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9-4-5 09:45
戚繼光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至於今,遺餅紀征東,民懷切。”
──著名文學家郁達夫
“戚少保南塘,武功將略,垂諸史冊。而偶為吟詠,亦超放自如,有鄭都官、羅江東筆致。”
──清‧宋長白《柳亭詩話》
“蓋自東南用兵以來,軍威未有如此之震,軍功未有如此之奇者。”
──明代將軍譚綸
第一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出生將門,深受父親的熏陶及教誨,深深了解身為武人所必備的文武二道。自小勤學苦練,立志疆場,保國衛民。面對猖狂的倭患,他深惡痛疾,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他所率領的部隊所到之處讓倭寇聞風喪膽,被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裡之長城。”
老來得子 取名“繼光”
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戚繼光的父親同樣是一位正直、清廉的人。他對戚繼光的教育和影響可以說是讓戚繼光受用終生。戚景通,字世顯,他治軍嚴明、精通武藝,有著豐富的軍事知識,並且為官清廉,從不接受額外的饋贈,亦不對權貴阿諛奉承。
繼承襲職之后,曾被提升為都指揮和大寧府都指揮使等職,雖然平步輕雲,但家境依然清貧。升任江南運糧把總后,人人視為肥缺,第一次運糧進太倉,按老規矩,運糧把總必須給倉官送禮,以免受倉官的刁難,戚景通寧可受刁難也不肯行賄,因而遭到罷絀。
戚繼光出生那年,戚景通業已56歲,老來得子,使得其高興不已。戚繼光的名字就是寄托著父親的濃望。之所以取名繼光,是由於戚繼光出生之際,夜半的天空繁星閃光,第二天清晨,朝霞映照著魯橋,與房前的紅楓及蒼松輝映,戚景通便將這自然界的景象與這位初到人世男孩的未來聯想起來。“繼光”,是希望兒子成 人之后能繼承光大先祖業績。
因此,對于戚繼光,他施與嚴格的教育,從小就授其讀書、識字、習武,灌輸其為國盡忠之理念。戚繼光的性格,最主要是受了其父的影響。戚繼光深受父親的熏陶及教誨,深深了解身為武人所必備的文武二道。同時,在生活上父親對戚繼光的要求也十分嚴格。
嚴以要求 授之文武
戚繼光9歲時便經常以泥土碎石為壘,削竹子為旗杆,以紙旗為號,指揮頗有條理。12歲時,一次,戚景通裝修房子,命工人建四戶兩楹以作為新居。按規定將門之家可裝十二扇雕花門戶,因此工人跟戚繼光說︰“公子可請為十二戶,以壯觀瞻”。
戚繼光聽了他的話后,就去問他的父親,沒想到反遭到父親的斥責︰“爾小子何得貪營華屋,爾能立身守此,以奉祭祀,聚族于斯,使吾不得罪于先人,足矣﹗不然,即此四戶,亦將不保。”戚繼光聽后大吃一驚,忙問︰“立身何在?”他父親說︰“在讀書。讀書在識忠孝廉潔。否則,無用﹗”
此外,還有一次戚繼光穿著一雙很講究的絲履,馬上遭到戚景通一頓訓斥,指責他小小年紀便如此奢華,成人后豈不變本加厲,將來成為將官,豈不侵吞兵士糧餉。儘管事后明白那絲履是外祖父所贈,母親王氏要他穿的,但戚景通仍命之脫下。
嚴格的家教,使戚繼光自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通曉經史大義。16歲時,有鄉人見戚家生活困苦,就對戚繼光說︰“你的父親能給你留下什麼呀?”事后戚景通知道后,把戚繼光叫到跟前問︰“你信別人說的我沒有什麼可留給你的嗎?我所留給你的是讓你獻給皇上的,那可是巨大的財富啊﹗”
青少年時代,戚繼光並非在安逸中度過。10歲那年,母親王氏去世,家庭生活更加拮據;17歲之時,戚景通深染重病,命戚繼光入京襲官。臨行時,父親對 他說︰“吾家產變賣,盡在于此,爾須慎用。”戚繼光看著病重的父親堅定的說︰“我一定光大你老人家所留下的‘財富’,怎么敢輕易使用呢。”左鄰右舍都對這段對話感到驚訝不已。
“國士”之風 “將才”之道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戚景通去世了。第二年戚繼光世襲了登州指揮檢事后,展開了他的軍旅生涯。由於山東一帶在當時尚稱平靜,指揮檢事這一職務並無太多繁重之任務,戚繼光除了一般性的公務外,就是練兵、讀書。他想趁年輕之時,能有所作為。后來他考中了武舉,在京城這位23歲的有為青年,品德出眾,才華橫溢,當時已被人們稱為“國士”,由朝廷記錄為“將才”。許多朝臣期待他為國家建功利業。
