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cer 2011-9-15 01:28
病毒感染的初期為什麼不能吃含蛋白質的食物
病毒主要結構為DNA或RNA,DNA及RNA的主要成份是嘌呤與嘧啶,嘌呤與嘧啶主要是由胺基酸合成,胺基酸則是蛋白質的成份。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可合成嘌呤與嘧啶,嘌呤與嘧啶可合成DNA及RNA,DNA或RNA則可組合成病毒。
很明顯,病毒的終極原料為蛋白質,以化學的觀點,沒有反應物 (蛋白質、胺基酸),自然就沒有生成物 (病毒) 的產生。令人迷惑的是,蛋白質 (胺基酸) 也是免疫細胞繁殖及抗體產生所必須的重要物質,因此很多人相信,在病毒感染時補充蛋白質,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來消滅病毒,卻不知此舉也造成病毒的大量繁殖。病毒的抗原,是免疫反應最大的驅動力量,如此一來將會引發很大的免疫反應,來消滅大量產生的病毒,最後就可能導致所謂的免疫風暴,也就是過強的免疫反應,傷害了自己的組織,最後導致個體的死亡。當年的SARS及新流感的死亡病例,死因太多非病毒直接造成,而是免疫風暴。抑制病毒的繁殖,以最小的免疫力來消滅它,才是這場戰爭的最高指導原則,而這也一直是免疫系統運作的方式。
事實上,演化已做了巧妙的安排,利用控制肝臟對嘌呤與嘧啶的重新合成 (De Novo Synthesis),達到控制病毒複製,卻不影響免疫細胞的繁殖及抗體的產生。原來,一般的細胞並無能力合成嘌呤與嘧啶,必須仰賴肝臟供給,但是,免疫細胞卻也有能力合成嘌呤與嘧啶。生病時不想吃東西,完全是演化的結果,並非由病毒所直接造成,其目的是要終止營養物質的攝入,尤其是蛋白質。此時,藉由分解肌肉蛋白,來維持血中胺基酸的濃度,免疫細胞可以自由獲取,用來分裂繁殖及製造抗體。在肝臟經由細胞素、壓力賀爾蒙及交感神經的協同作用,抑制了嘌呤與嘧啶的重新合成,於是只有極少或沒有嘌呤與嘧啶可被產生,進而運送到受感染的細胞供病毒利用,所以病毒便很難複製。至於如何抑制肝臟細胞合成嘌呤與嘧啶,及為何攝入的蛋白質會使得肝臟合成的嘌呤與嘧啶增加,在[url]http://rubykuo.idv.tw/index.htm.htm[/url] 或搜尋「完全戰勝急性病毒感染」可以得到詳盡的說明。
:L :L 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時,蛋白質的攝入必須禁止 (這與目前的觀念有極大的出入),如果不是在急性期,則無需限制。天然食物中不含蛋白質的很少,最好是去便利商店購買包裝上蛋白質標示為零的,如仙草蜜、愛玉凍、果凍、蒟蒻、寒天、果汁、運動飲料…。病毒性疾病加入蛋白質及相關營養物質控制的概念,將可大幅下降如流感、登革熱、腸病毒、一般感冒…的死亡率、傳染力及疾病的嚴重度,並大幅縮短痊癒的時間。事實上,如果在急性病毒感染的一開始即控制營養物質的攝取,大多數的感染均可在48~72小時內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