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9-3-20 23:41
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個古代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正式名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表現特徵是一個專制的政府,中國古書稱為大秦。
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193年—476年兩個階段。前期帝國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達到鼎盛。國家穩定、社會繁榮,被稱之為羅馬的黃金時期。後期帝國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裡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西部在內憂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部帝國直到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史學家更多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共和國在馬略和蘇拉的爭權奪利中被削弱,緊跟著是凱撒對龐培的內戰。在這些動亂中,許多元老院議員陣亡、被處死、被謀殺或是自殺。元老院里充斥著前三頭的支持者,後來則是後三頭的支持者。
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Imperator,或可譯作「凱旋大將軍」)、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第一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佈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前期帝國:儒略·克勞狄王朝
屋大維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經過對西班牙北部部落的連年苦戰,在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從前16年起帝國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行省。羅馬在前12年到5年間經過連年征戰,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但新征服的土地不斷發生暴動。9年,羅馬將領瓦魯斯在鎮壓日耳曼人起義的條陀堡森林戰役中遭伏擊而全軍覆沒,以至於羅馬不得以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之後屋大維沒有進行大的征伐,隨後的百餘年是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屋大維在14年死後,傳位養子提比略。提比略加強皇權,取消了公民大會的立法權和選舉權,將近衛軍集中到羅馬以保衛皇帝,並制裁一切反對皇帝或是非議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發表相同意見。由於提比略獨斷專行,和元老院關係緊張,他於26年隱退到卡普里島,併在那裡統治羅馬近十年。在37年,提比略被近衛軍殺死在卡普里島。
提比略死後,近衛軍立卡裡古拉為帝。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軍隊擁立皇帝。卡裡古拉患有精神病,不理國政,沉迷於娛樂活動。並喜怒無常,經常處死人或沒收財產。他甚至任命自己的坐騎為執政官。40年,他在羅馬演講鼓吹個人獨裁,並神化皇帝。41年,卡裡古拉被近衛軍殺死。
卡裡古拉死後,近衛軍擁立他的叔叔年邁的克勞狄即位。克勞狄改革政權機關,建立了一套官僚體系。中央有三個部門,即秘書處(掌內政軍事外交)、財務處(掌財務)及司法處(掌法律),並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行省居民,由此行省貴族也可以充任高級官員或是元老。克勞狄在位期間還修建了台伯河口的奧斯提亞港以及大規模的輸水管道。對外擴張方面,克勞狄又新征服了不列顛南部和茅利塔尼亞。54年,克勞狄被皇后小阿格裡皮娜毒死。
克勞狄死後,養子尼祿即位。尼祿是羅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國政,殘暴嗜殺,熱衷於娛樂、演戲、玩女人,以「偉大的藝人」自居。64年,羅馬發生大火,全城幾乎全部焚毀,尼祿反而在宮中吟詩歌唱,在大火過後又修建新宮,號為「金宮」。時流言尼祿放火以便建造新宮,尼祿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為替罪羊,大肆捕殺基督徒。由於尼祿暴政,各地反抗不斷,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在巴勒斯坦更是爆發了猶太戰爭。此時,尼祿又到希臘進行長時間的藝術戲劇的巡迴演出,稱「希臘人是唯一能欣賞音樂的民族」。68年,西班牙地區的將軍加爾巴造反自立為帝,元老院立即承認加爾巴為帝,宣佈尼祿為祖國之敵並判處死刑。尼祿在逃亡途中自殺。
四帝內亂期
加爾巴稱帝後,由於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泰利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索所殺,奧索自立為帝。3月,維泰利烏斯出兵與奧索爭奪帝位,奧索戰敗自殺。7月,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稱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泰利烏斯,結束了內戰。
弗拉維王朝
韋帕薌上臺後帝國面臨危機,他首先鎮壓各地起義,其中70年,他的兒子第度率兵進攻耶路撒冷,城破後屠城搶掠,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計其數。為了彌補財政上的巨大赤字,他猛增稅率,提高行省的稅額,使他得到了足夠的錢來整頓軍事和內政。另外,韋帕薌統治時期大大加強了行省的地位。73年,他將各行省貴族加入元老院,並授予許多行省貴族羅馬公民權,使行省貴族廣泛參政。
79年韋帕薌死後,兒子第度即位。第度為政溫和,在他任內維蘇威火山爆發埋沒龐培城。第度於81年去世,弟弟圖密善即位,傳言第度為圖密善所毒死。圖密善專制獨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視元老院。對外擴張方面,圖密善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但在對達西亞的戰爭中兩次失利,不得不送禮媾合。89年,圖密善藉口支持叛亂,處死了一大批元老顯貴,招致眾人不滿。96年,圖密善死於宮廷政變。
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期)
圖密善死後,元老院推舉參與政變的前執政官涅爾瓦為帝。涅爾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權威得到一定恢復。但涅爾瓦相當不受軍隊和軍事統帥的歡迎。為了爭取軍隊支持,涅爾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選戰功卓著的日耳曼總督圖拉真作為養子,成功平息了軍隊的不滿。
98年,涅爾瓦去世後,圖拉真即位,他是第一個出身行省貴族的皇帝。圖拉真繼續執行涅爾瓦善待元老的政策,興建公共設施,並積極對外擴張,圖拉真時期是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時期。從101年起圖拉真就率兵入侵達西亞,至106年完全征服達西亞,設達西亞行省。圖拉真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宣佈過123天的節,並建造圖拉真圓柱紀念。在105年,圖拉真佔領阿拉伯北部,設阿拉伯行省。114年,圖拉真併入亞美尼亞,設亞美尼亞行省。圖拉真繼續東進,擊敗了帕提亞軍隊,於116年佔領帕提亞首都泰西封。當年年底,圖拉真兵抵波斯灣,他是羅馬統帥中唯一一個到達過此地的。117年,圖拉真病重撤軍,設亞述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個行省。臨終前宣佈哈德良為養子。
圖拉真死後,哈德良即位。哈德良轉攻為守,放棄了圖拉真在東方征服的土地,在北部邊疆修建連綿的邊牆一加強防守。哈德良將元首制向絕對君主制過渡,以自己的意志為最高法律。並大力加強騎士地位,使其成為一個專門的官僚階層。他還設立元首顧問會,直接對他負責,執行他的指令,命令法學家編成《永久剌令》,作為帝國的法律基礎,加強行省羅馬化,縮小行省城市和羅馬的距離。但在131年,哈德良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過安息日和閱讀猶太律法引發了猶太人大起義,羅馬軍隊耗時3年,屠殺58萬猶太人,才把起義鎮壓下去,從此猶太人被迫流浪世界各地。138年,哈德良去世,病重時宣佈安敦尼為養子。
安敦尼即位後,對外收斂邊境大體無事,對內勤政愛民與元老院關係良好。羅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161年,安敦尼去世。
安敦尼死後,帝位有兩個養子維魯斯和馬克奧里略繼承,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兩帝共治。馬克奧里略人稱「哲學家皇帝」,著有《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闡述者。維魯斯則是一個平庸的人。兩人登基時,帝國邊境形勢嚴峻,帕提亞在162年入侵亞美尼亞,維魯斯經過四年苦戰才擊退帕提亞人。接著又爆發了瘟疫,大量羅馬人死亡。167年,日耳曼人又入侵,兩位皇帝不得不率軍征討,由於財政拮据,皇帝賣掉皇冠上的珠寶以籌集軍餉。169年,維魯斯去世,帝國又恢復了一個皇帝的局面。馬克奧里略為減輕日耳曼人對帝國的壓力,允許他們定居帝國邊境,這為以後的蠻族入侵埋下了隱患。175年,東方還爆發了將領卡修斯發動的叛亂。平定叛亂後,馬克奧里略又開始了對日耳曼人的戰爭,試圖吞併波西米亞,但在即將成功時,180年馬克奧里略病死軍中。羅馬已經開始衰敗了。
