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北洋艦隊

accope 2011-7-21 01:18

北洋艦隊

北洋海軍的肇建始自1871年暫調福建與南洋的"操江"、"湄雲"、"飛雲"、 "鎮海"四艦巡防北方海域,它的開始較晚,實力在全國四個艦隊中最初也是敬陪末座,但因當時直隸總督李鴻 章的大力支持,將大部海軍經費都撥用於北洋,並強徵各艦隊的軍艦加入北洋艦隊,所以它的實力很快就竄升 為全國第一。

與馬江之役福建艦隊參戰各艦是以福州船政局自 行建造的艦艇為主不同,北洋艦隊都是以英德製造的進口戰艦為主,國產艦船只是做為輔助運輸或練習艦之用 。而馬江之役時的福建艦隊充其量只能視為駕著輪船 的舊水師而已,與後來有北洋海軍章程為組織作業標準的北洋艦隊,其現代化程度自是有不小的差距。 當1885年"鎮遠"、"定遠"兩艦回國時,北洋艦隊的實力已經遠超過其它各海軍了。

6年四月,北洋艦隊舉行第一次大會操,南洋艦隊亦派"南琛"、"南瑞"、"開濟"三艦參加;一時軍容壯盛氣象一新。當時中國海軍各艦隊擁有軍艦78艘,總噸位83,900噸,實力曾一度名列世界第八(日本只列名 第十六)。不過因為慈禧太後的修建頤和園,光緒帝大婚,黃河河工等巨大開支使得清朝財政極度拮據,海軍 從1888年後幾乎就完全停止增建新艦了。

就在中法馬江之役的十年後,中國海軍的噩運再度來臨。1894年為了朝鮮問題 ,日本艦隊於7月25日在豐島突襲我運兵船隊,向英商租用之運兵船"高陞"號被日軍"浪速"號巡洋艦擊沉,清 陸軍溺斃871人。(下令擊沉"高陞"號的"浪速"艦長即1905年日俄對馬海峽之役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 而"高陞"的損失則由清廷1902年12月28日賠償英商3萬3千英磅做為補償。) 同役運輸艦 "操江"被俘,砲艦"廣乙"擱淺棄船。

9月17日黃海大海戰(亦稱大東溝海戰)爆發,巡洋艦"致遠"、經遠"、 "超勇"、"揚威"皆沉,"廣甲"擱淺;陣亡與隨船沉沒者共六百餘人; "濟遠"管帶方伯謙因兩次逃離前線遭軍前正法("濟遠"擅離戰場之事至今仍是一大疑案)。是年十月北洋剩餘各艦退入威海衛自保。

1895年初日軍登陸威海衛奪得南岸之龍廟嘴砲台,發砲攻擊灣內我軍各艦,並配合魚雷艇的偷襲將 "來遠"、"威遠"、"靖遠" 擊沉;"定遠"中彈擱淺。丁汝昌、劉步蟾、楊用霖、張文宣等將領皆自殺;其餘十 艦於2月17日投降日本。其中數艦包含:"鎮遠"、"平遠" 、"廣丙"、"鎮中"及魚雷艇"福龍"等皆編入日本艦隊服 役。

黃海一役中國慘敗的原因很多,一般討論都認為北洋艦隊是敗在以橫隊迎敵,其實這並非重點。因為從硬 體方面來說清軍的裝備較舊,船速與砲速都較慢,造成指揮官任何戰術運動都會受到限制,未必就有能力走 縱隊迎敵;軟體方面官兵的訓練不夠紮實,不管那一種隊型執行時都會走了樣;就算走縱隊迎敵也未必就能 獲勝。

其次黃海戰後全艦隊龜縮在威海衛灣坐以待斃內更是敗筆,艦隊之所以有價值乃在於能在大洋上機動投射 火力,泊在港內充當浮動砲台真是枉費清廷多年來投資千萬銀兩建設現代海軍。不過這並非特例,當年清朝 上上下下包含洋務起家的李鴻章莫不都是「重砲輕船」的觀念;而這種「以陸制海」的心理到了民國之後很 多年都還主宰著中國的高層政策。

不管什麼原因造成失敗,最後中國除割讓台灣外還賠償日本兩億三千萬兩白銀,日本從此有了充份的資本 振興實業建設聯合艦隊,成為世界三大海軍國之一;反觀中國從此陷入貧困落後不能自拔的慘境,海軍也自此 喪失地位,成為陸軍軍閥的附庸。

而清廷這筆 兩億多兩的戰債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國銀行團借款償付的,最後總計本息高達六億兩。但總括清廷卅年來投資在 建設艦隊的全部經費也不過兩千萬兩,而戰前李鴻章因頤和園等工程挪用海軍款致不足更新裝備之數更僅不過 區區六百萬兩而已!一著之差,影響中日兩國命運至今,重讀這段歷史者怎能不浩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