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ltra72 2011-7-18 10:38
全球研究顯示多數自殺病患並未接受治療
作者:Deborah Brauser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一項檢視21國、超過55,000名成人資料的國際研究顯示,自殺患者僅約40%接受過治療,多數自殺病患並未接受心智健康治療,主要是因為他們尋求幫助的態度,而不是因為污名化或經濟考量。
Gasthuisberg大學醫院、魯汶天主教大學精神科中心的Ronny Bruffaerts博士等人寫道,醫師、決策者和健康照護計畫者應對不符需求程度的重要性有所警覺,也要瞭解阻礙自殺者尋求治療的障礙因素。
研究者也指出,自殺預防策略應因地制宜。
改善全球的治療接受度必須把文化特定因素納入考量,會影響求助的過程與所需的介入方式,才可擴大或重新分配治療資源,特別是那些取得治療不易的國家。
這篇研究登載於7月的英國精神病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研究人員檢視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心智健康(WMH)對北美、非洲、亞洲、澳洲、歐洲、南美等6州、55,302名18歲以上研究對象進行的人口基礎調查資料;研究納入的低收入國家包括哥倫比亞、印度、奈及利亞、中國和烏克蘭;中等收入國家是巴西、保加利亞、黎巴嫩、墨西哥、羅馬尼亞和南非;以色列、日本、紐西蘭、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美國等10個國家被視為高收入。
所有研究對象接受面對面訪談,包括社會人口統計學資料和心智異常等問題,以及過去一年間的自殺行為和健康照護使用情況;結果顯示,嘗試自殺者只有39%曾接受過情緒異常方面的治療,實際試圖自殺者接受照護的比率比只是有自殺想法者高 (49%- 55% 相較於34%- 42%)。
此外,低收入國家中,嘗試自殺者有17%尋求治療,中度收入和高收入國家則分別有28%和56%。
對於有任何自殺行為者而言,這個治療大部分是來自「任何的心智健康照護」(23%)與一般開業醫師(21.8%),其次是非健康照護服務(11%),對於接受特定類型心智健康照護者,15.1%表示就診精神科醫師,14.9%表示尋求非精神科醫師。
研究者報告指出,主要是因為沒有尋求幫助(58%),其次是其他態度面的障礙,例如希望自己處理這個問題(40%),以及結構面的障礙,例如財務考量(15%),因為污名化而阻礙接受照護的比率僅7%。
最後,長期焦慮者接受某類型照護的比率顯著較高(勝算比[OR]為1.9;95%信心區間[CI]為1.4 – 2.5) 、情緒異常者也是(OR為1.8;95% CI為1.3 – 2.4;兩者之P < .05)。
教育程度、收入較高者、未曾結婚者接受任何心智健康治療的比率顯著較高,較低收入且曾結婚者接受一般健康治療的機率較高。
研究者指出,一級照護和非健康照護這兩類對於這些病患都是重要的治療切入點;這意味著一般開業醫師和其他非心智健康照護者可作為全球所有自殺病患的守門員,指引他們前往次級照護接受實證治療。
英國倫敦大學院心智健康系的Alexandra Pitman和David P. J. Osborn在一篇編輯評論中寫道,這些結果增加了我們對於自殺危機之求助的瞭解,挑戰傳統認知的「污名化和結構面/財經面狀況是心智健康照護的主要障礙」。
他們指出,這篇研究中,或許沒有納入強烈自殺傾向者,此外,曾嘗試自殺者多數認為提供的照護服務並沒有實質助益。
如果這種態度變成了防治自殺的真正障礙,每個國家必須再度思考相關策略;不要盲目推動實證基礎介入方式,而是必須確認想自殺者得以尋求幫助並且實際求助。
編輯建議,後續研究必須對這些人的偏好提出國際性的實證基礎,對每個臨床族群評估各自適當的介入方式。
他們結論表示,對於自殺防治,決策者將有更彈性的機會實現所需的照護需求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