後期帝國:3世紀危機的開始
馬克奧里略死後,兒子康茂德繼位。康茂德放縱荒淫,政事都交給寵臣和近衛軍長官處理。182年,他的姐姐和一些元老試圖暗殺他,事泄後,他處死了參與暗殺的所有人以及許多無辜者。康茂德殘暴多疑,喜愛馬戲、摔跤等體育活動,自稱大力神轉世。並穿上角斗士服裝,參加角斗。康茂德的統治引起人民不滿,許多人都密謀刺殺他,而康茂德變得更加乖僻暴虐。193年元旦,當康茂德宣佈要以角斗士裝扮擔任當年執政官時,他的情婦給他喝了杯毒酒,隨後就被近衛軍長官派來的摔跤手掐死。
康茂德死後,近衛軍將城市長官珀蒂納克斯扶上皇位,珀蒂納克斯不過是傀儡,當他想整肅軍紀時,馬上就被近衛軍殺死。珀蒂納克斯死後,近衛軍居然將宣佈將皇位拍賣,誰出錢多誰就可做皇帝。經過多人之間的競爭和討價還價,朱利安努斯以近衛軍滿意的價格買到了皇位。但朱利安努斯沒有一個追隨者,不過是個傀儡而已,行省軍隊更是對他不屑一顧。敘利亞總督奈哲爾率先自立為帝。接著潘諾尼亞總督北非人塞維魯造反,攻進羅馬,元老院轉而宣佈塞維魯位皇帝,處死了朱利安努斯。塞維魯也將原來的近衛軍以叛國罪的罪名全部處死,並以自己的士兵組成了新的,更為龐大的近衛軍。
塞維魯王朝
塞維魯稱帝後馬上和已經稱帝的奈哲爾開戰,194年奈哲爾在伊蘇斯戰敗。197年,塞維魯又在里昂擊敗造反的不列顛總督阿爾拜努斯,從193年起的內戰結束了。塞維魯是軍人,習慣獨斷專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裡,將元老一個個撤下重要職位,以沒有文化的騎士代替他們。塞維魯的統治是以軍隊為後盾的,他大肆擴軍,將羅馬軍隊擴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並給盡一切手段籠絡軍隊,給軍隊發高餉,獎賞軍隊毫不吝嗇。塞維魯在軍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結束內戰外,還在199年打敗了帕提亞人,併入美索不達米亞。塞維魯將皇權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步,他的法學家稱塞維魯不受一切法律的約束,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國是他的財產。208年,塞維魯出兵不列顛,沒有取得多大進展,211年病重死於約克。臨終時對兩個兒子的遺言是:「願你們兄弟和睦相處,讓士兵們都發財,不要管其他人。」
塞維魯死後,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同時即位,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殺了蓋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殺了他的弟弟以及同黨,他的妻子和岳父也被殺了,還有許多有名望的人。卡拉卡拉繼續塞維魯優待軍隊的政策,為了增加收入擴大稅源,卡拉卡拉在212年頒佈卡拉卡拉剌令,授予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以羅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亞時被近衛軍殺死。接著,近衛軍長官馬克利努斯自立為帝,並以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馬克利努斯是羅馬史上第一位不是元老只是騎士的皇帝。馬克利努斯繼位後在極其不利的條款下結束了與帕提亞的戰爭,又縮減軍費,導致軍隊不滿。218年,塞維魯的妻妹朱麗婭·米薩煽動了一場叛亂,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被殺。
米薩立她年僅13歲的外孫埃爾巴伽路斯為帝,羅馬開始女人當政的時代。埃爾巴伽路斯崇拜東方諸神,和元老院的關係不好。222年,由於埃爾巴伽路斯無節制的淫亂,米薩殺死了他,並立自己的另一外孫14歲的亞歷山大·塞維魯為帝。亞歷山大·塞維魯時,皇帝與元老院的關係有所改善。帝國邊境又爆發了危機,231年,亞歷山大·塞維魯去東方與波斯人作戰,情況稍有好轉,又要趕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軍隊叛亂,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
3世紀危機的高潮
亞歷山大·塞維魯死後,軍隊擁立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為帝。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出身低微,遭人鄙視,以殘暴手段對待元老院和人民,結果在238年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衛軍殺死。接著,同年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部被殺。隨後即位的戈爾迪安三世不過13歲,是近衛軍的傀儡。244年,軍隊選舉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他舉辦了羅馬建國1000年的慶祝活動。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將領迪西烏斯殺死。迪西烏斯又在251年與哥德人的戰爭中戰死。繼位的高盧斯統治時又爆發了一場持久的瘟疫。高盧斯在263年又死於士兵之手。繼位的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不得不率領兩支大軍,一支在東部對付波斯人,另一支在西部對付日耳曼人,這開了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的先河。259年,萊茵河地區的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為帝,建立高盧帝國,包括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大部。260年,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戰時被俘。在267年,東部的巴爾米拉獨立,將部分東方行省分裂出去。此時羅馬帝國混亂到了極點,中央政權幾乎癱瘓,皇帝不但要面對外部敵人,還要鎮壓造反的軍隊和人民起義。另外軍隊不斷擁立新的皇帝,企盼更多的賞賜,賞賜不慷慨,皇帝就會被殺。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將軍人全部脫離其他職務,成為職業軍,有新設了一支後備軍,駐扎在米蘭,並以米蘭為帝國的軍事首府。改革後的軍隊在238年擊潰了東哥德人的進攻。
伊利里亞諸帝
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後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殺死,克勞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敗了阿拉曼尼人,後來又擊敗了一支強大的哥德人軍隊,有「哥德征服者」的稱號。克勞狄二世在270年死於瘟疫後,奧勒良即位,是他將羅馬帝國重新統一,稱號「世界光復者」。他在潘諾尼亞再次重創哥德人,結束了哥德人的入侵。接著又率軍東征,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俘虜了巴爾米拉的女王奇諾比亞,在273年將巴爾米拉城夷為平地。同年,奧勒良擊敗了高盧帝國的君主泰特裡庫斯一世,將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重新併入帝國。在凱旋式上奧勒良展示了奇諾比亞和泰特裡庫斯。為了加強防守,奧勒良為羅馬新建了一道長20公里,高6米的城牆,並放棄了達西亞,以便利用多瑙河天險防守。275年,奧勒良在出征波斯時被殺,元老院選舉塔希圖斯為帝,這是最後一次元老院推舉皇帝。塔希圖斯在位一年就被殺害,軍隊推出普羅布斯為帝,普羅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對高盧的入侵,並將汪達爾人驅逐出巴爾幹半島。282年,普羅布斯被殺後,即位的卡魯斯在北方再次打敗日耳曼人,併進攻波斯,一度佔領了泰西封。283年卡魯斯暴死後,弟弟卡裡努斯繼位。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裡先造反,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擊敗了卡裡努斯,成為了帝國的統治者。
四帝共治
戴克裡先稱帝後,將元首制改為君主制。君主頭戴皇冠、身穿名貴的絲袍、渾身上下金銀珠寶,臣民需對君主形跪拜禮。另外,君主被當作神來崇拜,比如戴克裡先就自稱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裡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克裡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在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就這樣,東方奧古斯都戴克裡先駐尼科米底,統治色雷斯、東方、亞細亞、埃及和本都,凱撒伽列里烏斯駐塞薩洛尼基,統治馬其頓、默西亞。西方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駐米蘭,統治義大利、雷蒂安、伊利里亞和阿非利加,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一世駐特里爾,統治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戴克裡先還縮小行省的規模,劃分了100多個行省,並設立了行政區,十幾個行省為一行政區,地方總督不任軍職。
