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禮貌和文化

ilsalk 2011-12-15 00:37

禮貌和文化

在美國住了20年,又回到台灣工作10年了,我發現不僅在職場上也在一般生活中,時常因為文化的不同而對基本禮貌有不同的解釋:舉例來說,有些辦公室的廁所是男女共用的。
在美國,男生小便之前,不但會先把馬桶座墊掀起來,用完之後也會把座墊放下,以方便之後使用的女士們。
美國人的這個基本動作,在台灣就比較少見。
我倒是發現在許多台灣的辦公室,假如男女要用同一個廁所時,女生會把座墊留在UP的位置,為了方便之後使用的男生。
小小(便)的一件事,倒是看得出兩個社會的差異。
許多年前,當大家還在看錄影帶的時候,美國的出租店會在盒子上黏一張貼紙:Be kind, please rewind!
提醒客人看完電影之後,不要忘了倒帶;多次不倒帶,客人還會被罰錢。
但是在台灣,大家都是看之前倒帶,看完就直接還回店裡。
吃東西也一樣;在美國,任何自助式的餐廳,包括百貨公司的美食街,都是客人自己收拾。
許多台灣佬到美國,吃完了照習慣把餐盤留在桌上就走人,總是換得店員側目。
但這幾個例子,表示美國人比較懂得為人著想嗎?也未必。
看看台灣的捷運,就知道台灣人其實挺有禮貌的。月臺上無論多擠,大家還是乖乖地延著線排隊。
雖然偶爾新聞上會出現一位「翹腳姐」,多半的乘客都非常樂於為老弱婦孺讓出座位。
但若是你到了紐約,則會發現地鐵完全沒那樣的秩序,大家車門一開就死命往裡擠
而且車長毫無警告便會關車門,「快刀斬亂麻」似的反覆把門開開關關,直到那些想擠又擠不上的乘客被夾到罷休。
儘管四周一片辱罵,一旦車開走,大家也只會攤手笑笑。無奈吧!這就是紐約。
如果紐約從今天起就在月臺上畫線,不知道要過多久才會改變乘客的習慣?
除非重罰,不然我懷疑十年也改不了。
相對的,台灣不曉得要幾年,才能把大家的開車習慣養成歐美國家那麼有規矩。
即使所有其他的部份都已經進步,老建設所養成的老規矩最難改。
但也因此,我認為開放中的國家有許多機會改善禮貌文化
因為每當新的捷運、車站或機場落成時,都可以定下新的、更優良的規則。
一個有國際觀的人應該鍛鍊open的態度,不僅接受每個國家當地的禮貌,也開懷面對當地的「不禮貌」。
例如一個美國人在台灣打噴嚏,身邊不會有人立刻說 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
但那美國人應該知道,這不是因為台灣人沒禮貌,而是因為文化不同。
同樣的,當我們出國談生意時,被對方單手給予名片,也不應該把這個舉動視為不敬,因為當地可能沒有雙手遞名片的規矩。
到了中東談生意,如果你是男的,絕對不能問候對方的妻子或女兒
這麼做雖然是我們的禮貌,對傳統回教徒來說卻是嚴重的忌諱。
了解這些大大小小的差別,應該也是職場的基本功課。
穿梭在東西文化之間﹐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會搞不清楚。
但無論世界多麼大不同,起碼原則是共通的。
還記得剛開始在紐約市上學時,我以為紐約客都應該隨時擺個臭臉,不要顯得自己好欺負。
有一天在走廊裡,我不小心撞到一個黑人清潔工,但沒有即時道歉。
他立刻把我喊住,走到我面前,嚴肅地看著我:「你撞到我,就該說excuse me。這叫基本的禮貌,respect!」
Respect,是尊重,用在禮貌上,就是互相尊重。
不管世界上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規矩,互相尊重是基本原則。
禮貌是個形式,但尊重是基本的人品。
無論在職場還是日常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觀念!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禮貌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