身體所需要的水。

要牢記,牛奶是造物主專為出生後數小時即可行走的小牛所設計的食物。

以未經釋的牛奶餵養襁褓中尚未有能力行走的嬰兒,

可能會帶給嬰兒健康上的麻煩。



現在我們都知道,人體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顯示全身或局部對水的需求,

甚至會產生許多局部併發症,諸如氣喘及過敏。

此外,也可能化身為局部的長期疼痛,例如胃灼熱、消化不良、

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背痛、偏頭痛、走路時腿疼痛、結腸痛、

及最嚴重的心絞痛。而因為身體脫水所引發的併發症更可能是高血壓、

阿滋海默症、多發性硬化症、肌肉萎縮症、膽固醇沈積於動脈

(導致心臟病發作與中風)、甚至於糖尿病,最後連癌症也可能出現。



大多數會引起疼痛的退化性疾病,

是局部或系統性缺水所呈現的狀態──且差異性很大。

如果在身體尚未造成廣泛傷害之前,就解決了缺水的困境,

那麼,健康的問題是可以治癒的。

找出缺乏的營養素並加以補充,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



其實用於治療所有脫水症狀的方法其實只有一種──這就是所謂異病同治。

這不是很棒嗎?一種療法可以解決無數問題,並可避免昂貴而不必要的醫療方式。



這個療程的第一步就是增加每天所飲用的乾淨水。

持續脫水,會使得部份原應在體內有足夠存量的營養素嚴重流失。

因此,無庸置疑地,理想的治療模式亦應包括適當地修正相關代謝障礙。

總之,治療因脫水引起的疾病,

也需一併矯正因脫水影響組織所形成的續發性缺乏症。

這種因脫水造成的多重缺乏症現象,正是許多退化性疾病的根源。



改變生活形態對矯正脫水引起的機能障礙非常重要。

水療法的基礎很簡單,就是足夠的水與鹽;固定運動;

富含礦物質的均衡飲食,同時也必須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與必需脂肪酸,

以利於細胞膜、荷爾蒙、與神經絕緣體的製造;

不接觸咖啡因及酒精;並利用靜坐舒壓及解除負面思想。

而飲食中絕不使用代糖更是維護健康的必要措施。



身體每天至少需要2誇特的水及半茶匙的鹽,

以彌補因尿液、呼吸、排汗的自然損失。

少於這個量就會對腎臟形成負擔,因而腎臟必需更努力地使尿液濃縮,

利用最少的水排出最多的毒性化學廢物。整個過程會使腎臟細胞極為費力。

對於體型壯碩的人來說,身體對水的需求量簡單計算方式就是,

每一磅體重需要半盎斯的水。

舉例而言,體重200磅的人,每天需要100盎斯的水。

任何時候覺得渴就應喝水,即使是在兩餐之間也一樣。

雖然在進食過程中飲水對消化作用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但進食時脫水卻會嚴重影響消化功能。

而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應該是喝兩杯水,

以補充經過8小時睡眠所損失的水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喝水讓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