戚繼光回去后升任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沿海的御倭防務。面對倭寇的橫行,戚繼光憤慨地賦詩說︰“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說到倭寇,他們其實是日本內戰中失敗的武士和一些失去生計的人。他們在元末明初駕著海盜船只,到我國沿海進行搶掠。明朝初年,由於社會安定,海防鞏固,倭患尚未釀成大禍。明朝中期以後,特別是在嘉靖年間,隨著政治的腐敗,海防的鬆弛,倭寇的侵擾日漸猖獗。他們同明朝治海奸商、海盜等相勾結,不時竄犯我國東南沿海,有時甚至闖入內地,燒殺淫掠,給我國沿海民眾帶來巨大的災難。
雖然倭寇此時已非常猖獗,勢力也不斷擴大,但翻開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書卷,我們中華民族向來都是英雄輩出的,每當面臨民族危機的時刻,都會有時代的英雄挺身而出,以民族的大義來帶領民眾去反抗侵略和壓迫。這次的倭患同樣造就出了我們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倭寇聞其名后紛紛聞風喪膽,稱戚繼光為“戚虎”。
第二節 聞風喪膽“戚家軍”
戚繼光被調往浙江任參將后,他針對沿海衛所廢弛、軍令難行、戰鬥力低的情況,在胡宗憲支持下,親去義烏等地招募礦夫、農民4千多人,訓練成著名的“戚 家軍”。他針對倭寇創造了一種叫做“鴛鴦陣”的戰術,這種戰術就是將盾牌、長槍、叉、鈀、刀、棍等長短兵器相互配合,使其能各盡所長。經過嚴格的訓練,這支部隊很快成為英勇善戰的精銳之師,令倭寇聞風喪膽。
三箭震軍 重組“戚家軍”
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倭寇進犯龍山,浙江幾路明軍共同前往抵御。倭酋驕縱,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裡,他們兵分三路,在三個倭酋率領下,氣勢洶洶地沖上來。數量上遠遠超過敵人的明軍竟然抵擋不住,連連敗退。戚繼光見勢,忙跳上一塊高石,張弓放矢,一連三箭射倒三個倭寇,穩定了明軍陣腳,潰散的明軍重新集結, 殺退了倭寇。
透過這次戰鬥,戚繼光深切感受到要平定倭寇,靠這支貪生怕死的軍隊是不行的,必須建立一支像“岳家軍”那樣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精忠報國的新軍。于是決心重新招募新兵,組成一支新的軍隊。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繼光親自來到浙江義烏,以愛國大義號召當地群眾出山應募。當地鄉團也在戚繼光的感召下紛紛加入 新軍。他在義烏共招募新軍四千多人,帶回紹興。
戚繼光的募兵原則是只收農民而不收城市居民。他認為來自市井的人都屬于狡猾無賴之徒。這種觀點,雖然有它的片面性,但從實際看,在城市中有固定頭班的人是極少自願從軍的。土兵為社會所普遍輕視,其軍餉也相當微薄,城市中的應募者絕大多數只是把兵營當作解決食宿的救濟所,一有機會就想另謀高就。
這樣的士兵如何能指望其奮勇殺敵以至效死疆場?所以戚繼光訂立了一條甄別應募者的奇特標準︰凡屬臉色白皙、眼神輕靈、動作輕快的人一概拒之門外。因為這種人幾乎全是來自城市的無業游民,實屬害群之馬,一旦交鋒,不僅自己會臨陣脫逃,還會唆使周遭的人一起逃跑,以便一旦受到審判時可以嫁禍于這些言辭鈍拙 的伙伴。
可見,戚繼光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者,確實對自己的軍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用自己的獨到見解製訂出了獨特的徵兵條件。真有點像現下導演選演員。個個都是精挑細選,每一個都得符合軍隊中不同的位置,能夠擔任自己的責任,這樣精挑細選出的“演員”,在這位教導有方的“導演”指揮下,定能上演一出驚天動地的好 戲。
德才兼顧 打出聲威
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之所以能威振東南、流芳千古,從根本上來說,就在于他們具有良好的軍人素質和高尚的武德情操。
在征得符合標準的士兵后,戚繼光首先是進行武德教育,以“岳家軍”為榜樣,以“安國保民”為宗旨;其次是陣法、戰術、武藝等武功訓練。從武德到武功,戚繼光都親自講授。
與此同時,戚繼光還對這支新軍進行嚴格的紀律訓練。他教諭士兵︰“兵是殺賊的,賊是釘百姓的,百姓們豈不是要你們殺賊,即使你們不肯殺賊,守軍法,不擾害他,如何不奉承你們?”“你們在家,哪個不是種田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之不容易,又不用你耕種,養了一年,不過望你 一二陣殺勝,你不殺賊保障他們,養你何用?”