戴克裡先改革軍事,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用於抵抗外部入侵,巡防軍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的軍隊。他還縮小軍團的規模,增加軍團的數量,以便調度,由於戴克裡先四分帝國,每個皇帝都有大量士兵,這大大加重了帝國的經濟負擔。所以,戴克裡先又實行新稅制,人頭稅方面,規定成年男子為一頭,女子為半頭,土地稅方面按糧田或果園的類型以及面積征稅,城市居民方面按各種行業征稅,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隸免稅。為了保證稅源,戴克裡先頒佈法律,不許農民自由遷徙以及手工業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規定必須子承父業。戴克裡先還改變幣制和調整物價,但都不成功。
戴克裡先在位20年後,於305年退位,同時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顛去世,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時只占不列顛和高盧,其餘地區在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的控制之下。312年,他擊敗了馬克森提烏斯,統一了西方。在東方,伽列里烏斯在311年去世後,即位的李錫尼烏斯擊敗了佔有埃及和部分亞洲領土的馬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了東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佈了米蘭剌令,宣佈基督教合法。314年,兩人爆發了衝突,未分勝負。323年,兩人再戰,李錫尼烏斯戰敗,君士坦丁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統治時便在帝國各地疲於奔命,他採取了類似於戴克裡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為凱撒,各統治帝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統治巴爾幹和黑海地區,君士坦丁二世統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東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統治義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四個大行政區,下為行政區,再下為行省。在經濟方面,他繼續戴克裡先的政策,規定職業世襲和並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並頒佈法律重申奴隸主有權殺死奴隸。軍事方面,君士坦丁廢除近衛軍,以帕拉丁騎兵衛隊取代,並大量招募蠻族進入軍隊。君士坦丁恐怖手段來強行招兵,拒不當兵的可能會被處死。君士坦丁另外又大興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費無數,經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並將阿里烏斯派斥為異端。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一死,羅馬帝國發上就爆發了爭奪帝位的混戰,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馬格嫩提烏斯先後被殺,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治者。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臺後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猶太教和基督教異端,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毀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朱利安本人還寫書攻擊基督教。在其他方面,朱利安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日耳曼人,併入侵波斯,佔領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瓦倫蒂尼安王朝
364年,多瑙河軍官瓦倫提尼安一世被軍隊立為皇帝,接著他把東部的帝國分給弟弟瓦倫士。瓦倫提尼安一世駐米蘭,瓦倫士駐君士坦丁堡。376年,瓦倫提尼安一世去世,瓦倫提尼安二世繼位。378年,瓦倫士在亞德里亞那堡於哥德人的作戰中陣亡,隨後東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奧多西共治。格拉蒂安在383年死去,狄奧多西與哥德人講和,允許他們在境內定居,參加軍隊和擔任官吏。他又讓西部的瓦倫提尼安二世讓給他一片土地,在388年他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和弗拉維烏斯·維克托父子。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在維也納被殺。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被殺後,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異端。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哥德人首領阿拉里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而東西羅馬帝國不是團結起來一致抗敵,而是坐視阿拉里克強大,希望他去攻擊對方。405年冬,阿拉里克突破了羅馬帝國的萊茵河防線,羅馬沒有有效的抵抗,實際上等於放棄了高盧大部分地區。407年,駐守不列顛的將領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羅馬帝國企圖使阿拉里克去攻擊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要求4000磅黃金為代價。隨後,由於羅馬先答應而後食言,阿拉里克入侵義大利,在拉韋納的皇帝霍諾里烏斯龜縮不出。阿拉里克包圍羅馬,羅馬城內爆發了饑荒和瘟疫,元老院和阿拉里克媾和,交出了5000磅黃金、30000磅白銀一起其他許多貴重物品和財寶。409年,阿拉里克第二次包圍羅馬,扶立了一個傀儡皇帝,而霍諾里烏斯在東羅馬帝國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410年,阿拉里克第三次包圍羅馬,城內的奴隸為阿拉里克打開了城門,阿拉里克的蠻族軍隊在城內任意搶掠三天,大獲而歸。而羅馬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此後十年內,霍諾里烏斯的共治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三世成為帝國的軍事首腦,帝國穩定了一段時間。418年,西哥德王國建立,首都土魯斯,這是在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個建立起來蠻族王國。423年,霍諾里烏斯死後,瓦倫蒂尼安三世即位。439年,汪達爾-阿蘭王國建立,首都迦太基,並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不停從海上襲擊羅馬帝國。451年,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統兵五十萬入侵,被帝國名將埃提烏斯聯合西哥德王國擊退。埃提烏斯又多次擊退蠻族的進攻。而454年爆發了馬克西穆斯之亂,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陰謀先後殺死埃提烏斯和瓦倫蒂尼安三世,隨即自己稱帝。455年,汪達爾人首領蓋塞里克趁亂入侵,攻進羅馬,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被殺,全城被洗劫一空。
在此之後,西羅馬帝國已經無法維持,在苟延殘喘。西部後來又出現過八個皇帝,但都是傀儡。實權掌握在蠻族出生的軍事首領中。李希梅爾當政16年間,廢阿維圖斯、墨喬里安、利比烏斯·塞維魯,殺死東帝扶立的皇帝安特米烏斯,立奧利布里烏斯。岡多拜德執政時,立格利塞里烏斯。在475年歐瑞斯特當政時,乾脆將自己的兒子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立為皇帝。476年,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文化
自然科學:
農業方面,西班牙人科路美拉(Columella)著有《農業論》12卷,講述農牧技術和管理以及社會經濟,這本著作中世紀的莊園有很大影響。
醫學方面,有名醫蓋倫,他的學說被中世紀的羅馬教廷奉為正統。14年,羅馬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希臘醫校。
天文學方面,有天文學家托勒密,著有《天文集》12卷,敘述地心說理論。
地理學方面,斯特拉波著有《地理學》13卷,講述當時歐洲、北非、西亞等地地理和風俗。
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37卷,內容包括當時科學的各個方面,涉及天文、地理、生物、醫學、農業、礦物等等。
哲學:
新斯多葛派哲學在帝國時期盛行,主要哲學家有辛尼加和皇帝馬克奧里略,宣揚宿命論和禁欲主義。
3世紀危機後,新柏拉圖主義集中了當時的神秘主義,代表人物普羅提諾和普羅克洛。稱神為世界本源,是絕對無限的存在,且不可認識。而人的肉體是罪惡的本源,人必須要擺脫肉體,方能與神交往,獲得真理。這便是「人神合一」的學說。
基督教方面出現了被稱為「教父神學」的神學,代表人物是聖奧古斯丁。聖奧古斯丁著有《論上帝之城》《懺悔錄》等,將新柏拉圖主義融入基督教教義中。教父哲學以哲學論證很多現今的基本教義,主要的有神論﹑三位一體論﹑創世論﹑原罪論﹑救贖論和天國論等等。
史學:
屋大維時期的史學家李維,著有《羅馬建成以來史》142卷,現存36卷,敘述前754年到前9年的歷史。
塔西托著有《日耳曼尼亞志》,敘述日耳曼部落的種種,《歷史》12卷,敘述弗拉維王朝統治時期的歷史
法學:
2世紀的法學家蓋約著有《法學階梯》。3世紀,法學家編成了《格列哥里安法典》和《赫爾莫格尼安法典》,保存了大量皇帝剌令和法令。
藝術:
文學方面,有屋大維時期的詩人維吉爾,著有史詩《埃阿涅斯紀》,另有牧歌和田園詩傳世。奧維德以情詩聞名,著有《變形記》。
