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as 2011-9-8 12:02
童上唇念球菌皮炎 與腸胃病有關
小兒可能因念球菌感染造成上唇「念球菌皮炎」。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這類問題屬於小兒舌舔瘡,在西醫稱為「念球菌皮炎」;多由白色念球菌感染所致,是皮膚淺部真菌的一種。另有些患者若出現下唇腫大外翻,有紫色斑點等,也常與腸胃疾病有關。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臨床上針對剝脫性唇炎的診斷,主要可根據上下唇紅緣腫脹,乾燥,結痂,反覆脫屑,皸裂,易出血局部有燒灼感、刺痛或觸痛,長時間不愈,甚至可能持續數年或更久。
而在小兒族群中,常見的念球菌皮炎多由白色念球菌感染所致,這種菌喜歡在潮濕環境中生長,因此,病位多發生在皮膚與黏膜交界處或皺褶部位;病變在上唇及其周圍,病程較長,多在兩個月以上,或達數年而不愈。
另外,若為「單純性腺性唇炎」,患者則可見下唇腫大外翻,唇粘膜有散在小結節呈紫色斑點,擠壓時有露珠狀粘液溢出等症狀,也常與腸胃疾病所致有關。
唇發炎患者可能伴隨「氣虛」症候。陳萍和表示,當唇發炎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常見唇淡紅腫脹,破裂流水現象;氣短乏力,體質偏氣虛,這時可採取「健脾益氣疏風」原則進行調理。
陳醫師表示,慢性唇炎屬於「氣虛風盛」患者,臨床主證可見口唇呈現淡紅腫脹,破裂流水,飲食少,腹脹,排便溏瀉,肌肉消瘦,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屬於病程已經遷延日久造成體弱氣虛,加上外感風熱之邪影響所致。
陳醫師表示,針對這類患者,治療應健脾益氣疏風,藥方可用參苓白朮散調理,方中含扁豆、黨參、白朮、茯苓、陳皮、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