對于違反軍紀,破壞軍規,損害百姓利益的行為,不管是誰,他都嚴懲不貸。因此,凡部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快睹威顏者道路充塞”,並“淅米而炊、掃榻以款,士卒如大賓貴客”,戚繼光的軍隊深受民眾的擁護和愛戴,人們把他的軍隊稱為“戚家軍”。
在軍事戰術上,戚繼光也是潛心鑽研的。他根據東南沿海地區多山水不便長驅馳騁的地理條件和倭寇長于設伏、沖鋒和短兵相接的戰術,創造出一種有名的“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前一人是隊長,后面兩人執藤牌,兩人執野狼筅,4人持長槍,后2人是鏜鈀手兼火箭手,最後1人是伙夫。長短兵器迭用,刺衛兼顧,因 敵因地變換陣形,屢敗倭寇。
他率這支重新歷練后的戚家軍在浙江先后取得高家樓、龍山、縉山、烏牛、松浦、鑒雲諸捷,使倭寇聞風喪膽,立刻扭轉了戰局。連當時妒功忌賢的兵部侍郎、浙江總督胡宗憲也稱這是“自有倭以來,未有若邇來數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贊戚繼光“勇冠三軍,身經百戰,累解桃諸之厄,屢扶海門之危”“且任勞任怨,挺身干事,誠無出其右者”。同僚們稱揚戚繼光“批亢搗虛,彼且畏之如虎;除凶雪恥,斯民望之如雲”“豈直當今之虎臣,實為振古之名將。”
第三節 刀光血影戰台州
嘉靖四十年(西元1561年)五月,1萬多名倭寇大舉進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採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運用偷襲、伏擊、快速奔襲等戰法,打得倭寇暈頭轉向,不知所措。戚繼光率部九戰九捷,取得台州大捷。這場戰役殲敵六千余人,使倭寇遭到致命打擊。從此倭寇們心驚膽戰、聞風喪膽,給戚繼光取了個名 字叫“戚老虎”。
巧識詭計 兵勝台州
嘉靖四十年(西元1561年)五月,倭寇集結約1萬余人,聚集于寧波、紹興以外海面,伺機入犯。倭寇知台州有備,聞風逃竄,繼而于19日在奉化的西鳳 嶺登陸,當晚進至寧海以北的團前進行大肆劫掠,企圖吸引明軍主力,爾后乘虛入犯台州。這種聲東擊西的戰術還敢在中國人面前賣弄,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們中國人是這個戰術的祖先嗎?更何況戚繼光是從小熟讀兵書的,這不就等于在姚明面前打中鋒有點太自不量力了嗎﹗
戚繼光很快就識破了倭寇的詭計,自己于22日立即親率主力前往寧海,並進行了軍事部署︰以一部守台州,一部守海門。戚家軍行軍迅速,到達寧海時,已開始燒殺擄掠的倭寇被扼住去路,雙方在龍山展開第一次決戰,倭寇大敗,流竄至雁門嶺。
雁門嶺在溫州以西,地勢顯要,倭寇憑險而守。第二次攻勢于是展開,在激烈的戰鬥結束后,戚家軍拿下了雁門嶺。在拿下雁門嶺的同時,另一股倭寇趁虛而入,向台州進攻,台州縣城岌岌可危,戚繼光立即率領在溫州的戚家軍回身增援台州縣城。
27日中午,戚家軍疾馳到達台州城下,倭寇亦進至距城兩裡的花街。戚家軍將士奔馳70裡,亦來不及進餐,即投入戰鬥。倭寇以“一”字陣迎戰,戚繼光親 臨前線督戰,令前鋒以火器輪番齊射,其他部隊遂乘勢沖鋒。一倭寇頭目左手持矛,右手操刀妄圖率兵反撲。戚繼光脫下所穿銀鎧說︰“有能首梟此賊,即以此鎧酬之,為首功。”壯士朱玨應聲而出,揮臂直沖,迅速將此倭首殺死,又連殺7倭。
此時,倭寇故意將金銀財寶散落在地上欲吸引戚家軍撿拾,但由於戚家軍軍紀嚴明,沒有人會在戰鬥中撿拾金銀財寶,使得倭寇白費心機。戚家軍軍心奮勇,猛打直追,擊敵40余裡,倭寇潰不成軍,戚家軍“五戰五勝”“共斬首380級,生擒巨酋二,俘其漂溺無算”。
同時,戚家軍還救出被擄民眾5000多人,而自己只陣亡3人。戚繼光部將陳大成、王如龍乘勝追擊一路追殺到瓜陵江,將這一批倭寇全數殲滅。