建築方面,羅馬取得了很大成就。羅馬大競技場建於弗拉維王朝時期,有3層拱門,可容納數萬人,是舉行角斗表演的地方,修有複雜的地下設施供角斗表演使用,甚至可以灌水來進行海戰表演。凱旋門也發源於羅馬,是為皇帝凱旋而建。現在羅馬古城中有兩座凱旋門,一為第度所造,另一為君士坦丁所造,上有精美浮雕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拜占庭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或稱之為拜占庭帝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正統。1453年,拜占庭帝國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查理曼帝國
800年,教宗利奧三世在羅馬給查理曼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承認查理曼的帝國為羅馬帝國的承繼者。查理曼死後,他的帝國就分裂了。
神聖羅馬帝國
嚴格地說,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沒有合法的直接關係,相反地,它是作為羅馬帝國侵略者之一 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羅馬教廷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是西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後來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一地位。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宣告解體。
俄羅斯帝國
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一向與拜占庭帝國關係良好的俄羅斯帝國自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首都莫斯科號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也是從凱撒化來。
東(夾雜一些).西羅馬帝國和自立或與羅馬分裂的帝國的皇帝列表
元首制: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前27年-14年 Augustus 奧古斯都(屋大維) 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VS AVGVSTVS 第一位羅馬皇帝
(2)14年-37年 Tiberius 提比略 TIBERIVS CAESAR AVGVSTVS
(3)37年-41年 Caligula 卡里古拉 GAIVS CAESAR AVGVSTVS GERMANICVS 原名蓋烏斯,卡里古拉為綽號,意為小靴子。開始羅馬皇帝自封為神的習慣。被刺殺
(4)41年-54年 Claudius 克勞狄烏斯 TIBERIVS CLAVDIVS CAESAR AVGVSTVS GERMANICVS PONTIFEX MAXIMVS 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5)54年-68年 Nero 尼祿 NERO CLAVDIVS CAESAR AVGVSTVS GERMANICVS 自殺
四帝內亂期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68年-69年 Galba 加爾巴 SERVIVS GALBA IMPERATOR CAESAR AVGVSTVS 被奧索謀殺
(2)69年 Otho 奧索 IMPERATOR MARCVS OTHO CAESAR AVGVSTVS 戰敗自殺
(3)69年 Vitellius 維特裡烏斯 AVLVS VITELLIVS GERMANICVS IMPERATOR AVGVSTVS 戰敗被處死
弗拉維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69年-79年 Vespasian 韋帕薌 IMPERATOR VESPASIANVS CAESAR AVGVSTVS
(2)79年-81年 Titus 第度 IMPERATOR TITVS CAESAR VESPASIANVS AVGVSTVS
從69年8月起
IMPERATOR TITVS CAESAR VESPASIANVS AVGVSTVS
(3)81年-96年 Domitian 圖密善 IMPERATOR CAESAR DOMITIANVS AVGVSTVS 被刺殺
五賢帝時代(安敦寧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96年-98年 Nerva 涅爾瓦 IMPERATOR NERVA CAESAR AVGVSTVS
(2)98年-117年 Trajan 圖拉真 IMPERATOR CAESAR DIVI NERVAE FILIVS NERVA TRAIANVS GERMANICVS AVGVSTVS
(3)117年-138年 Hadrian 哈德良 IMPERATOR CAESAR TRAIANVS HADRIANVS AVGVSTVS
(4)138年-161年 Antoninus Pius 安敦尼 IMPERATOR CAESAR TITVS AELIVS HADRIANVS ANTONINVS AVGVSTVS
143年 安敦尼在任皇帝
(5)161年-180年 Marcus Aurelius 馬克奧里略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ANTONINVS AVGVSTVS 與維魯斯為共治皇帝
(6)161年-169年 Lucius Verus 維魯斯 IMPERATOR CAESAR LVCIVS AVRELIVS VERVS AVGVSTVS 與馬克奧里略為共治皇帝
(7)175年 Avidius Cassius 卡修斯 篡位者,統治埃及和敘利亞,被一位百夫長所殺
(8)177年-192年 Commodus 康茂德 IMPERATOR CAESAR LVCIVS AVRELIVS COMMODVS AVGVSTVS 與馬克奧里略為共治皇帝
(9)從180年起 IMPERATOR CAESAR LVCIVS AVRELIVS COMMODVS ANTONINVS AVGVSTVS 單皇帝,被一摔跤選手掐死
193年內亂期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193年 Pertinax 佩蒂納克斯 IMPERATOR CAESAR PVBLIVS HELVIVS PERTINAX AVGVSTVS 被士兵殺害
(2)193年 Didius Julianus 朱利安努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DIDIVS SEVERVS IVLIANVS AVGVSTVS 被元老院判死刑
塞維魯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193年-211年 Septimius Severus 塞維魯 IMPERATOR CAESAR LVCIVS SEPTIMVS SEVERVS PERTINAX AVGVSTVS]] PROCONSVL
(2)193年-194年/195年 Pescennius Niger 奈哲爾 敘利亞的爭位者
(3)193年/195年-197年 Clodius Albinus 阿爾拜努斯 不列顛的爭位者
(4)198年-217年 Caracalla 卡拉卡拉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SEVERVS ANTONINVS PIVS AVGVSTVS /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ANTONINVS AVGVSTVSPATER PATRIAE BRITANNICVS MAXIMVS PROCONSVL 與蓋塔為共治皇帝
(5)209年-211年 Geta 蓋塔 IMPERATOR CAESAR PVBLIVS SEPTIMIVS GETA AVGVSTVS 與卡拉卡拉為共治皇帝,被卡拉卡拉殺害
(6)217年-218年 Macrinus 馬克利努斯 IMPERATOR MARCVS OPELLIVS SEVERVS MACRINVS AVGVSTVSPIVS FELIX PROCONSVL 與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被處死
(7)217年-218年 Diadumenian 迪亞杜門尼安 IMPERATOR MARCVS OPELLIVS ANTONINVS DIADVMENIANVS CAESAR SEVERVS 與馬克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處死
(8)218年-222年 Elagabalus 埃爾巴伽路斯 IMPERATOR MARCVS AVRELIVS ANTONINVS PIVS FELIX AVGVSTVSPROCONSVL 被刺殺
(9)222年-235年 Alexander Severus 亞歷山大·塞維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SEVERVS ALEXANDER PIVS FELIX AVGVSTVS 被叛亂士兵殺死
3世紀危機
危機高潮時的皇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235年-238年 Maximinus Thrax 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 IMPERATOR CAESAR GAIVS JVLIVS VERVS MAXIMI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軍隊殺害
(2)238年 Gordian I 戈爾迪安一世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NTONIVS GORDIANVS SEMPRONIANVS AFRICANVS 與戈爾迪安二世為共治皇帝,自殺
