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rice 2011-8-30 22:56
劉備最信任的智囊-法正
大家看了本文標題,也許會覺得不以為然,劉備最信任的謀士則麼會是法正呢?難道諸葛亮不受劉備的寵信嗎?本文將就這個問題展開相應的探討。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是當時名士兼隱士法真的孫子。建安初年,為了躲避饑荒入蜀歸依劉璋。卻因為自己是“外來戶口”,所以不被信用,因此鬱鬱不得志。劉璋的別駕(漢官名,為刺史的佐吏,權利很大)張松認為自己的“老闆”沒本事,所以總想“跳槽”。為了抗衡曹操,他就勸劉璋派他自己的好友法正去聯絡遠在荊州的劉備。(名為聯絡)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法正其實開始是不願意當這個聯絡官的。注意,史書裡有“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我認為,法正拒絕出使荊州的態度證明他不是一介泛泛之輩。因為就法正的角度來說,他不接受這個任命有至少三點考慮。其一,法正作為張松的密友,對張松的意圖豈能不知一二,賣主求榮,人所不齒,法正既為名士之後,一開始是極不願意擔當這樣的臭名的。其二,法正本非蜀人,久不被信用,今天因為張松一句話,就擔當如此重任,此舉很難不招致其他人的非議。這也正是法正這個外鄉人最不願和最害怕見到的。其三,背主通敵,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張松後來的下場替法正此刻的謹慎作了個反面教材。而且,此刻劉備實力有限,法正又從未與劉備謀面,心中不免首鼠狐疑,害怕壓錯了寶,站錯的隊!
然而,法正既然長於心計,眼光又豈能拙劣初到荊州,他就發現劉備“有雄略”,感歎相見恨晚,“願共戴奉,而未有緣!”法正決心既下,馬上私下鼓動劉備奪取益州“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回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劉備很是欣賞,“先主然之”。
在此後的軍事政治鬥爭中,法正將自己能力的各個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逐漸贏得了劉備無比的信任與寵愛。
第一,法正善於料敵。劉備進攻益州,謀士鄭度向劉璋提出堅壁清野,以逸待勞之計。劉備聽說了,很是擔憂這個計畫被劉璋採納,“先主聞而惡之”。法正基於對劉璋的瞭解,斷言:“終不能用,無可憂也!”果然,堪比宋襄公的劉璋居然認為“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不但不用鄭度的計策,還罷了他官。
第二,法正有權術。劉備包圍了成都,當時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居然不思抵抗,半夜翻過城牆要投降劉備,雖然這個懦夫沒有成功,但他的無恥行徑連劉備也深惡痛絕。所以,劉備入主益州後就不打算用許靖做官。這時法正勸他說許靖這樣名不副實的人天下很多,這種人本事不大但虛名不小,你現在要創立大業,如果不禮待許靖那麼天下人就會認為你不重視人才,所以許靖你反而要格外優待!於是,劉備才讓許靖出來做官。
第三,法正有戰略眼光。曹操克張魯北還,法正馬上向劉備指出,曹操所留大將夏侯淵、張郃的才能不足以獨當一面,討必克之。接著,他提出了比諸葛亮《隆中對》更為可行與具體的戰略方針:“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劉備此刻對他是言聽計從,“先主善其策。”
第四,法正精於戰術的運用。劉備在定軍山聽從法正的計策,用步步為營的戰術不停的騷擾夏侯淵,法正再用聲東擊西之計讓劉備猛攻張郃,夏侯淵不知是計,將一半的兵力派去支援張郃,結果被劉備大將黃忠突襲,死於亂軍之中。
第五,法正對劉備忠心耿耿。史書記載,有一次劉備和曹操在打遭遇戰,射向彼此箭矢就像下雨,劉備這邊暫時打的不理想,需要退卻一下避敵鋒芒。但劉備這輩子也許是受了太多窩囊氣,這次說色麼也不退,左右沒有一個人敢勸。法正於是拍馬向前,擋在劉備的前面,劉備忙叫“孝直避箭!”法正回答道:“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也許是回想起中箭身亡的龐統,劉備不敢再讓法正涉險,於是一句:“孝直,吾與汝俱去。”“先主遂退”。
綜上所述,劉備對法正的寵愛與信任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也令諸葛亮比之不及。當初,益州到手,劉備不用諸葛亮而用法正作蜀郡太守,以致熟知蜀國故事的陳壽直書:“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法正是一個睚眥之仇必報,一飯之德必償的人,所以“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有人就希望諸葛亮來制約一下他,但諸葛亮卻說,劉備不得法正前過著惶恐不安,進退兩難的日子,然而有了法正後就像雄鷹翱翔于藍天,我又則麼能夠制約得了法正這樣的紅人呢?諸葛亮執法之嚴聞名於世,但他卻忌憚法正的權勢,劉備對法正的寵愛與信任到了連諸葛亮也要大倒酸水的地步,法正的地位權勢可想而知。再有就是蜀軍遭遇彝陵大敗,諸葛亮、趙雲之前勸劉備不要攻吳,劉備不納。事後諸葛亮歎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劉備再進入四川後,軍政大計很多都是聽從法正的建議,諸葛亮的影響和威信受到極大的衝擊。不過,作為一個帝王,凡事只依賴一個臣子的確不是明智的選擇。同時,劉備也是以善於識人而聞名的,馬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諸葛亮的優缺點他不會不明白,所以法正能得以被劉備信用既是出於帝王的一種馭下的權謀和制衡朝中勢力的方法,同時也是當時蜀國那種缺少高級謀士的窘境的無奈寫照。法正輔佐劉備九年,這九年裡劉備得以將《隆中對》的初期戰略付諸實現,並且在漢中戰役裡獲得對曹操的戰略勝利,這是前所未有的。但法正死後,蜀軍不但在各條戰線上毫無戰略建樹,反而遭遇彝陵之戰這樣挫動國本的大失敗,孝直早亡,龐統殞身,蜀國不能一統江山,豈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