這一戰打得相當漂亮,獲勝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士氣,且戚繼光指揮靈活,戚家軍行軍迅速,出擊之時火兵尚在煮菜,全勝收兵之時飯恰好煮熟。真有點三國關羽大戰之后回營酒尚溫的味道,真是大將的風范,灑脫,從容﹗
九戰九勝 平息倭寇
台州大捷之后,另一股倭寇的勢力又從圻州來襲台州,屯扎在城東的大田,戚繼光認為這是一個消滅倭寇的機會,立刻集結1500人進擊大田,但倭寇堅守不出,又逢大雨,未能交鋒。
后來,倭寇眼見台州已有防備,便于戚家軍到達的第三天,抄小路走仙居,準備進攻處州。戚繼光早已預料倭寇必定會取道上峰嶺,便派一部于上峰嶺設伏,再派一支小部隊尾隨倭寇;戚繼光為了避免伏兵暴露,令士兵每人手持松枝一束,遮蔽身體。
倭寇首領先登上峰嶺,眼見四周都是蒼松,不見有兵,遂命其餘倭寇過嶺。等待倭寇部隊透過一半,忽然炮聲一響,戚家軍自山坡上沖出,頃刻間倭寇跌落山谷者、被殺死者不計其數。戚繼光不僅有戰神關羽當年的風采,而且料事如神的智慧也可以與當年的軍師諸葛亮相匹敵。
經由這幾次的戰鬥,浙江的倭寇主力幾近消滅殆盡,被殺死者、溺死者多達五、六千人,其餘倭寇聞風喪膽,紛紛逃散。台州戰役之后,浙東倭患大大減輕。是年五月,自寧海逃跑的倭寇聚眾3000多人在長沙(今溫嶺東南)登陸。戚繼光水陸並進,于20日突襲倭寇。倭寇大部被殲,只有300余人乘船逃跑,后被戚 繼光所遣水軍消滅。此戰繳獲兵器3240件、船只11艘,解救百姓1200余人。
此時,總兵官盧鏜、參將牛天錫也在寧波、溫州一帶大敗倭寇。戚家軍威名遠揚,倭寇聞聲無不驚懼潰逃。同時,由於戚繼光抗倭有功,被升任都指揮使,並又新募兵士3000名,使戚家軍增加到6000名。有了這樣一支軍隊,浙江的海防更加鞏固了,倭寇們心驚膽戰,給戚繼光取了個名字叫“戚老虎”,並驚嘆: “戚虎來矣!今而后始知犯華之不利也。”浙東倭患也即告平息了。
第四節 智勇並施,掃平倭患
在蕩平倭寇的最後幾年中,戚繼光因為戰功卓越,升任為都指揮使。與此同時,倭寇變得更加的狡猾而且行方飄忽,針對這些情況戚繼光用他的智慧創造了對付倭寇的獨特戰術和陣法,他率領他的戚家軍在福建境內一次次挫敗試圖反撲的倭患,直至完全蕩平東南沿海的倭寇。這其中更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到戚繼光文武兼備的 風采,尤其是那些變幻莫測的計謀。真不愧“一代儒將”的美名。
入閩繳寇 巧破淺灘
西元1562年戚繼光被調往福建平倭。這一年的農歷7月,他率領6000戚家軍,從溫州的平陽披荊斬棘,穿越300裡的偏僻小路,進入福建。侵擾福建的倭寇,主要集中在橫嶼、牛田和林墩三個據點。橫嶼是倭寇的大本營,而倭寇的頭目則在林墩扎營。
8月,戚繼光決計先破橫嶼,再乘勝破牛田,最後搗毀林墩的寇巢。橫嶼是寧德縣城東北的一個小島,離岸十裡,四面皆水路險隘,島上建有木城,周遭還構築許多堅固的防禦工事,1000多名倭寇結營于此,憑險據守。附近的寧德、福清還有1萬多名倭寇,他們互相應援,很難對付。
戚繼光先命張諫、張岳在橫嶼西、北陸上布陣,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張漢水師在橫嶼東部海面游弋,防止倭寇從海上逃竄;同時,戚繼光採用“硝枝弱干”的辦法,先發兵進攻橫嶼對岸的張灣,並張貼告示實行招撫,迫使1000多名倭寇的脅從分子繳械投降。
接著戚繼光揮師東進,直攻橫嶼。從海岸到橫嶼,中間連著一處淺灘,漲潮時灘沒水中,一片汪洋,落潮時水退灘出,又是一片泥濘,極難透過。但這些對于勤于動腦、善于創造的戚繼光來說是不算什麼的。經過研究戚繼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來克服這種特殊的環境。
一個清晨,戚繼光命令士卒每人背一捆草,把草鋪在淤泥上匍匐前進,每個士兵都帶上草束,乘著落潮,鋪在泥灘上,匍匐前進,這樣他們就順利的渡過了這片泥濘的淺灘。戚家軍奮勇沖上小島后,有的施放鳥銃,有的挽弓射箭,有的投擲標槍,有的揮舞野狼筅(野狼筅,用長竹竿做柄的武器,前部留有密枝,梢部裝有利 刃。)、腰刀,同倭寇展開了肉搏戰,不到半天工夫,橫嶼倭寇被殲無遺。