(3)238年 Gordian II 戈爾迪安二世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NTONIVS GORDIANVS SEMPRONIANVS AFRICANVS 與戈爾迪安一世為共治皇帝,陣亡
(4)238年 Pupienus Maximus 普皮努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CLODIVS PVPIENVS MAXIMVS AVGVSTVS 與巴爾比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近衛軍殺害
(5)238年 Balbinus 巴爾比努斯 與普皮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近衛軍殺害
(6)238年-244年 Gordian III 戈爾迪安三世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NTONIVS GORD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被殺
(7)240年 Sabinianus 薩賓尼亞努斯 自立為帝,戰敗
(8)244年-249年 Philip the Arab 阿拉伯的菲利普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IVLIVS PHILLIP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迪西烏斯殺死
(9)248年 Pacatianus 帕卡提亞努斯 自立為帝,被士兵殺死
(10)248年 Iotapianus 伊奧塔皮亞努斯 爭位者
(11)248年 Silbannacus 希爾班納庫斯 篡位者
(12)249年-251年 Decius 迪西烏斯 IMPERATOR CAESAR GAIVS MESSIVS QVINTVS TRAIANVS DECI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陣亡
(13)249年-252年 Priscus 普裡斯庫斯 在東部自立為帝
(14)250年 Licinianus 李錫尼亞努斯 爭位者
(15)251年 Herennius Etruscus 赫倫尼烏斯·厄特魯斯庫斯 IMPERATOR CAESAR QVINTVS HERENNIVS ETRVSCVS MESSIVS DECIVS AVGVSTVS 陣亡
(16)251年 Hostilian 霍斯蒂里安 IMPERATOR CAESAR CAIVS VALENS HOSTILIANVS MESSIVS QVINTVS AVGVSTVS 與高盧斯為共治皇帝,死於瘟疫
(17)251年-253年 Gallus 高盧斯 IMPERATOR CAESAR GAIVS VIBIVS TREBONIANVS GALL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士兵殺死
(18)251年-253年 Volusianus 沃魯西安努斯 IMPERATOR CAESAR GAIVS VIBIVS AFINIVS GALLVS VELDVMNIANVS VOLVSIANVS AVGVSTVS 與高盧斯為共治皇帝,被士兵殺死
(19)253年 Aemilianus 埃米利安努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EMILIVS AEMIL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士兵殺死
(20)253年-260年 Valerian 瓦勒良 IMPERATOR CAESAR PVBLIVS LICINIVS VALER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加里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波斯俘虜
(21)253年-268年 Gallienus 加里恩努斯 IMPERATOR CAESAR PVBLIVS LICINIVS EGNATIVS GALLIE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瓦勒良為共治皇帝至260年,被殺
(22)260年 Saloninus 薩洛尼努斯 IMPERATOR CAESAR CORNELIVS LICINIVS SALONINVS VALER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加里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殺
(23)258年-260年 Ingenuus 因格努烏斯 自立者
(24)260年 Regalianus 雷加里安努斯 自立者
(25)260年-261年 Macrianus Major 大馬克裡亞努斯 自立者,陣亡
(26)260年-261年 Macrianus Minor 小馬克裡亞努斯 自立者,陣亡
(27)260年-261年 Quietus 奎伊圖斯 爭位者
(28)261年 Mussius Aemilianus 穆斯烏斯·埃米利安努斯 自立者
(29)268年 Aureolus 奧雷奧路斯 自立者,向克勞狄二世投降
伊利里亞諸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268年-270年 Claudius II 克勞狄二世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CLAVDI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死於瘟疫
(2)270年 Quintillus 昆提魯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CLAVDIVS QVINTILLVS INVICTVS PIVS FELIX AVGVSTVS 暫時與奧勒良為共治皇帝,自殺
(3)270年-275年 Aurelian 奧勒良 IMPERATOR CAESAR LVCIVS DOMITIVS AVREL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近衛軍殺害
(4)271年 Septimius 賽普蒂米烏斯 在達爾馬提亞自立為帝,被士兵殺死
(5)275年-276年 Tacitus 塔希圖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CLAVDIVS TACITVS PIVS FELIX AVGVSTVS 被殺
(6)276年 Florianus 弗羅里亞努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NNIVS FLOR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被殺
(7)276年-282年 Probus 普羅布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PROB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士兵殺害
(8)280年 Saturninus 薩圖尼努斯 自立為帝,被士兵所殺
(9)280年 Proculus 普羅庫魯斯 爭位者,被普羅布斯所殺
(10)280年 Bonosus 博諾蘇斯 自立為帝,被普羅布斯擊敗,自殺
(11)282年-283年 Carus 卡魯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CAR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死因不明
(12)283年-285年 Carinus 卡裡努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CARI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紐莫里安為共治皇帝,被殺
(13)283年-284年 Numerian 紐莫里安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NVMER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與卡裡努斯為共治皇帝
高盧帝國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260年-269年 Postumus 波斯杜穆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CASSIANVS LATINIVS POSTVM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建立高盧帝國,從羅馬帝國中分裂出去
(2)269年 Laelianus 萊利亞努斯 IMPERATOR CAESAR GAIVS VLPIVS CORNELIVS LAEL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自立為高盧帝國皇帝
(3)269年 Marius 馬利烏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AVRELIVS MARIVS PIVS FELIX AVGVSTVS
(4)269年-271年 Victorinus 維克托利努斯 IMPERATOR CAESAR MARCVS PIAVONIVS VICTORI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5)270年-271年 Domitianus 多米提安努斯 自立為高盧帝國皇帝
(6)271年-274年 Tetricus I 泰特裡庫斯一世 IMPERATOR CAESAR GAIVS PIVS ESVVIVS TETRIC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奧勒良擊敗,高盧帝國滅亡
君主制
四帝共治
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正職退位後由副職補上,但這種承繼制度在戴克里先死後無人執行。
