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人是外省人?是新莊人! 證據在廣福宮

eaaer 2011-6-13 10:44

客家人是外省人?是新莊人! 證據在廣福宮

[align=left]桃竹苗客家人多,不過,這些客家族群是從哪裡遷徙過來的呢?有個讓人訝異的答案──新北市的新莊;他們原籍廣東潮洲,之後因閩粵械鬥或是中法戰爭,再度移居。新莊路上的廣福宮(三山國王廟),形制相當講究,可以看出興建當時的財力,但現在來祭祀的人卻不多,管理方式有如家廟,但也因此得以保留百年前的樣貌,已列為二級古蹟。

來自廣東潮洲的客家人,會將新莊選為台灣第一個落腳處,主要是同鄉劉姓家族的帶動,劉家於乾隆廿八年(1763年)在新莊平原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土地生產力大增,新莊成為台灣重要的稻米產區,在水路及陸路交通都扮演要角,吸引大批粵籍移民,同時帶入當地的信仰──三山國王。

同是來自大陸的「外省人」,但有緣來到台灣這塊土地,卻不見得可以好好相處,不同省籍間的流血相鬥,到處都可以見到,新莊也一樣,粵籍與閩籍移民也無法和平相處,再加上中法戰爭爆發,還有新莊的水路運輸地位被艋舺取代,多種原因,粵籍人士開始大量移民,時間大約從19世紀初開始,而桃竹苗以及宜蘭,這些原本就有客家族群的地點成為他們最好的選擇。

雖然新莊只是祖先曾經的落腳處,尋根的話,故鄉應該是在大陸,但客家移民並未忘記這塊曾經餵養他們的土地,1882年廣福宮遭大火燒毀,新竹仕紳陳朝綱發起募捐,全靠這些遠走他鄉的移民,廟才得以重建;最近一次的大整修,是日據時期的1936年。

[b]↓新莊廣福宮石獅以廣東獅為範本,俏皮可愛。(記者王以瑾/攝影)[/b]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720/i1720520.jpg[/img]

[b]↓新莊廣福宮的龍柱沒有人物坐騎,顯示是日據時代之前的作品。(記者王以瑾/攝影)[/b]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720/i1720517.jpg[/img]

客家族群搬走之後,廣福宮的香火鼎盛成為過去式,但清幽有清幽的好處,逃離街上熙來攘往的擁擠,隔絕塵囂,這裡像是另一個時空裡的淨土,也因為沒有那麼有錢,不會三不五時就來個整修甚至重建,後人才有機會一窺早年匠師的技藝。

碑文裡其實可以看出很多線索,解決懸案,這必須是老廟,而且要保留下古文物的老廟才能提供這樣的樂趣。一般資料提供廣福宮的興建年為1780年,不過,在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曾素月老師指點下,一塊公告禁止的碑文上提及,「修建對面的土地公祠」云云,內容提到土地公祠在1748年遭火災,它現在的位置仍在廣福宮的對面,是不是意味著廣福宮(三山國王廟)1748年之前就已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當年新莊的地名為「新直街」,「街」是行政區的一個層級,而不是像現在單指一條路;「新直街」後來變成「新直莊」,最後的地名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省去中間一個字,變成「新莊」。

三山國王,指的是廣東潮洲3座山的山神,是屬於自然崇拜,在台灣看到三山國王廟,大概可以推測此地屬於客家聚落範圍。

曾素月指出,新莊廣福宮看起來和一般閩南族群廟宇並沒有大不同,第一進的廟門旁有石獅守護,只是這石獅是以廣東獅為範本,較為俏皮可愛,三開間三進二院落的格局,各殿石柱也遵守圓柱、方柱規矩,龍柱石雕採立體浮雕,沒有人物坐騎夾雜其中,單一以龍為主題,顯示其年代應早於日據時期。

[b]↓兩側的廂廊屋脊還花功夫做出高高翹起的燕尾,並不常見。(記者王以瑾/攝影)[/b]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720/i1720519.jpg[/img]

[b]↓花籃吊筒和仙女豎材,雕工相當講究。(記者王以瑾/攝影)[/b]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720/i1720516.jpg[/img]

廣福宮木構件完全未上色,石雕及木刻原色,組合出獨特的古樸氣氛,仔細看看其吊筒、雀替等,雕工相當細緻,最特別的是一般串連兩進的廂廊,還特別做了高高翹起的燕尾,各進及廂廊屋頂也都有色彩鮮艷的剪黏,相當講究。

和富貴人家一樣,廟宇的後殿也常為長輩或是家眷使用,廣福宮後殿供奉的王乃夫人,為三山國王的3位夫人;最後這一進的房舍是後來才增蓋。新莊廣福宮,地址在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150號。[/align]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人是外省人?是新莊人! 證據在廣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