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 2011-5-19 00:05
多尿、夜尿 兒童腎病警訊
[size=3]來路不明的藥不能亂吃!11歲的江小弟和媽媽長期服用草藥偏方治療過敏性鼻炎,卻不知藥物具有腎毒性,3年後媽媽吃出尿毒症洗腎,洗腎室醫師偶然發現,陪同的江小弟臉色異常蒼白,建議檢查之後,果然也罹患尿毒症,1個月後也開始接受洗腎治療,所幸後來換腎成功。
若延誤就醫 恐導致洗腎維生
我國兒童洗腎的發生率位居全球第16位,根據健保局2009年的統計,0到10歲的洗腎病童有23人、11到20歲則有163人,多半是肇因先天性遺傳(例如:多囊性腎病變、先天泌尿道異常)與後天性發炎的腎臟疾病(例如:腎炎、腎毒性藥物)。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免疫腎臟科主任楊令瑀指出,慢性腎病變分為5期,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出現症狀時多半已第3期、腎功能喪失一半以上。早期症狀為貧血、精神不佳、食慾不振,到末期會出現明顯噁心、嘔吐、高血壓、呼吸急促等症狀。
此外,兒童早期腎衰竭的症狀,又與成人的尿量減少等症狀不同,反倒常以多尿與夜間尿床來表現,有時甚至會生長遲緩,一般父母很難警覺到是腎臟病變警訊,因此延誤就醫,一旦症狀明顯時,往往已需洗腎。
最近有名身材高壯的國中生,突發噁心、嘔吐而送醫,經某醫院診斷為急性腸胃炎,打了止吐針後,卻引發頸部僵直副作用,轉送台北榮總急診,才發現最初的嘔吐其實是尿毒症引起,必須洗腎。可惜的是,該名國中生在小學時就在學校體檢中查中蛋白尿,因隔代教養的祖父母不以為意,未追蹤治療下,使腎功能持續惡化,需要洗腎維持生命。
然而,長期洗腎會造成兒童身心的傷害,最終還是需要換腎。現年14歲的賴小弟,自小罹患先天性多囊腎病變,除了尿尿泡泡多外,幾乎沒有其他症狀,11 歲時接受腹膜透析,隔年媽媽捐出1顆腎臟給他,生活飲食才恢復正常。
驗出尿蛋白、血尿 應速就醫
楊令瑀指出,目前小學一年級、四年級、高中一年級學校體檢都有安排尿液檢查,一旦檢出尿蛋白、血尿等症狀,應該儘早就醫,早期診斷可用藥物治療與飲食控制,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台北榮總最近也成立「兒童腎病照護中心」,希望為兒童腎臟病患提供跨領域團隊的整合性照護醫療。[/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