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亞里斯多德

danny 2009-3-1 21:31

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朋友是第二個自己」

「真正的朋友是異體同心」

「啊 , 我 的 朋 友 , 沒 有 一 個 是 朋 友」

「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

              --亞里斯多德


文:小罐子老師

在古希臘時代,哲學與科學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因此,一個傑出哲學家往往也是優秀的科學家,當時的人民並不把科學與其他問題劃分開來。在這個時代裡,亞里斯多德可以說是科學理性思維的最初推動者,他提出的概念和留下來的著作,一直都是西方科學思考的動力來源,影響不僅廣泛而且深遠。
國王的老師

談到西方古代的大哲學家,總是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代表,三人之間有師徒的關係,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則是柏拉圖的學生。

西元前384年,亞里斯多德出生在希臘北方的史塔吉拉城,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的御醫,家境富裕,17歲時,亞里斯多德來到雅典,進入柏拉圖創立的學園

一待就是二十年,從最初的學生變成教師。

柏拉圖死後,亞里斯多德總結前人哲學思想的基礎,創立了與老師截然不同的哲學體系,所以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

西元前347年,亞里斯多德受朋友 赫米亞斯 (Hermias) 的邀請到位於小亞細亞海岸的 阿索斯(Assos),充當赫米亞斯的顧問,之後又移居列士波斯島(Lesbos)上的米提勒涅城(Mytilene),亞里斯多德在這島城上,蒐集了非常多生物學上的資料,並對許多動植物作出了令人驚嘆的觀察記錄。

有些動物以亞里斯多德為種名,正是因為他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對牠們作深入的觀察和紀錄。

不過,這樣的日子過沒幾年,西元342年,亞里斯多德應馬其頓國王菲力普二世的邀請,擔任年僅14歲的王子的宮廷老師。

這位王子就是後來繼承馬其頓王位,並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

逍遙學派始祖


儘管自己的學生已經是貴為國王,亞里斯多德並沒有一直留在國王身邊,他決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教授哲學。亞里斯多德得非常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於是他經常帶著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因此後人把亞里斯多德學派稱作「逍遙學派」。

亞里斯多德自己曾說:哲學家的結局往往是悲慘的。

就像他的老師柏拉圖,曾勸國王改革政治,結果被賣為奴隸;他的師祖--蘇格拉底,為了宣揚無神論,被判處死刑。

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征途中病逝,雅典人趁機起來反抗馬其頓人的統治,雅典人把對馬其頓人的仇恨,轉移到曾擔任亞歷山大老師的亞里斯多德頭上,為了「不給雅典人第二次對哲學犯下罪過」(第一次雅典人判蘇格拉底喝毒酒自殺),他只好逃離雅典,最後在加爾西斯(Chalkis)終老。

據說亞里斯多德經常在課後休息時,拿一條裝有熱油的軟管放在胃部上方,可能是想以熱度來減輕疼痛。

事實上根據資料推論,亞里斯多德最後應該也是死於胃病。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亞里斯多德研究的學問,包括了現在學科的哲學、物理學、生物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心理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藝術美學,幾乎是涵蓋了所有的領域,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超過170種,被保留下來的僅僅是少數的資料。

科學方法論


至於他對於自然科學的貢獻,他擺脫柏拉圖的「理念論」,把自然當作科學研究的客觀對象,並進行科學分類,使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逐漸演變成為許多獨立的學科。

在科學的方法論上,他開創了邏輯學,提出他所謂的四個公理:同一性定律、矛盾率、排他律、充分理由定律,並確定了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他最先提出歸納和演繹兩種方法,強調以數學體系與邏輯推裡來證明科學的原理。

這樣的基本理論觀點,促進了往後科學的發展,最明顯可見的是,在他的影響下,出現了歐幾里德的名著《幾何原理》。

而且亞里斯多德當年所使用的許多專有名詞,至今仍被教科書所使用。

物質的原素


宇宙的中央就是地球,地球上的物質,是由四種「原素」所組成,它們分別是泥土(Earth)、空氣 (Air)、火 (Fire) 和水 (Water)。在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中,四種原素都有各自的「恰當位置」(Proper Places) ,而「恰當位置」則由原素的重量所決定。

每種原素均自然地以直線,移向自己的「恰當位置」,然後停下來,例如:泥土向下、而火向上。

故此地球上的運動都是「直線進行」和「最終會停止」的狀況。用這個理論幾乎能解釋當時所觀察到物質的屬性和變化。

天文學


在天文學方面,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大的圓球體,而地球則處於宇宙的中心,這就是「地球中心說」。

這樣的理論建立在符合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上。

天空看起來是一個以地球為中心的球面,而且所有的東西都繞著地球跑。物體很自然的不是往地球走,就是背著它走。

亞里斯多德認為天體(太陽、月球、行星)是無休止地循複雜的圓形軌道運動,並由第五種原素 -- 「以太」(ether) 所構成。

跟地上的物質不同的是,它的地位超然,除了在運動中的位置改變外,「以太」是永恆不變而且完美的。

所以天上會變的東西,像流星、彗星、新星都在天空之下、在地球大氣層空氣中,而不是在恆星和行星之中。

以太的自然運動不是往地球的直線運動而是繞地球做等速圓周運動,自然形狀也是光滑的球形,因為球或圓圈是最完美的形狀。

生物學


在實體的研究上,亞里斯多德在生物學上有相當大的成就。

他對許多動、植物的型態、構造,都有相當精準的觀察和描述,甚至魚、小雞、軟體動物的卵和胚胎、海豚的胎盤構造,他都知之甚詳而且加以區分,所以他將海豚歸類為「獸類」,而不是魚類。

在二千多年前有這樣的見解,真是非常驚人。

另外,他還發現不同膚色的人種通婚,子女皮膚顏色變化會有不確定性;動物進化越高級,生理機能越複雜,這些牽涉到遺傳學、物種的演化,雖然當時亞里斯多德無法解釋,但是能發現這樣的問題,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物理的力學

在物理學的運動力學上,亞里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卻是他所犯的錯誤。

亞里斯多德提出的假設是「凡是運動著的物體,一定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

這是建立在日常經驗上。若你看到一個東西在移動,你就會尋找一個推動它的東西(像是我們的手、身體)。當沒什麼東西推它時,它就會停止運動。

但是一個推著一個,不能無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中古世紀的基督教說「第一推動者」就是指上帝,並將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與基督教教義結合。

這樣的結合讓亞里斯多德的運動學成為權威學說,一直到了牛頓手裡,才建立正確的運動力學學說。

另外,亞里斯多德又認為較重物體的下墜速度會比較輕物體的快,這個錯誤觀點要到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擲下兩個不同重量圓球的實驗中才被推翻。

 

前面我們提到的這些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包括天文學、物質的理論、物理學、化學上都發生錯誤,使得他幾乎成為近代科學中的反面角色。

這些錯誤都是事實,但是無損於他對科學的巨大貢獻,因為很多是歷史條件的限制所導致的、更別忘記的是,他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人喔!

人們至今仍在編輯、翻譯、整理他的思想體系;當然也會批判、駁斥他的思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整個人類的理性思維、科學發展,無法不受他的影響。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亞里斯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