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ipany 2011-12-13 13:40
乞討者
在我最早的記憶里,乞討者大都是一副極爲寒酸的模樣:蓬頭散發、衣衫褴褛、面容淒苦、步履蹒跚的老年群體。他們簡直就是很統一的造型:一手持著一根枯棍,一手端著一個破舊的碗,背上還會背一個破舊的麻袋,里面裝的便是乞討得來的食物了。在那樣一個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他們沒有過多的要求,就是走家串戶的能得到別人給的半塊饅頭或者是主人吃剩的一碗熱粥,便會心滿意足、千恩萬謝了……再后來呢,隨著生活水平的漸漸提高,人們基本脫離了溫飽之憂,乞討者的檔次也提高了,他們進門乞討開始拒絕饅頭、剩飯這些食物,直接就跟人要農作物了,心地善良的農民都是有恻隱之心的,所以,乞討者很少碰壁,每進一家都會討得或半碗或一碗的玉米或者麥子,而后想來就是拿去換成錢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往的那些乞討者很少再見,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多樣化的乞討人群。80年代后期,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成幫結夥的乞討者了。準確的說人家不叫乞討,叫做賣藝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晚上,每當吃過晚飯聽到一陣鑼鼓聲,不用說就是又有賣藝的進村了,他們大多是給村民表演自己的絕活,到最精彩的時候就有人端著一個大盤子收錢了。在當時的農村,整個村里也就幾台黑白電視,能有人來賣藝,對村民來說也是件很高興事兒,人家那麽賣力的演半天,收幾個錢自然也是天經地義,所以大家也都會根據自己的心意往盤子里放錢,或者回家拎點糧食出來給他們。可是不知從何時起,那些玩把戲獻藝的人再也不是爲了最初的單純賣藝掙錢糊口,而是靠欺騙獲得更大的利益。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一天夏夜里。漆黑的天,村里來了幾個賣藝的。那時候的農村還沒有路燈,他們都是自帶蠟燭,圍觀的人還真不少,因爲每當吃過晚飯,街坊鄰居都會出來聚堆兒閑侃,有熱鬧看,大家自然都趕了過來。那幫人和以前的賣藝的沒什麽區別,也都是各自獻上自己的絕活兒,中途是一個大約十五六歲的少年表演“吞鋼球”,就是把核桃般大的鋼球吞到肚子里再吐出來,自然是惹來一片喝彩聲。可就在這時,領班的頭兒又拿出一個雞蛋般大的鋼球讓少年吞,還說這是他最拿手的,當看到少年真的吞下了鋼球,全場更是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可就在少年要吐出鋼球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就看他很費力的做了好幾次努力,鋼球卻是怎麽也吐不出來,眼看著少年滿頭的大汗,一個勁兒喊肚子疼,甚至還吐出了血……這時候,領頭慌了,聲音里都帶著哭腔,一邊催少年用勁兒,一邊自言自語的數落著:“這孩子是餓的啊,從來沒出過差錯,今兒沒錢吃飯了,咋就這樣了呢……村民們也跟著著急了起來,大家有往家拿吃的,有給他們塞錢的,有幾個幫著去找醫生的……最終,少年被攙扶著去了村頭的小診所……第二天早上起來就聽到村民開始議論此事了,說在診所里少年終于吐出了鋼球,走的時候,不知他們這次表演收到了多少錢,但卻看到拖走了兩大袋子麥子……再后來,這樣的“慘劇”又接二連三的出現在了別的村子,淳朴的村民才發現自己上當了……賣藝的真的是賺了,但卻從此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90年代的乞討者又是另一種形象了,他們看上去不再單單是老弱病殘的群體,更多的年輕人加入了這個行列,乞討的方式也變了,這些人一改在農村走家串戶的習慣,直接奔城市了。他們喜歡在人多的地方開口乞討或者是跪在地上討要,甚至有些是衣著光鮮的年輕人,他們往往是說自己遇到了意外。我曾經無數次的看到一些年輕的男人或女人抱著個幼小的孩子,說是來這個城市尋找離家出走的愛人,結果錢包被偷,連回去的路費都沒了……但此時的乞討者卻很難得到衆人的同情了,因爲在群衆的意念里,這些已經成了騙子慣用的把戲。而令人想不通的是,往往此時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他們懷里的孩子都是安靜的熟睡著……我不知道孩子真的是又餓又困,還是被他們喂了什麽東西呢?還有很多時候的乞討者更是令人無語,99年我們在北京做生意,記得有一次我去批發市場拿貨,在等公交的時候,看到幾個七八歲滿身髒兮兮的小孩在向路人乞討,偶爾也能看到有人給他們五毛一塊的鋼镚兒,畢竟孩子看上去會令人起同情心的。可就在此時,很刺眼的一幕出現了:一個小乞丐伸出髒兮兮的小手拽住了一個二十歲左右女孩子雪白的裙子,並喊著要錢,女孩當時想躲已經來不及,便急急的喊:“你快松了手,我給你錢!”,沒想到的是,小乞丐卻是一臉的得意:“你先給,給了我就松!”女孩看樣子是急壞了,眼看自己潔白的裙子上已經是一片汙穢,哪還有心情去掏包里的錢給她?只是一個勁喊著讓小乞丐放手,而小乞丐卻是一臉的得意,抓得更緊,大有不給錢就一直抓著不放的陣勢。就在此時,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士上去就踢了小乞丐一腳,並命令她放手,小乞丐估計是被踢疼了,也害怕了,放了手哭著跑開了,女孩一個勁兒向男士道謝,男士卻說出了讓大家很是驚訝的話:“這幫小乞丐其實是有大人帶著的,領著他們的大人也就在附近,他們天天在這里乞討,像剛才的事情經常發生……”人們開始罵這些小乞丐的領頭人了,從這些孩子相仿的年齡來看,猜想著他們的領頭人肯定不會是他們的親生父母,可這些孩子到底是一個村里的村民,還是被人販子拐賣的呢?其結果不得而知了,然而這些孩子未來的命運卻注定是悲哀的,這麽點兒大就沒有了自尊沿街乞討,甚至開始有了無賴的苗頭,長大了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命運在等著他們呢?
