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矛與盾的較量 由導彈防禦看DF41

loveyou 2011-4-24 22:43

矛與盾的較量 由導彈防禦看DF41

彈道導彈防禦是伴隨著“高邊疆”理論興盛起來的,是美國歷屆政府夢寐以求的追求目標,冷戰時期美國為了追求獲得“絕對安全”開始了彈道導彈防禦的研究。自 20世紀20年代的奈基--宙斯起步,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大至可分為3個標誌性階段,裏根政府的星球大戰(SDI),克林頓及布什政府的NMD及TMD,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與小布什政府在導彈防禦政策和發展目標上,沒有做根本性的改變。美國將繼續探索,發展和部署一體化,多層次、覆蓋全球的導彈防禦系統,保衛美國本土、海外駐軍和盟友免遭彈道導彈攻擊的總目標並不會改變。
       另一方面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未來的發展原則不再強調“全面發展”,而是強調註重經濟可承受性和技術成熟度,系統可行性更強。相較於“星球大戰”計劃所依賴的空中防禦系統現在的導彈防禦系統是以陸空結合、陸地防禦系統為主。大力推進發展導彈防禦計劃目的是提高美國實現威懾、擴展威懾和確保安全戰略目標的能力。如果說二十世紀的軍事理論看重控制海洋和天空那麽二十一世紀則更強調控制太空。

導彈防禦部署方式從“固定”轉向“機動”,系統靈活性和生存性更強

       部署方式的轉變是伴隨著導彈突防攔截效率的不斷變化而來的。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主要由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海軍全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NTW)、海軍區域導彈防禦系統(NAD)等組成。按防禦區域劃分可分為:末段防禦(再入段),中段防禦和助推段防禦。愛國者 -3(PAC-3)系統是經過實戰檢驗的末段低層防禦單元,同時,美國正在研制中的THAAD 系統屬於末段高層防禦。末段攔截的缺點是:攔截範圍近。因此即使攔截成功,仍可能造成一定的殺傷(尤其是生化彈頭)。
       中段防禦有地基中段防禦(GMD)系統和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大氣層外中段反導攔截的優點是:攔截距離遠,控制範圍大,可達幾百上千公裏,一個反導陣地就可以保護一大片目標。若靠前部署甚至可以“禦敵(彈)於國門之外”,大氣層外有利於采用紅外導引頭,對目標的捕捉、早期的洲際導彈彈道軌跡較為單一便於提前預測攔截點(DF31,白楊等先進型號可中段機動變軌反置中段攔截)。目前,美國已具有中段、末段的初始防禦能力。美國導彈防禦局(MDA)提出了 “漸進式”的發展途徑,,MDA 擬定了Block1.0~5.0 的5個階段系統的工作,並且都有各自的系統結構和明確的防禦目標。Block1.0 階段系統現由部署在阿拉斯加州格裏利堡和加利福尼亞範登堡空軍基地的30 枚地基攔截彈(GBI)、多部雷達組成的探測器編隊和“指揮控制、作戰管理和通信”(C2BMC)系統組成末段防禦。通過C2BMC系統把這些雷達和攔截彈集成到一起,達到保護美國免遭朝鮮等國有限遠程導彈威脅的目標能力,但在面對俄中這樣掌握先進突防手段(多彈頭+誘餌+幹擾隱身)的大國來說這種有限能力明顯雞肋因此在象征性的部署了30套以後便沒了下文,一位議員在國會辯論時,曾當場撐起一把只有傘架的漏雨傘,以此形容NMD的防禦能力。

助推段防禦
與彈道導彈的中段和再入段相比,助推段往往是導彈飛行過程中最為脆弱的階段,所以對這一階段的突防和攔截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從防禦方的角度而言,對助推段導彈進行攔截具以下優缺點。優點:助推段發動機處於工作狀態(中段可關機滑行)尾焰紅外特征明顯易於紅外探測捕捉。助推段一般尚未采取任何突防措施誘餌也尚未釋放且彈體特征也較大更易於探測識別跟蹤。進攻彈燃料儲箱相比彈頭而言更為脆弱易毀。助推段一但被攔截殘骸將可能落入己方區域傷及自身。這樣一來可對進攻方造成威懾作用。即使攔截失敗還可在中段和再入段繼續攔截,從而提高了整個防禦體系攔截成功的概率。缺點:對攔截彈性能和部署位置要求高,攔截時間短,普通彈道導彈的助推段時間不過3到4分鐘,如果采用速然火箭這一時間還將大大縮短,留給防禦攔截的時間將很短。當助推時間縮短到一定程度後攔截幾乎變為不可能。靠前部署實現中段甚至助推段攔截的意義在於將防禦陣地前推至敵國邊界,控制更廣闊的空域提高反導效率。美國目前重點發展的機載激光(ABL)和與日等盟國合作的海軍全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NTW)、“海基中段防禦”(SMD)系統以及計劃於2015年在歐洲部署陸基型“標準-3”導彈,都是有針對性的部署發展,俄國的應對措施是針對性部署伊斯坎德爾反制,中國的防範手段也大致如此。對於俄中這樣的大國來說應對導彈防禦維護戰略平衡具有重大意義。除了發展自己的BMDS,反衛星,反介入等應對手段之外,這裏僅就導彈本身進一步提高突防能力來討論。

