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沒錢沒技術台廠已無立足空間

Bess 2011-10-17 00:47

沒錢沒技術台廠已無立足空間

2001年的全球網路泡沫,逼退了日系DRAM廠,台灣業者雖然存活下來,但DRAM產業最近10年的發展,還是走不出代工之路,當然要擁有自有技術也成為空談。
今年以來,DRAM價格崩跌不止,電子產業也出現終端產品的典範移轉,DRAM最大需求來源的電腦銷售成長停滯,DRAM市場供過於求嚴重,減產已經無法讓價格有效止跌。
在缺乏自有技術的此刻,台灣DRAM廠雖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產能,但卻已淪落到做愈多、賠愈多的慘況。由於全球總體經濟前景不明,DRAM業者若要靠銀行或母公司的資金接濟來繼續做「靠爸族」,恐怕銀行及大股東也不想再繼續燒錢下去了。所以,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靠DRAM活下去的條件。
翻開全球DRAM產業的發展史,DRAM廠要成功,就必須踏在前人的頭上前進,如1980年代掌握全球市場的美國德儀及IBM,1990年代控制全球8成產出的三菱、NEC、東芝等日系業者,均在2000年以前全面退出市場。
1990年代初期,台灣開始發展DRAM產業時,韓國業者也才剛踏入這塊市場。同樣以代工起家的台韓DRAM業者,現在卻有完全不同的境遇,韓國兩強三星及海力士(Hynix)已經是2000年來DRAM市場霸主,但台灣DRAM廠卻可能在此刻被迫退出市場。
全球最大DRAM模組廠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指出,台韓都以代工起家,但台灣因為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國際級大型企業存在,所以一旦像金融海嘯一樣出現不景氣,企業遇到不賺錢或大賠錢的一天,三星可以挖東補西,但台灣DRAM廠卻沒有這樣子的能力。
孫大衛也指出問題,韓國DRAM廠也在2000年時遇到大問題,當時海力士一度出現破產危機,但最後是靠韓國銀行團的支持度過難關,但台灣銀行卻不會拿錢出來支持DRAM廠。
孫大衛的看法,指出了未來DRAM產業的發展重點,就是不止要有錢,也要有技術,及找到產能的出海口。
事實上,DRAM因為是標準化產品,只有製程技術領先才有賺錢的空間,但要投入最先進20奈米所需的資本支出,幾乎是現在主流技術40奈米的1倍以上。
台灣DRAM廠就算有雙A當作產能出海口,但是現在,沒錢也沒自有技術,已經無法與有錢有技術的美、日、韓等大廠競爭,也就是說,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在DRAM市場立足的空間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沒錢沒技術台廠已無立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