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ewqgr 2012-2-18 00:58
梁啓超兩次逃難與日本的深謀遠慮
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梁啓超,一生經曆了兩次驚險的逃難:一次是“百日維新”失敗,追隨康有爲亡命海外;一次是潛赴廣西組織軍務院,領導護國戰爭,反對袁世凱複辟帝制。耐人尋味的是,這兩次逃難都得到了日本人的大力協助。
1898年9月21日淩晨,不知已被出賣的梁啓超,正和譚嗣同對坐床上,高談闊論待袁世凱誅殺榮祿、光緒皇帝大權獨攬後如何大展鴻圖。不料忽然傳來了清兵查抄南海會館和康廣仁已經被捕(康有爲已于9月20日出逃)的消息,接著又有人告訴他們火車停開,城裏偵探密布。他們知道大勢不好,梁啓超在力勸譚嗣同一起逃走不成後,只身逃入日本使館。由于梁不谙日語,所以只能和當時的日本駐華代理公使林權助筆談。林權助後來寫了過一本《我的七十年》,詳細描述了當時的一幕:
“梁馬上自己寫出下面文字:‘仆三日內即須赴市曹就死,願有兩事奉托。若君猶念兄弟之國,不忘舊交,許其一言……’”
“我決斷地說:‘可以,君說的二事,我的確承擔。’我又說:‘你爲什麽要去死呢?試好好想一想,如果心意改變,什麽時候都好到我的地方來。我救你啊!’”
“梁聽了我的話,暗暗落淚,同時倉皇而去,……到了夜晚,公使館門口騷鬧著。我正在奇怪的一刹那,梁飛快地跑了進來,那麽這個問題便擱在我們身上了。我無論如何,把梁放進一個屋子裏。”
接下來的幾天更爲驚險。這時的北京街頭,一片混亂,捕人的叫喊聲令人毛骨悚然。日本大使館周圍更是人聲嘈雜,梁啓超心驚肉跳,不知何時才能逃出虎口。9月22日晚,梁啓超剪掉辮子,換上西服,在林權助的幫助下,逃到了日本駐天津領事館隱藏起來。
天津是慈禧的親信、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的地盤,戒備森嚴。一連幾天,領事館門都有暗探監視,梁無法脫身。9月25日晚,梁啓超等四人乘著夜暗,偷偷潛出領事館上了海河上的一條日本船。不料卻被清廷巡警趕上,不讓該船行進。船上的日本人強行開航,26日早晨抵達塘沽,梁一行人上了一艘日本軍艦。沿著河岸騎馬追擊的巡警因爲不敢和日本軍艦發生沖突,另外也沒有接到上司的命令,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梁逃之夭夭。上午九點多,直隸提督聶士成趕到,得知逃犯(當時聶誤把梁啓超當成康有爲)已經躲入軍艦,頓時暴跳如雷,一定要登艦抓人,被部下苦苦勸住。不久榮祿又派人交涉,要求放人,被日本艦長一口拒絕。下午軍艦啓航駛返日本,梁啓超才算放下心來。
梁啓超的第二次逃難已經是十八年後的1916年的早春時節了。當時他的學生蔡锷已經率護國軍出師討袁,戰鬥在四川呈膠著狀態。坐鎮上海的梁啓超焦灼萬分,憂心不已。他決定前往廣西策動廣西將軍陸榮廷響應雲南,宣布起義。
日本人的耳報神真快。3月1日,日本駐滬武官青木中將就去拜訪梁啓超。在他的安排下,3月4日,梁啓超等一行七人,乘日本郵船會社的橫濱丸郵船離滬南下。爲了防範袁世凱密探的偵察,梁啓超日夜蟄伏在艙底鍋爐旁一間貯存郵件的小房內。船外大雪紛飛,艙底小屋中的梁啓超卻揮汗如雨。只是到了深夜,“群動盡息”,他才能“竊蹑舷欄,一晌憑眺”,到甲板上透一口氣。
3月7日,船到香港。港英當局受袁政府的委托,立即派巡捕登船嚴加搜查,梁啓超在船底僥幸躲過。此後兩天,日本駐粵武官、駐港領事、郵船會社和三井洋行的負責人都跑到艙下探望梁,態度親切而又周到。
3月12日,化裝爲日本人的梁啓超通過一條小火輪偷渡妙義山丸上。梁一到達,妙義山丸就鼓動機輪立刻開走,一刻也不耽擱。在這條破舊肮髒的運煤船上,日本人早已爲梁布置了一間幹淨舒適的精室,飲食供應特別豐美。3月15日,船抵達越南海防附近的産煤地洪崖,爲了躲避法國殖民當局的搜捕,早有一位日本商人攜帶兩名日本婦女在此等候,乘著天黑夜雨的機會,掩護梁啓超偷偷上了他的遊艇。然後他們裝作遊覽的樣子,在海上迂回曲折地漂泊了一天一夜,終于在16日夜間到達海防。橫山把梁啓超隱藏在自己的牧場裏。在這裏,梁啓超又患上了一種極危險的熱病,如果不是橫山及時用草藥救治,梁啓超可能就要客死異鄉了。十天之後,梁啓超通過鎮南關進入廣西。
梁啓超的廣西之行,曆盡千辛萬苦,用他自己的話說,真好比“小小一部冒險小說”。但日本人如此關心中國的事情,布置得如此細密周到,也讓他感到了極大的震驚。尤其是在不到一年之前,他因爲反對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剛剛和日本政府撕破臉皮。日本政府通過其報紙汙蔑梁啓超接受了德國的賄賂,還指責他“忘恩負義”。梁啓超則反駁說,難道日本人要讓我“日思引外人以擾亂祖國而始爲報恩”嗎?他還正告日本:“凡以正義待我者,無論何國,吾皆友之;凡以無禮加我者,無論何國,吾皆敵之。”日本人這麽快就捐棄前嫌,這讓梁啓超深深地體會到日本的心機之重。因爲梁啓超知道,幫助他的都是外交官,沒有東京的同意,他們不可能單純出于個人的同情伸出援助之手的。
其實,只要從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一貫政策來看,就不難理解了日本人的行爲了。日本一直把侵略中國作爲自己繁榮富強的不二法門,甚至夢想“遷都北京”。所以從日本的角度來看,無論何人、何事、何因,只要客觀上能使中國陷入分裂和混亂,它都願意支持。在護國戰爭中也是這樣,日本政府一方面支持袁世凱,另一方面也支持護國軍,目的就是想使中國的內戰和分裂長期化。
英國政治學家米讷格在其《民族主義》一書中曾經給民族主義下了一個定義:民族主義就是致力于實現自己的祖國尚未達到的理想目標。從日本人兩次幫助梁啓超逃難的過程來看,日本人在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方面,確實作到了腳踏實地,不尚空談,深謀遠慮!中國時下以“民族主義者”自诩的“憤青”們,在“實現自己的祖國尚未達到的理想目標”方面,和日本人一絲不苟的功夫比起來的確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