麻痺敵人 奇襲杞店
中秋過后,戚繼光又率領軍隊南下福清,直指牛田。牛田在福清縣城東南30裡,靠近海邊。它與周遭的杞店、上薛、西林、木嶺、新塘等據點連成一氣,絡繹30多裡,勢若長蛇。面對這種局面,為了麻痺敵人,戚繼光又游刃有余的運用起了兵法戰術。
他有意當眾聲言︰“我軍遠道而來,需要先休整一些日子,養精蓄銳,再待機而動,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出師擊敵的。”倭寇打聽到這個消息,果然毫不戒備。可是就在第二天晚上,乘著天黑沒有月亮,戚家軍悄悄地從錦屏山開拔,快速奔襲杞店,將熟睡的倭寇斬殺殆盡。
接著,他們回師錦屏山,見有一隊倭寇前來襲營,又設下埋伏,把敵人全部消滅了。然後,戚家軍乘勝出擊牛田、上薛等地的倭巢,戚家軍喊聲如雷、氣勢如洪。斬殺、俘虜了大批倭寇,殘餘倭寇紛紛向興化逃竄。
身處險境 鎮定自若
戚家軍在福清稍適休整,九月中旬又開始了新一論的進攻,向興化府城(今福建莆田縣)挺進,準備攻取城東20裡的林墩。戚繼光是一個極具智慧且善于用兵的將領。入城后,戚繼光表面上閉口不談戰事,從容的拜客、赴宴,暗地裡卻佈置士兵抓緊時間休息,準備隨時出擊。
到了半夜,他發出命令,搖響銅鈴,把軍隊迅速集合起來,悄悄地開出城外,準備對林墩進行一次夜襲。不料,向導是個通敵分子,把他們引到一條溪水縱橫,泥濘遍地的小道上。等他們逼近林墩,東方已經發白,他們的行動就被倭寇察覺了。倭寇馬上進入防禦工事,佈置防守,並出動部分人馬繞到戚家軍的背后,兩面夾 攻。戚家軍腹背受敵,處境險惡,一時陣腳大亂,士兵紛紛往后退縮。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戚繼光站在路口,鎮定自若地發出進攻號令,並手刃退縮的14名部下,以嚴肅軍紀。將士又鼓起百倍的勇氣,奮力往前沖殺。倭寇漸漸支持不住,四散潰逃。戚家軍連克敵人60余營,斬殺倭寇960人,活捉倭寇大小頭目13人,還有1000多名倭寇在潰逃時落水淹死。天明,興化府城的居民扶 老攜幼,殺牛備酒,出城十多裡,夾道歡迎凱旋而歸的戚家軍。
建祠築像 蕩平倭患
戚繼光勝利完成了既定的戰略計畫,率師返回浙江休整待命。路過福州的時候,當地父老在于山的平遠台特地設下了酒宴,為他們慶功、餞行。在歡樂的鑼鼓聲中,戚繼光率領著部下將領,透過了夾道歡迎的人群,踏著山石的小徑登上了平遠台。
他接過當地長官獻上的美酒,一飲而盡,然後拱手作揖,感謝福建百姓對他們的支持和援助。為了紀念戚繼光的豐功偉績,福建民眾后來就在于山的平遠台建起了一座戚公祠,在祠堂的大廳中塑了一尊戚繼光像。
1936年,著名文學家郁達夫遊覽于山,緬懷這位民族英雄的光輝業績,寫了一首《滿江紅》的詞,詞中寫道︰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至於今,遺餅紀征東,民懷切。
這首詞,現下就鐫刻在戚公祠的旁邊,供游人吟誦。
戚家軍返回浙江之后,倭寇收集殘兵敗卒,又攻占興化府,佔據平海衛(在興化東南),繼續殘害福建的老百姓。西元1563年,戚繼光再度帶領戚家軍入閩。第二年,他們在當地軍民的密切配合下,徹底剿滅了福建的倭寇。接著,又與另一名抗倭將領俞大猷,協同作戰,共同殲滅了廣東的倭寇。經過十幾年的戰鬥, 東南沿海的倭患,終于被掃除了。
第五節 文武兼資,將帥詩人
戚繼光將軍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高尚品格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給我們留下了相當豐富而寶貴的財富。我們真的應該贊嘆,贊嘆他這么一位將領,贊嘆他的那些戰法、陣法,讓人有一種匪夷所思的感覺,更贊嘆他在文學上的高深造詣……總之,他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贊嘆﹗
