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 2011-8-15 12:08
手機和孩童腦瘤無關
作者:Roxanne Nelson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線上刊載於7月27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期刊,首度針對孩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機之健康影響探討的一篇新研究發現,使用手機的孩童與青少年,其腦癌風險並未較高,為使用手機和腦瘤之關聯的爭議再添一樁。
這篇由瑞士熱帶與公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者Martin Roosli博士等人進行的研究,探討診斷有腦瘤的孩童與青少年,結果發現經常使用手機者的腫瘤病患數並沒有比對照組顯著增加。
編輯評論的作者則是寫道,雖然孩童對非離子化電波比成人更敏感的證據闕如,主要的關注點在於,孩童還年輕、還在發育、還有相當長的壽命,因此須加以研究。
田納西州Vanderbilt大學、馬里蘭州國際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John D. Boice, Jr博士和Robert E. Tarone博士指出,不過,這篇研究和之前成年人暴露於射頻電波的研究相當一致,並未發現使用手機之孩童發生腦瘤的風險高於未經常使用手機孩童之具說服力的證據。
雖然這篇研究有補強一些知識,認為經常使用手機的孩童與青少年其腦瘤風險並未增加,但編輯們指出,不太可能證明沒有影響,爭論點在於是否應有其他研究、何種程度的研究來評估非離子化射線的健康影響,特別是時間資源有限。尚在進行的研究,包括了在歐洲5國的250,000名手機使用者的前瞻研究,涵蓋13國、有2000名診斷有腦瘤的10-24歲年輕人以及2,000名對照組的案例控制研究,同時,Boice博士和Tarone博士同意研究作者所指,一般民眾的腦癌發生率也要持續監測,有所顧慮者應考慮其他接聽電話方式,如使用耳機或免持聽筒。
Boice博士和Tarone博士指出,若考量未來有關手機對健康之影響的研究需求,除了負面的流行病學資料,對於低能量非離子化射線是否會影響DNA和導致癌症,也尚無已知的生物原理機轉。過去幾年間,有許多研究試圖檢視使用手機與腦瘤風險增加的關聯,迄今,相關證據尚無定論,但有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採取預警措施。
5月時又再度提及這些爭論,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根據一些使用無線電話的相關研究,神經膠質瘤風險增加,射頻電磁領域被分類為人類的可能致癌因子(2B組)。過去幾年間,孩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比率急遽增加,因此有學者假設他們也可能和成人一樣會因暴露於手機而對健康有所影響。
Roosli博士等人進行了一個國際性的案例控制研究,探討孩童及青少年發生腦瘤之風險與使用手機的關聯,研究對象是丹麥、瑞典、挪威、瑞士的352名7-19歲孩童與青少年,他們在2004- 2008年間診斷有腦瘤,對照組是646名年紀、性別與區域相配對的孩童。
腦瘤病患中,162人(46.0%)診斷為星狀細胞瘤、21人(6.0%)為室管膜瘤、30人(8.5%)為其他神經膠質瘤、62人(17.6%)為神經外胚層母細胞瘤、53人(15.1%)為其他特定顱內腫瘤,24人(6.8%)為未特定顱內腫瘤。
依據訪談與手機網路業者(如果有資料的話)確認手機使用情況。案例組與控制組的研究對象,在案例病患診斷前使用手機超過20次者有類似的百分比(75.3% vs 72.1%),再者,55%的案例組和51%的控制組表示經常性使用手機。作者們發現,使用手機至少5年的孩童,風險並未高於那些未經常使用手機者(勝算比[OR]為1.26),暴露於射頻最多的腦部區域如顳葉和額葉與小腦的腦瘤風險也沒有增加。有趣的是,經常性使用者中,腦腫瘤的勝算比和放射腺暴露最低者相比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OR,1.92)。
35%的案例組病患和34%的控制組病患有首次登記啟用資料,經業者確認的手機啟用超過2.8年者,有24名案例組病患和25名控制組病患,風險增加方面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OR為2.15;趨勢P值< .001)。
腦瘤風險和累積啟用期間、累積使用時數、累積通話次數等之間並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作者們寫道,因為缺乏暴露-反應關聯,我們發現的風險與手機使用量、腫瘤位置之間皆無關,無法做出因果關係的解釋。不過,他們指出,無法排除手機可能使風險略增的可能性,因此,他們強調,後續研究應注重客觀的暴露評估或者使用前瞻方式蒐集暴露情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