東部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284年-305年 Diocletian 戴克里先 IMPERATOR CAESAR GAIVS AVRELIVS VALERIVS DIOCLET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PONTIFEX MAXIMVS PATER PATRIAE PROCONSVL 與馬克西米安為共治皇帝,退位
(2)305年-311年 Galerius 伽列里烏斯 IMPERATOR CAESAR GALERIVS VALERIVS MAXIM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塞維魯二世為共治皇帝
(3)306年-307年 Severus II 塞維魯二世 IMPERATOR SEVERVS PIVS FELIX AVGVSTVS 與伽列里烏斯為共治皇帝
(4)<308年-324年 Licinius 李錫尼烏斯 IMPERATOR CAESAR GAIVS VALERIVS LICINI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迫退位
(5)310年-313年 Maximinus Daia 馬克西密努斯·代亞 IMPERATOR CAESAR GALERIVS VALERIVS MAXIMI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與李錫尼烏斯為共治皇帝,自殺
(6)316年-317年 Valerius Valens 瓦勒略·瓦倫士 IMPERATOR CAESAR AVRELIVS VALERIVS VALEN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李錫尼烏斯為共治皇帝,被君士坦丁一世處死
(7)324年 Martinianus 馬提尼安努斯 IMPERATOR CAESAR SEXTVS MARCIVS MARTIN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李錫尼烏斯為共治皇帝
西部
(1)286年-305年 Maximian 馬克西米安 IMPERATOR CAESAR GAIVS AVRELIVS VALERIVS MAXIMIA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與戴克里先為共治皇帝,退位
(2)305年-306年 Constantius I Chlorus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 IMPERATOR CAESAR GAIVS FLAVIVS VALERIVS CONSTANTIVS AVGVSTVS
(3)306年-312年 Maxentius 馬克森提烏斯 MARCVS AVRELIVS VALERIVS MAXENTI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 被君士坦丁一世擊敗
(4)308年 Domitius Alexander 多米提烏斯·亞歷山大 自立為帝
君士坦丁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307年-337年 Constantine I The Great 君士坦丁一世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CONSTANTINVS PIVS FELIX INVICTVS AVGVSTVSPONTIFEX MAXIMVS PATER PATRIAE PROCONSVL 原為四帝共治中的西帝,後擊敗其他諸帝,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統治者。第一位信基督教的皇帝
(2)337年-340年 Constantine II 君士坦丁二世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VALERIVS CONSTANTINVS AVGVSTVS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丁二世得一份。陣亡
(3)337年-361年 Constantius II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IVLIVS CONSTANTIVS AVGVSTVS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得一份。
(4)337年-350年 Constans 君士坦斯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IVLIVS CONSTANS AVGVSTVS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斯得一份。被馬格嫩提烏斯所殺
(5)350年-353年 Magnentius 馬格嫩提烏斯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MAGNVS MAGENTIVS AVGVSTVS 篡位者,自殺
(6)350年 Vetriano 維特裡亞諾 自立為帝
(7)350年 Nepotianus 尼波提亞努斯 自立為帝
(8)361年-363年 Julian the Apostate 背教者朱利安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CLAVDIVS IVLIANVS AVGVSTVS 陣亡
(9)363年-364年 Jovian 約維安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IOVIANVS AVGVSTVS 暴死
不列顛帝國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286年-293年 Carausius 卡勞修斯 IMPERATOR CAESAR CARAVSIVS PIVS FELIX AVGVSTVS 建立不列顛帝國,從羅馬帝國中分裂出去,被阿勒克圖斯所殺
(2)293年-297年 Allectus 阿勒克圖斯 IMPERATOR CAESAR ALLECTVS PIVS FELIX AVGVSTVS 被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所敗
瓦倫提尼安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364年-375年 Valentinian I 瓦倫提尼安一世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VALENTIN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西帝
(2)364年-378年 Valens 瓦倫士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IVLIVS VALENS PIVS FELIX AVGVSTVS 東帝,陣亡
(3)365年-366年 Procopius 普羅科皮烏斯 篡位者,被瓦倫士處死
(4)367年-383年 Gratian 格拉蒂安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GRAT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被暗殺
(5)375年-392年 Valentinian II 瓦倫提尼安二世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VALENTINIANVS PIVS FELIX AVGVSTVS 被廢
(6)383年-388年 Magnus Maximus 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 西部的篡位者,被狄奧多西一世處死
(7)386年-388年 Flavius Victor 弗拉維烏斯·維克托 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之子,被狄奧多西一世所殺
(8)392年-394年 Eugenius 歐根尼烏斯 西部的篡位者,陣亡
末期帝國
狄奧多西王朝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379年-395年 Theodosius I 狄奧多西一世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THEODOSIVS PIVS FELIX AVGVSTVS 重新統一帝國 ,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把羅馬帝國分給他的兩個兒子,至此,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羅馬帝國
順序:1.在位 2.英文名 3.中文名 4.皇號 5.備注
(1)395年-423年 Honorius 霍諾里烏斯 IMPERATOR CAESAR FLAVIVS HONORIVS PIVS FELIX AVGVSTVS 與君士坦提烏斯三世為共治皇帝
(2)409年-415年 Priscus Attalus 普裡斯庫斯·阿塔盧斯 IMPERATOR CAESAR PRISCVS ATTALVS PIVS FELIX AVGVSTVS 自立為帝
(3)407年-411年 Constantine III 君士坦丁三世 爭位者
(4)409年-411年 Constans II 君士坦斯二世 爭位者
(5)411年-413年 Jovinus 約維努斯 爭位者
(6)412年-413年 Sebastianus 塞巴斯蒂安努斯 爭位者
(7)421年 Constantius III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 與霍諾里烏斯為共治皇帝
(8)423年-425年 Joannes 約翰尼斯 爭位者
(9)425年-455年 Valentinian III 瓦倫提尼安三世
(10)455年 Petronius Maximus 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
(11)455年-456年 Avitus 阿維圖斯
(12)457年-461年 Majorian 墨喬里安 退位