2000年以后,城市中的乞討者依然是層出不窮,經常看到在一些繁華的地段就會出現一兩個乞討者,與其繁榮的景象顯得格格不入。他們卻是以學生模樣的居多,大多都是穿著校服背著書包跪在地上,前面是一張大海報,上面寫著他們悲慘的命運和乞討的原因,結尾還會看見幾個紅得發亮的印章,顯然是爲了證明他們所述的故事絕對真實。其實很多都是很雷同的經曆,無非是他們從小就是優等生,也都考上了什麽好的學府,可就在此時,災難從天而降,父母或者重病或者是意外死亡,而他們爲了自己能繼續深造而不得不沿街乞討……遇見的多了,人們也都見怪不怪了,不是因爲他們沒有了同情心,千篇一律的故事不能不令人生疑,所以分不清到底是真是假了。我印象里最深的是在北京的大紅門批發城的天橋上,每次我去上貨都能看到兩個穿校服的少年在那里哭天抹淚,那聲音真叫一個大、一個慘!地面上的海報上說他們的父母出車禍雙雙身亡,他們在爲學費乞討……然而面對他們的求助,很多人都是漠然的走過,其中也包括我,因爲這樣的乞討者已經很難以讓人分辨真僞了,不能怪路人人心冷漠,是因爲這個時代騙子太多……說真的,我真的很佩服那兩個少年的嗓門,我每次路過都能看到他倆,那應該是天天都在的,成天的嚎啕聲音居然還那麽洪亮,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迹……還有一次,我和弟媳去菜場買菜,途中碰上一對夫婦向我們哭訴他們的遭遇,說什麽家是昌平的,往北京送面粉,沒想到途中出了車禍,撞倒了一個老人,傷者還在醫院,他們的錢用完了,來找親戚卻又碰巧不在,兩個人又渴又餓,問能不能給幾塊錢買瓶水喝,夫妻倆邊說邊落淚……我聽得心軟了,從包里掏出5元錢給了他們,弟媳還一個勁的說我傻,說肯定是騙子,我說看他們都哭成啥樣了,不像是騙子!可又過了幾天,我們在路上又碰到了不同的“夫妻”倆,訴說著同樣的悲慘遭遇,流著同樣的悲傷的淚……我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傻!后來聽人說,什麽傷心的眼淚啊,是他們提前在眼睛上塗了一種致使流淚的藥水……從此,我對乞討者的眼淚很難再相信!
如今的我整天的呆在家里,很少看到街頭乞討者了,可是另一種變相的乞討者開始頻頻進門,他們不是來“乞討”的,而是來給你送平安送錢財的!這些人總會手里拿著他們用來換錢的商品,卻會給你不好拒絕的理由,因爲人家讓你買的是平安符、是財神!你不買嗎?你是想把平安和財神拒之門外嗎?這些人很會選擇人群,他們專撿做生意的門面進,進門就會說:“老板啊,恭喜發財呀,我給您送財神來了!”亦或者是:“老板好,我給您送個平安符保您歲歲平安哈,錢麽,您隨便給,十塊、八塊都成……”生意人大都計較這些,大家圖個吉利也不會把財神和平安拒之門外的,也就理所當然的掏錢買下了“送福者”好意,而那些“送福”之人轉手就能把幾毛錢來的東西以十倍甚至更高的價格輕而易舉的出手,不能不說人家有經商頭腦!
如今看來,仿佛每一個時代的乞討者,都有著不同的風格和自己特有的辛酸與無奈。時代在進步,乞討者的方式也在千變萬化著。可是,在世人眼里,恐怕對那些乞討者再也難有七八十年代的同情心了,大家已經漠然甚至厭惡了,因爲在人們眼里,“乞討者”已經不再是那種真正需要給予同情和幫助的弱群體了,相反,“乞討者”甚至已經是“騙子”的代名詞,他們再也不是那種迫于生活的無奈而求助,而是一些很健全甚至健壯的好逸惡勞的人,絞盡腦汁的想出一些騙人的手段,從而獲得別人的同情,以便達到自己不勞而獲的目的,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我們去同情和憐憫的,更是不值得去幫助的。其實一個真正懂得自尊自愛的健全人,即便是生活再艱辛,也都會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得以生存,絕不會去毫無尊嚴的讓自己淪爲乞討者的,正所謂“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但願那些總想靠欺騙的手段獲得錢財的人,能夠早日懂得自愛,收起那副僞裝的可憐的“尊容”,用自己的雙手美麗自己的人生,還自己一份尊嚴,也還社會一份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