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9-4-24 12:50
月的基本常識
月球是除太陽外最亮的天體,也是最接近我們地球的天體。它是一個本身不會發光的星球,直徑約3476公里,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一些,而體積則為地球的0.0203倍,質量是地球質量的0.0123倍,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公克/厘米3,這相當於地球花崗岩薄層下玄武層的平均密度。由於月球的引力較小,物體在月面上的重量僅及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因此月球上無法保持住大氣,而成為奇特的荒漠世界。月球是地球的永久伴侶,月地平均距離為384,400公里,(約為三十個地球的直徑)。
月球繞地球公轉一次需27.32天(依某恆星為準),這一時間間隔叫做恆星月。月球是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月球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出的大圓我們稱之為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球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它的空間位置在不斷地變化,白道與黃道的交角平均值為5°09',由於月球相對太陽位置的變化,產生月球位相順次呈現下列不同的面貌。
1.朔(新月)──這時月球淹沒在太陽光中,此時日、月經度相同,我們無法看到月球。
2.上弦月──月球在太陽東邊90°,呈凸向右邊的半圓形,出現於上半夜。
3.望(滿月)──月球和太陽在天上的方向正相反,當太陽西落時它即東升,太陽下中天時(子夜)它在上中天,因此明月整夜可見,望發生在約農曆的十五或十六左右。
4.下弦月──月球在太陽西邊90°,呈凸向左邊的半圓形。出現在下半夜的東方夜空。
月球位相變化週期是29.53日,這叫做朔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