(13)461年-465年 Libius Severus 利比烏斯·塞維魯
(14)467年-472年 Anthemius 安特米烏斯 被處死
(15)472年 Olybrius 奧利布里烏斯
(16)473年-474年 Glycerius 格利塞里烏斯 退位
(17)474年-475年 Julius Nepos 尼波斯 退位
(18)475年-476年 Romulus Augustulus 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 最後的皇帝,被廢
拜占庭(東羅馬)皇帝列表
瓦倫提尼安·狄奧多西斯王朝
魏掄茲或瓦倫斯, (328年-378年, 364年 - 378年),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一世之弟
狄奧多西斯一世, (346年-395年, 379年 - 395年),娶瓦倫提尼安一世的女兒為第二任夫人
阿卡狄奧斯, (377年-408年, 395年 - 408年),狄奧多西斯一世和第一任夫人之子
狄奧多西斯二世, (401年-450年, 408年 - 450年),阿卡狄奧斯之子
馬基溫奴斯, (392年-457年, 450年 - 457年),軍隊出身,狄奧多西斯二世之姊en:Pulcheria的伴侶
里奧一世和其家族
里奧一世, (401年-474年, 457年 - 474年),為Alan族將領Aspar擁立
里奧二世, (467年-474年, 474年),里奧一世之孫,齊諾之子
齊諾 Tarasius, (425年-491年, 474年 - 491年),里奧一世的女婿,里奧二世之父
巴西裡斯卡斯 (rival emperor), (???-476年, 475年 - 476年),里奧一世是其姊妹的夫婿
阿那斯塔修斯一世, (430年-518年, 491年 - 518年),里奧一世之女亦齊諾的未亡人的第二任夫婿
查斯丁尼王朝
查斯丁一世 (450年-527年, 518年 - 527年),防守首都的軍隊統領。
查斯丁尼一世 (482年-565年, 527年 - 565年),查斯丁一世之侄
查斯丁二世 (520年-578年, 565年 - 578年),查斯丁尼一世之侄
蒂貝里二世 君士坦丁, (540年-582年, 578年 - 582年),查斯丁一世之侄孫的外父。
莫里瑟一世 蒂貝里, (539年-602年, 582年 - 602年),蒂貝里二世之女婿
赫拉克留王朝
赫拉克留, (575年-641年, 610年 - 641年),拜占庭的中非洲領袖之子
君士坦丁三世 赫拉克留, (612年-641年, 641年),赫拉克留和第一任夫人之子
赫拉克利奧斯 君士坦丁, (626年-641年, 641年),赫拉克留和第二任夫人之子
君士坦斯二世 赫拉克留 Pogonatus (the Bearded), (630年-668年, 641年 - 668年),君士坦丁三世之子
君士坦丁四世, (649年-685年, ruled 668年 - 685年),君士坦斯二世之子
查斯丁尼二世 Rhinotmetus (the Slit-nosed), (668年-711年, 685年 - 695年),君士坦丁四世之子
伊蘇里亞王朝
里奧三世 the Isaurian, (675年-741年, 717年 - 741年),狄奧多西斯三世的部下
君士坦丁五世 Copronymus (the Dung-named), (718年-745年, 741年),里奧三世之子
Artabasdus (rival emperor, 統治年間 741年 - 743年),里奧三世之女婿
君士坦丁五世 Copronymus (複位, 統治年間 743年 - 775年
里奧四世 the Khazar, (750年-780年, ruled 775年 - 780年),君士坦丁五世之子
君士坦丁六世 the Blinded, (771年-797年, 780年 - 797年),里奧四世之子
艾琳 the Athenian, (755年-803年, 797年 - 802年),里奧四世之夫人,君士坦丁六世之母
Amorian (佛里吉亞) 王朝
麥可二世 the Amorian, (770年-829年, 820年 - 829年),君士坦丁六世之女婿
狄奧菲雷斯, (813年-842年, 829年 - 842年),麥可二世之子
麥可三世 the Drunkard, (840年-867年, 842年 - 867年),狄奧菲雷斯之子
馬其頓王朝
巴齊爾一世 the Macedonian, (811年-886年, 867年 - 886年),在馬其頓的亞美尼亞人
里奧六世 the Wise, (866年-912年, 886年 - 912年),名義上巴齊爾一世之子,實際上可能是麥可三世之子
亞歷山大三世, (870年-913年, 912年 - 913年),巴齊爾一世之子
君士坦丁七世 Porphyrogenitus (the Purple-born), (905年-959年, 913年 - 959年),里奧六世之子
羅梅納斯一世 Lecapenus (co-emperor), (870年-948年, 919年 - 944年),君士坦丁七世之外父
羅梅納斯二世 Porphyrogentius, (939年-963年, 959年 - 963年),君士坦丁七世之子
奈塞菲雷斯二世 Phocas (912年-969年, 963年 - 969年),娶羅梅納斯二世的未亡人,巴齊爾二世和君士坦丁八世的繼父
約翰一世 Tzimisces, (925年-976年, 969年 - 976年),羅梅納斯二世的未亡人之兄弟
巴齊爾二世 Bulgaroktonus (the Bulgar-slayer), (958年-1025年, 976年 - 1025年),羅梅納斯二世之子
君士坦丁八世 Porphyrogentius, (960年-1028年, 1025年 - 1028年),羅梅納斯二世之子
羅梅納斯三世 Argyrus, (968年-1034年, 1028年 - 1034年),佐伊之第一任丈夫,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婿
麥可四世 the Paphlagonian, (1010年-1041年, 1034年 - 1041年),佐伊之第二任丈夫
麥可五世 Calaphates (the Caulker), (1015年-1042年, 1041年 - 1042年),麥可四世的堂表兄弟
佐伊 Porphyrogenita (978年-1050年, 攝政 1028年 - 1050年),君士坦丁八世之女
君士坦丁九世 Monomachus, (1000年-1054年, 1042年 - 1055年),佐伊之第三任丈夫
狄奧杜拉 Porphyrogenita, (980年-1056年, 1055年 - 1056年),佐伊之姊妹
康尼努斯王朝
艾薩克一世, (1007年-1060年, 1057年 - 1059年),推翻麥可六世
君世坦丁十世 Ducas, (1006年-1067年, 1059年 - 1067年),被艾薩克一世選為繼承人
麥可七世 Ducas, (1050年-1090年, 1067年 - 1078年),君世坦丁十世之子
羅梅納斯四世 Diogenes (1032年-1072年, 共同統治年間 1067年 - 1071年),君世坦丁十世的未亡人的夫婿
奈塞菲雷斯三世 Botaniates, (1001年-1081年, 1078年 - 1081年),麥可七世的未亡人的夫婿
阿歷克塞一世, (1057年-1118年, 1081年 - 1118年),艾薩克一世之侄甥,娶君世坦丁十世的孫侄甥女
約翰二世, (1087年-1143年, 1118年 - 1143年),亞歷克修斯一世之子
曼紐爾一世, (1118年-1180年, ruled 1143年 - 1180年),約翰二世之子
阿歷克塞二世 Comnenus, (1169年-1183年, 1180年 - 1183年),曼紐爾一世之子
安德洛尼卡一世 Comnenus, (1118年-1185年, 1183年 - 1185年),亞歷克修斯一世之孫,約翰二世之侄甥,
阿格洛斯王朝
艾薩克二世 (1156年-1204年, 1185年 - 1195年),阿歷克塞一世之曾孫
阿歷克塞三世 (1153年-1211年, 1195年 - 1203年),艾薩克二世之兄
阿歷克塞四世 (1182年-1204年, 1203年 - 1204年),艾薩克二世之子
艾薩克二世 (複位,與阿歷克塞四世共同統治, 1203年 - 1204年)
阿歷克塞五世 Ducas Murzuphlus (the Bushy-eyebrowed), (1140年-1204年, 1204年)
帕里奧洛加斯王朝
麥可八世, (1224年-1282年, 1259年 - 1282年),約翰四世的攝政,後廢帝自立
安德洛尼卡二世 (1258年-1332年, 1282年 - 1328年),麥可八世之子
安德洛尼卡三世 (1297年-1341年, 1328年 - 1341年),安德洛尼卡二世之孫
約翰五世 (1332年-1391年, 在位期:1341年 - 1376年),安德魯尼克斯三世之子
約翰六世 (1295年-1383年, 共同統治年間 1347年 - 1354年),約翰五世之外父
安德洛尼卡四世 (1348年-1385年, 1376年 - 1379年),約翰五世之子
約翰五世, (復位, 統治年間 1379年 - 1391年)
約翰七世, (1370年-1408年, rival emperor 1390年),安德魯尼克斯四世之子
曼紐爾二世, (1350年-1425年, 1391年 - 1425年),約翰五世之子,安德魯尼克斯四世之弟
約翰七世, (rival emperor 1399年 - 1402年),安德魯尼克斯四世之子
約翰八世, (1392年-1448年, 1425年 - 1448年),曼紐爾二世之子
君士坦丁十一世 (1405年-1453年, 1449年 - 1453年),曼紐爾二世之子,約翰八世之弟
拉斯克里斯王朝
(流亡王朝,史稱為尼西亞帝國)
狄奧多一世, (1174年-1222年, 1204年 - 1222年),亞歷克修斯三世之女婿
約翰三世, (1192年-1254年, 1222年 - 1254年),狄奧多一世之女婿
狄奧多二世, (1221年-1258年, 1254年 - 1258年),約翰三世之子
約翰四世, (1250年-1305年, 1258年 - 1261年),狄奧多二世之子
不屬於王朝的君主
麥可六世 Stratioticus, (統治年間 1056年 - 1057年),被狄奧杜拉選為繼承人
福克斯, (???-610年, 602年 - 610年),軍隊出身,發動政變推翻莫里瑟一世
利奧西斯二世, (統治年間 695年 - 698年),查斯丁尼二世的一位軍隊統領,政變推翻查斯丁尼二世
蒂貝里三世 Apsimar (統治年間 698年 - 705年),查斯丁尼二世的一位軍隊統領,政變推翻利奧西斯二世
