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法西斯主義

danny 2009-2-20 11:37

法西斯主義

兩次大戰的年代,政治自由主義卻在各地面臨撤退,及至希特勒登上德國總理位子後,敗退情況更形加劇,其實當時自由政體的大敵不是共產主義,反而是右派的極權政治勢力。德義兩國的法西斯政權,不但支持各國的極右派,更為國際右派帶來一股使命感:1930年代右派風氣之盛,看來顯然就是人類未來希望寄託所在。所以雖然傾覆自由派政權者不均屬法西斯派,可法西斯依然脫不了關係,因為它對反自由的勢力造成起而傚尤的刺激作用。這些推翻自由民主的右派都倚重軍警部門、都推崇國家主義、更重要的是一律反對社會革命,激進右派的呼聲之所以越來越高漲,是對社會革命以及工人階級危險性的反動力,左派威脅到既有的社會秩序,憂心中產階層職業地位的破滅,使得極右派的訴求變得更為動聽,因此支持法西斯的核心民眾,大都以社會上的中產階級為主,法西斯的合法地位,經群眾的支持而確立,靠俗世的思想意識鞏固,甚至狂熱到成為一種俗世宗教崇拜,但是,若沒有希特勒掌控得德國政權,法西斯陣營絕不可能變成普遍的趨勢,法西斯之所以對歐洲造成大衝擊,全因當時德國國際霸權地位不斷升高,造成各國的法西斯派或是右派一時之間有了可以倚靠的對象,不過很多跟德國靠攏的卻稱不上是真正的法西斯,思想意識的認同不是他們主要的動機,就連日本的軍國主義雖與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有相近的地方,實際上,日本人感興趣的也只有普魯士的陸軍和傳統罷了,拉丁美洲想要的也只是尋得可以幫助國家富強現代的方法,法西斯ㄧ派的風潮剛好在當時成為拉丁政客模仿學習的典範而已。另外,若經濟大恐慌未曾發生,法西斯主義或許還不會這般的震驚世界。

1930年代起,國際勢力的平衡越來越成了大問號,西方各國的外交政治已經不再能單純地由國與國的競爭抗衡來解釋,這場衝突已經變成了全面性和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自由主義的陷入困境,各國政局糾纏,導致法西斯與集權勢力的升高及其言論的壯大,於是當時自由民主國家一再軟弱退讓,使得德義日能野心勃勃的採取侵略行動,各國有著不願開戰的心理,但是都心知肚明料定戰爭一定會來,西班牙內戰變成了1930年代國際間殊死鬥爭的象徵,就算佛郎哥不夠格被看成法西斯人物,就算西班牙共和政府得不到各國的鼎力相助,但是德義的大力支持以及共和國的失敗已定,讓眾人知道必須攜手抵抗法西斯不可,從中預見了二次大戰的政治組合,各國聯合戰線,從愛國保守人士到社會革命份子,共同作戰,以求擊退法西斯,甚至後來美國資本主義也與蘇聯的共產主義在國際上攜手合作,對二次大戰勝利的一方來說,此戰不僅只求軍事上的勝利,也是為了達成社會的再生,因此在緊急的戰事中,也全力推動社會福利的政策,這造成戰後各國政治有一部分的左傾,不過,烽火一息,因法西斯而形成的偉大聯盟便告瓦解,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還是分道揚鑣,變回原本勢不兩立的立場去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西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