戎馬一生 頗多建樹
戚繼光在4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可以說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或在東南沿海掃滅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練兵御邊,使薊門安然。堪稱一代愛國名將。他智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指揮戚家軍“ 發電舉,屢摧大寇”,甚至還出現過殲敵上千人,而“戚家軍”卻無一人陣亡的罕例,被譽為我國 “古來少有的一位常勝將軍”。
他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在軍事理論上頗有建樹,著有《紀效新書》、《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練兵實紀》等幾部兵書,其中,《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為我國古代十大兵書中的兩部,在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兵家所推崇。
精于巧思 善于創新
戚繼光的精于巧思,善于研製新兵器、創新戰具,在軍事的歷史上也是出了名的。為軍事兵器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在出任參將鎮守寧、紹、台三府之時,有鑒于倭寇習慣持倭刀近身肉搏,因此研製出一種以長製短的武器,也就是先前所提及的“野狼筅”。他利用浙江遍地隨手可得之毛竹,選用節密支堅的大毛竹的上半截,長約一丈五六尺,先將竹頭削尖如利刃,旁邊留用九至十一枝小竹叉製成。形狀似掃帚的“野狼筅”,妙用在于以長 製短,既可以抵擋倭寇的短刀,也可以刺敵致命,即使倭寇刀法純熟,也莫可奈何。因此,戚繼光稱此兵器為“行伍之藩籬,一軍之門戶”。
戚繼光在平倭時期還發明了一種虎蹲炮。底盤有鐵釘,可抓牢地面從而減少后坐力、提升命中率。一炮能打出百發砲彈,是實施高密度、大面積打擊的利器。而且該炮體積輕巧、機動力強,對潛進山區的倭寇作戰成效顯著。
戚繼光所創的戰車部隊在當時也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戚繼光鎮守北疆薊鎮(今河北遷西縣西北)練兵時,編練的水軍營、步營、騎營、車營、輜重營使用槍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編製總數的50%左右。其創建的車騎營中的戰車部隊,簡直就是類似于現下裝甲戰車部隊。
其中車營編官兵3100余名,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兩門、鳥銃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裝備1門火炮,臨戰之時火槍輪番射擊可以終日不停;騎營編官兵約2700名,裝備有60門虎蹲炮。
戚繼光不僅對陸戰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對海戰也十分精通。由於倭寇橫行東南沿海,因此戚繼光依據海上作戰的實際需要,對明代水師原有的裝備做了改良,建造出適合海戰需要的新戰船,稱為“艟沖”。
這種新式戰船較原先的“福船”、“海滄”船體輕、吃水也較淺,無論在淺海或是深海作戰,都能來去自如,行駛敏捷。尤其在風小勢逆的情況下,更明顯優于原先的“福船”和“海滄”。由於倭寇並不善于水戰,因此利用這種輕便的戰船追擊倭寇,具有較強的海上攻擊能力。
原先的戰船都是在福建製造的,戚繼光到了浙江之后,依據海防及節省軍費的需要,親自督造戰船,編製戚家軍水師,在海上屢屢打敗倭寇。