查斯丁尼二世, Rhinotmetus (復位, 統治年間 705年 - 711年),向保加人借兵復位
菲里浦比克斯 Bardanes, (統治年間 711年 - 713年),亞美尼亞出身的士兵,政變推翻查斯丁尼二世
阿納斯塔修斯二世, (死於 721年, ruled Artemius, 713年 - 715年),菲里浦比克斯的書記
狄奧多西斯三世, (統治年間 715年 - 717年),稅官,被一部份地方軍隊擁立為反阿納斯塔修斯二世的統領
奈塞菲雷斯一世 the General Logothete, (統治年間 802年 - 811年)
Stauracius, (統治年間 811年),奈塞菲雷斯一世之子
麥可一世 Rhangabe, (統治年間 811年 - 813年),奈塞菲雷斯一世之女婿
里奧五世 the Armenian, (775年-820年, 813年 - 820年),麥可一世的一位軍隊統領
麥可六世 Stratioticus, (統治年間 1056年 - 1057年),被狄奧杜拉選為繼承人
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
歷史大事年表 :拜占庭帝國
日期 事件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成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亞大教堂」。
1054年 教會分裂: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廷決裂,成為希臘東正教。
1204年 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麥可八世‧帕里奧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鄂圖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拜占庭帝國(希臘語:Βυζαντινή 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或東羅馬帝國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儘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拜占庭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紀這個帝國不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從17世紀開始,西方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的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創建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堡)。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 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占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里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文化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伊利里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以弗所、帖撒羅尼迦和亞歷山大港傳向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影響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早期歷史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這裡有許多原因。首先這裡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羅馬的財富。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了。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德人談判,他結束了哥德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國了。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寫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出身阿非利加的皇帝希拉克略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希拉克略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化時代
拜占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麼混雜了。希拉克略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Augustus(奧古斯都,拉丁語的元首或皇帝),而使用Basileus(巴西琉斯,古希臘語的國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占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後,在剩餘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希拉克略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試圖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占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制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已經與東部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東羅馬帝國來說這個名字相當荒謬)未能重新與東羅馬帝國統一起來。
黃金時代
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里,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占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基輔羅斯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佔有土地的貴族打亂了軍區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征服了義大利,而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拜占庭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拜占庭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帝國末日
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佔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占庭雖然頒佈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死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一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克服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佈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影響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拂菻國
拂菻國是中國中古史籍中對拜占庭帝國的稱謂。古代亦稱大秦或海西國。隨歷史時期之不同,此名有時也指苫國(今敘利亞)等地中海東岸地區。宋、元時代又用以稱呼塞爾柱突厥人統治的小亞細亞。
此名在《魏書·高宗紀》、《顯祖紀》作「普嵐」。《北史·西域傳》作「伏盧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波剌斯國條所附西方諸國作「拂懍」,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職貢圖》作「拂懍」,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拂臨」,杜環《經行記》、《隋書》、《舊唐書》等均作「拂菻」,各種異譯都是伊蘭語族的Frwm(粟特語作Frōm)、Purum(安息語作Prom)、Hrōm 或Hrūm(中古波斯語)等的漢字對音。19世紀末在蒙古高原發現的8世紀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學者們多方考定,以上各種叫法,都出自東羅馬帝國的名稱Rum。
杜環《經行記》和兩唐書西域傳對拂菻國的物產、建築、民俗等情況有詳細記載,但兩唐書中的記載據認為有一部分系從唐代長安情況類推而來。在唐代,長安與拂菻之間,西突厥汗廷與拂菻之間都有頻繁的使節和商旅交往,特別是西突厥曾與它聯合對抗波斯的薩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當自該地傳來。《元史》卷一三四愛薛傳有「弗林」、「拂林」,戴良《九靈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據學者考證,此「拂林」當是Farang 一詞的音譯,乃阿拉伯、波斯人對歐洲的稱謂,亦即《明史》之佛郎機,非北魏、隋唐時期的拂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