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無我與隨緣

charlene 2011-12-17 00:28

無我與隨緣

一、無我必隨緣:

佛法的最高境界是無我,無我並非沒有個人存在

而是心中沒有我見、我執,用世俗話來說便是不固執己見、不認為自己有學問而看不起別人

所以一個有無我素養的人,他表現出來的行為是隨緣的。


緣的含意用台語來說,便是隨和 --

和和氣氣很好相處,然而隨緣也不是沒有原則,只是心中客觀、能隨順他人。

但客觀中還是有理性判斷,隨順他人中還是有善惡分別--

善才隨、惡則止,否則一個隨和的人,如果是非不分、什麼都好,那就不是隨和而是隨便了。



二、隨緣與隨業:

因此佛教徒很喜歡說隨緣,隨緣兩字往往成了佛教徒用以表示灑脫、放得下的口頭禪

可是隨緣卻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麼容易,有時候把「隨業」當成隨緣,自己並不知道

什麼是隨業呢?

就是隨著自己的習氣去做事,例如愛抽煙的人便說愛抽就抽吧,隨緣!

喜歡賭博的人,便說愛賭就去賭吧,隨緣!

這種隨順自己內心慾念的行為,就是隨業而不是隨緣。

它是隨著自己的貪瞋癡在造業,從外在方面來說,隨緣只能隨善緣,而不能隨惡緣。



三、隨緣是圓融:

佛教徒所表現出來的隨緣,給人們的感覺也常常是消極的

其實隨緣乃代表一種智慧圓融的境界,它包含有積極和消極。


例如做任何事都必須因緣具足才能成就,所以一個懂得隨緣的人,有好因緣來的時候他會加以把握

隨緣來完成事情;而在因緣不具足的時候,他不會勉強去作,以免徒勞無功。

換句話說,該放下的時候他就放下,接受失敗,前者是積極,後者才是消極。

那麼如何的情況下是因緣具足?或因緣不具足?

乃至於怎樣才是隨緣,而不是隨業?這其中的認知與判斷,沒有相當的智慧,如何做得到?

所以隨緣是在高智慧主導之下,所產生的圓融及完美的行為,也因此真正隨緣的人他內心是沒有煩惱的。



四、隨緣是無執方便:

然而就像前面所說,有些事情是不能隨順的,可是不隨順當事者會不高興;

隨順,自己的理性不允許,這時候將如何呢?

在兩害取其輕之下,能夠隨順的話也只有隨緣了。

不過這是方便隨緣,在適當的時機,必須將當事者導正

因此隨緣有時候是表示一個人內心的沒有執著,以及外在的一種方便,因為人世間有很多事情

並非有理就說得通,這時候不方便隨緣又能如何?

硬碰硬只會使事情更糟糕。

所以通達人情世故或有智慧的人,便會方便隨緣,然後在適當時機再來轉變因緣

由此可見隨緣實在是一門高深學問,能夠適當隨緣的人,必須有他內在的修養。



五、無我才能隨緣:

隨緣的人他內心沒有煩惱,也不會帶給別人煩惱,他是隨和的,總是客客氣氣,使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這種外在的完美行為,沒有內在的修養是不行的,而內在修養便是。


無我--對別人或事情沒有主見、成見,內心空空,不執著一切,如此才能客觀、而隨順於因緣

應該做的就去作,不該做的就停止。

反過來說如果心中有「我」,就會有我見、我執,在私心作祟之下

就會為自己設想,如此就不能客觀的隨順因緣。


換句話說只要有執著就不可能隨緣,所以無我是隨緣的必備條件,隨緣則是無我的展現;

同時隨緣也是解脫煩惱的不二妙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無我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