在建造防禦攻勢上戚繼光也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嘉靖三十八年(西元1559年)桃渚之戰后,戚繼光又在桃渚城東西兩角設了兩座空心敵台,為其后來在北邊長城大規模建造敵台累積了經驗。戚繼光對台州城防的不斷整修,也為他在鎮守薊北時全面改造和整治明長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著名學人羅哲文先生稱︰“現下北京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古北口,天津黃崖關,河北山海關附近的老龍頭、角山等處長城的雄姿,均是經戚繼光改進之后留下來的。可以說,臨海古城土牆堪稱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示範和藍本。”
是將軍更是詩人
】
戚繼光是一位愛國將領,是一位軍事家,又是一位詩人。戚繼光的文學修養很高,詩作在當時便很有名氣,被譽為文武兼資的“儒將”。《列朝詩集》評論說︰“少保少折節為儒,通曉經術,攜手徒步,人莫知為故將軍也。少保綏靖閩浙,功在東南,生平方略,欲自見西北者,十未展一二。故其詩多感激用壯、抑塞僨張之 詞,君子讀而悲其志焉。”
《柳亭詩話》雲︰“戚少保南塘,武功將略,垂諸史冊。而偶為吟詠,亦超放自如,有鄭都官、羅江東筆致。”
戚繼光的一生還創作了不少詩歌,現存250首左右,著有詩文集《止止堂集》。這些詩作大多與他的軍事生涯有關。這就是戚繼光把自己的詩歌總名為《橫槊稿》的本意。“詩言志”,可以說在戚繼光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戚繼光在沿海抗倭時期創作的詩歌在50首左右,在台州創作的詩歌也不下30余首。如《登巾山》︰“春城東去海氛稀,城畔人行繞翠微。山麓高樓開重鎮,轅門曉角起晴暉。九天雲氣三台近,百裡江聲一鳥飛。極目蒼茫憶明主,吳鉤高接斗牛輝。”
為了鼓舞將士們的抗倭士氣,他特地創作了一首題為《凱歌》的軍歌,配上軍樂,並親自教授︰“萬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 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越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這不是一首簡單的軍歌,而是一聲鼓舞斗志的號角,是凝聚的戚家軍軍魂。誠如戚繼光自己所雲︰“一唱三和,聲震林木,興逸起舞,上下同情,抵掌待旦,浩然南征。”
戰 神 檔 案
姓名︰ 戚繼光 又字︰ 元敬
年代︰ 明代 民族︰ 漢族
出生︰ 西元1528年 卒年︰ 西元1588年
特點︰ 文武全才 治軍嚴明 剛正不阿
戰神身世︰ 出生將門,自幼深受父親熏陶及教誨,精通文武二道。並立志疆場,保國衛民。
相關人物︰ 明世宗嘉靖 明穆宗隆慶 張居正 倭寇
主要事件︰1. 嘉靖三十二年(西元1553年)戚繼光被派往山東擔負海上防倭的重任。
2. 嘉靖三十八年(西元1559年),戚繼光招募3000余人,採用營、官、哨、隊四級編製方法編成軍新。並自創“鴛鴦陣”陣法。
3. 嘉靖四十年(西元1561年),戚繼光率領所部在台州九戰九捷,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倭寇們稱戚繼光為“戚老虎”。
4. 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3年),戚繼光與福建總兵俞大猷等人整肅福建和廣東沿海一帶的倭寇取得平海衛大捷。
5. 萬歷八年(西元1580)年戚繼光發明地雷,比歐洲人早約300年。
震撼聲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