導彈突防方式主要有變軌機動,阻礙探測,速燃發動機,彈體加固,自旋,抗激光塗層,誘餌,電子幹擾等方式。其中使用高能固體推進劑速燃發動機縮短助推段時間減少攔截方反應操作時間。針對機載激光攔截采取彈體加固,抗激光塗層和自旋技術(防能量聚焦)都是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突防方式。彈體瘦身減小自身目標特征加大攔截的難度也具有重要意義。以當前世界上先進的洲際導彈來看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MX,三叉戟俄國的白楊,布拉瓦等,它們都具備先進的突防能力,但面對新的攔截技術發展它們似乎停止不前了。有一種導彈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侏儒(Midgetman),“侏儒”固體洲際導彈是美國在1983年開始研制的第五代戰略彈道導彈,主要用於攻擊對方導彈發射井等目標,這種導彈把美國幾種先進的導彈武器系統,諸如MX、民兵!、三叉戟I和潘興導彈的先進技術集於一身,采用輕型高級慣性參考球加中段和末段修正制導,使用兩級或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配備MK21單彈頭。單彈頭內裝有先進的突防裝置,可自行機動以避開反彈道導彈的攔截。導彈用全封閉式加固的機動發射車運輸,尺寸小,質量輕以公路機動發射為主。導彈射程1 2000公裏,精度146米,彈長16.15米。1992年導彈試飛成功,受“美俄關於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協議”的影響,“侏儒”的研制計劃於 1992年3月停止。僅由基本數據看該彈具有優異的性能指標,似乎專為突破導彈防禦而量身度造,美國前國防部長布朗曾說過:MX 和侏儒導彈中 任何一種都不能單獨地解決問題 ,沒有MX 導彈,侏儒導彈將是不可信賴的 。前麻省理工學院院長多依奇博士說:它們必須同時存在, 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同時存在 將產生相互的穩定性, 分開將失敗 。像MX和ss_24那樣的重型導彈,運載多個分導式子彈頭,是威懾的強大武器 而誅儒和SS-25導彈具有機動靈活的實戰能力和第二次核打擊的報復作用。相比較而言中國最先進的DF31定位類似於MX和白楊,屬於重型導彈,著重於大型核反擊,雖然DF31具備了較先進突防和加固自旋等技術手段,但受限於自身的體積和重量對抗助推段攔截亦顯得薄弱。對於侏儒的優異性能中國航天人不可能不關註,在中國的DF31嚗光之後不少境外媒體和網友猜測中國在發展新的DF41,並給出了性能猜測分析。但如果仔細推敲可發現其分析在性能功效上與 DF31多有重疊,這對於一個全新的型號來說意義不大,更適合於改進型號。DF31+的後續發展印證了這一點。中國航天人是“識貨”的,眼光也挑剔"毒辣"這從對潘興導彈機動彈頭技術的跟蹤預研就能看出。伴隨中國面對反導態勢的變化,對於戰略核導彈的需求將會走上小型化,發射速度更高更加機動靈活的發展方向。如果DF41確實存在,屆時或許美國人又會驚呼“紅色誅儒”了。

戰略核導彈的小型化關鍵技術在於高能速然推進劑和輕型復合材料的應用。
目前美國使用的固體推進劑理論比沖達到265~275秒,密度接近2.0克/立方厘米,使用溫度範圍達-59~+71℃。為了對付未來的反導防禦系統, 美正在研究高燃速、高比沖、高密度的固體推進劑, 以滿足助推段在100秒鐘內結束的要求。近年來中國在高能固體推進劑上進步巨大,以NEPE推進劑和HTPB類復合推進劑為代表的國產高能推進劑取得突破。新型輕型復合材料方面凱芙拉/環氧復合材料,石墨/環氧等也進展快速,這些都為改進裝備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中國經過多年磨練在裝備發展上頗有心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重點帶動全面。由核反擊到反導反衛,北鬥,空間監視偵察,核潛航母等在關鍵性領域幾乎全面緊逼MD更獨創性發展了反介入手段,在這點上MD自己感受最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說,中國的殲-20隱形戰鬥機、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航母建設計劃似乎都是針對美國的。對於航天技術發展早已登堂入殿的中國航天人來說自信已不在話下,不人雲亦雲盲目跟隨按照自身需求獨立思考發展創新的道路已然確立,通過跟蹤比較借鑒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風格,以伺服系統技術為例,通過與俄平等交流跟蹤分析美國技術後比較出美俄在航天技術的發展上特色鮮明風格截然不同,美國依靠強大實力追求用最先進的技術打造最先進的性能,俄國追求采用簡單可靠的技術組合達到先進的總體性能,對於追求可靠性為要素的航天技術而言簡單即可靠是永遠的真理,簡單未必落後,可靠安全對於軍事裝備的意義在戰時遠大於技術的先進性。這點在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中得以繼承並兼顧了對先進技術的選擇性追求。矛與盾的較量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人類武器發展的歷程中矛與盾的對抗從未出現一方占據壓倒性優勢的局面,矛永遠走在盾的前面,美國希望打造更厚的盾來保證自身的絕對安全可能只有寄希望於俄中都在睡大覺。

       透過現象看本質美國熱衷於推進的一系列導彈防禦系統是美國拉攏盟國、推進空間技術的重要手段,不會輕易放棄。除了軍事意義以外更深層次的戰略目的在於 ---占領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置高點輻射拉動新經濟產業的發展。不得不承認美國人的眼光深遠~~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矛與盾的較量 由導彈防禦看DF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