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n 2012-4-19 11:27
伊闕之戰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周赧王二十一年(西元前 294)秦北部軍攻佔魏的解邑從而直接威脅安邑。
魏韓國君於是起傾國之兵在伊闕進行反攻。當時伊闕是韓魏兩國門戶,兩山對峙,伊水流經其間,望之若闕,地勢險要。而且當時秦軍兵力不及聯軍一半,且聯軍已據險扼守,雙方呈對峙態勢。
次年,白起率15萬(一說10萬)士兵迎戰公孫喜為統帥的韓魏24萬聯軍。
就當時的形勢,聯軍已經佔據要地,據險固守,待到秦軍遠道而來,以逸待勞,傾24萬帶甲之士攻擊,秦軍勢必不敵。或是堅守不戰,等到秦軍糧草不濟,秦軍自然退兵西去。是時再尾隨攻擊,也可獲得勝利。縱使不攻城略地,也能守伊闕這個軍事要衝。
但是韓魏兩軍主帥貌合神離,各自保存實力,推委不前,不肯先戰,致使白起有了可乘之機。
白起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中的主力韓軍,然後以秦軍主力繞道聯軍後方,迫使韓魏聯軍於伊闕山的狹隘地區決戰,然後再將其一舉殲滅。繞道後方的秦軍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毫無防備,情急之下被迫倉促應戰,迅即慘敗。
韓軍得知其側翼的盟友被瞬間擊潰後,軍心不穩。士兵嘩變,主帥控制不住頹勢。這時,韓軍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在強大的秦軍主力面前。未等主帥佈置,便立刻遭到秦軍左右夾擊,一時間,韓軍潰敗而逃。
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殺主將犀武,俘虜主帥公孫喜,攻佔伊闕。此戰,白起共殲滅韓、魏聯軍24萬,攻佔伊闕等5城,
是先秦戰史中一次較大規模的,且是以少勝多的殲滅戰。
戰後韓、魏兩國精銳喪失殆盡,被迫獻地求和。白起因戰功卓著擢升國尉,開始了其輝煌的軍事歷程。秦國也因此戰的勝利以不可抗禦之勢向中原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