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9-2-18 16:22
漢尼拔
漢尼拔,由於在布匿克戰爭時,率領迦太基軍隊突襲羅馬而得名;他也是歷史上少數幾位以戰敗出名的將領之一。漢尼拔於西元前218年發動攻擊(還包括他率領象群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著名事蹟),可說是古代歷史中最勇敢也最悲慘的一役。羅馬也是在擊敗漢尼拔之後,才得以將勢力伸入地中海,建立稱霸歐洲的羅馬共和國。
漢尼拔(Hannibal,西元前247年~西元前183年),古代迦太基著名統帥,後人一直將其與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羅馬的凱撒相提並論。他出生於將領世家,早在西元前237年,年幼的漢尼拔即隨父兄遠征西班牙,接受戰爭的洗禮,在父兄影響和教誨下,逐漸通曉軍事、外交、政治,成為體格強健、精力充沛、意志堅強,富有奉獻精神的一代英才。
西元前221年,羅馬人公然與伊倍拉河以西的薩貢托締結同盟,侵略迦太基人的勢力範圍。漢尼拔決心利用政治和軍事手腕征服薩貢托。
漢尼拔二十六歲時被任命為西班牙遠征軍總指揮,為了尋求戰爭藉口,他採取「施放煙幕,造成輿論」的手段,首先指使薩貢托的鄰邦突布利控告薩貢托侵略鄰邦;而遠在西班牙,作為西班牙迦太基軍隊將領的漢尼拔則幾乎每天遣使返國,大罵羅馬人欲煽動西班牙人暴動、反對迦太基的輿論;另一方面,又謊稱羅馬人已與薩貢托人正式結盟,其後果將導致迦太基屬地喪失。迦太基政府信以為真,遂授權漢尼拔全權處理。在西元前219年,漢尼拔毅然越過伊倍拉河,一舉攻占薩貢托。
西元前218年羅馬正式對迦太基宣戰,漢尼拔結盟高盧,經高盧(法國)攻往羅馬。他憑著超強的領導力和堅決的毅力,統率步兵三萬八千,騎兵八千和大象三十七頭,奇蹟般的越過了長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直奔義大利平原。首戰得勝,羅馬城差點被攻破,使得羅馬軍隊,全線崩潰。西元前216年春,漢尼拔再奪羅馬人賴以生存的糧倉康奈城,於是發生康奈大戰。八月二十日,這場戰鬥從上午九點直到落日西沉,經過一天混戰,羅馬人幾乎全軍覆沒,五萬四千多名羅馬貴族和將士戰死沙場;一萬八千名官兵成為迦太基人的戰利品,僅有可憐的三千人逃生。康奈大會戰也成為漢尼拔戎馬生涯中成功的頂點。
由於長年征戰,孤懸敵後,加上迦太基內部爭權奪利,無心支持漢尼拔,造成漢尼拔後方空虛、補給不足。最後羅馬海軍切斷他的海上補給線,他才不得不撤回本國,可是已在羅馬本土上整整打了十八年。羅馬軍團銜尾追擊,漢尼拔被迫在本國疲憊迎戰,嚐到他平生第一次失敗,終於在西元前202年的扎馬一戰中敗北。在西元前202年的撒瑪會戰中,漢尼拔的三千名努米底亞輕騎兵(註一)最早發動了衝擊,但西庇阿擁有四千名騎兵和馬西尼沙的六千名努米底亞雇佣軍,靠著騎兵和運氣,羅馬贏得了地中海的支配權。
西元前195年,他當選為迦太基的蘇菲特(類似羅馬執政官),任內積極推行政治經濟改革,剷除腐敗,重振旗鼓,但也遭到來自貴族的強烈反對,而為統治集團所不容。
西元前194年,漢尼拔被迫亡命敘利亞,之後又到達小亞細亞的俾提尼亞。為消除大患,羅馬人威逼俾提尼亞國王驅逐漢尼拔。西元前183年,漢尼拔在住處突然被捕,他深知大勢已去,只得含恨服毒自盡。
漢尼拔一生長達十五年之久的遠征中,踏遍阿爾卑斯山,勇闖皮斯托尼亞沼澤,他敢走前人不可及之路,創造了特朗西梅諾湖迂迴全殲敵軍的光輝戰史,也演出了康奈大會戰以少勝多的卓越戰例。他敏銳的洞察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僅為兵家傾倒,其分化對方營壘,駕馭戰爭全局的遠見,更為後人所歎服。
註一:努米底亞輕騎兵
公元前3世紀今天的阿爾及利亞北部和突尼斯西部,古代被稱為努米底亞。這里曾經居住著一個游牧民族,被稱為柏柏爾人(Berber),他們以部落為單位分布在大漠各處。最強大的兩股是東部的Massyli族和西部的Masaesyli族。公元前三世紀的時候,努米底亞為迦太基統治,每年向這個奴隸制國家提供輕騎兵作為雇佣軍。
西元前218-201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努米底亞分成兩派作戰。最早屬于迦太集陣營,Masaesyli的酋長錫法克斯(Sypax)廢除了國王馬西尼沙(Masinissa),于是後者投向羅馬一方。努米底亞輕騎兵擅長于偵察、追擊、埋伏和快攻,他們的裝備很簡陋︰兩三支標槍,一支輕矛,防護也僅有一面皮盾。但每人有兩三匹換乘的坐騎,根據李維(Livius 羅馬歷史學家)的記載,努米底亞人可以在高速奔馳時,從一匹馬跳上另一匹馬。發出狂野的吼叫,能連續幾次發動沖鋒。當然,如果是正式會戰的場合,他們後面要有步兵支援,以便在撤退的時候提供掩護。
根據李維的描述,努米底亞人是"黑皮膚人種,穿短褲和無袖的束腰外衣。騎壯實迅捷的北非矮馬,不用籠頭,只靠一根短韁繩,或者靠呼喝吼叫。" 沒有足夠的資料說明,他們作為雇佣軍在歐洲作戰時的裝束。到了相對較冷的氣候下,想必會像漢尼拔的士兵一樣披上斗蓬或獸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