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ta1101 2011-4-15 00:12
藥材常搭生薑米酒 咽腫痰多勿用
[size=3]生薑、米酒常與溫補的藥膳搭配,但喉嚨腫痛、咳痰濃稠的民眾先別服用。中醫師郭奕德在一場講座中提醒,溫補藥材常搭配生薑、米酒成為藥膳,一般體虛民眾可以當作保養,但咽喉腫痛、黃痰多者建議暫緩服用。
中醫師郭奕德表示,例如天麻川七煲羊肉、天麻川芎煲魚頭等雖然對體虛者的腦血管保健有益,均使用一定比例的偏溫藥材,但正逢風熱感冒者建議避開。風熱型多鼻涕、痰黃綠,也會發燒,但不太會怕冷怕風,頭脹痛或頭昏,咳嗽痰黃黏,口乾,鼻痛,喉嚨紅腫疼痛。
相反來說,中醫認為感冒若屬於外感風寒,症狀多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鼻水清,喉嚨隱隱作痛,發燒,怕風畏冷,咳嗽痰白而稀,頭暈頭痛,皮膚、身體痠痛,或全身骨節痠痛。此時用辛溫藥來疏風、解表、散寒,協助正氣上升,微發汗,感冒自然好得快。
中醫認為透過適度發汗可除風寒外邪。「外邪」包含造成發炎症狀和感染的因子如病毒細菌等。但強烈的發汗藥不宜過度用於虛弱體質與年老的民眾,以免發汗過度,讓心臟難負荷,由醫師診斷評估比較安全。
醫師指出,治療上需要視感冒證型表現不同分別論治,例如風寒型,就用辛溫藥,來發汗、逐邪;服藥後,只會覺得身體、耳廓、臉頰熱熱的,微微汗出,燒慢慢退下來,耳、鼻、咽喉逐漸通暢。
醫師指出,若寒熱夾雜的話,如發燒時,覺得身體煩熱,或有口乾,喉嚨紅腫疼痛,扁桃腺腫痛等症狀,還會搭配性味辛涼,具清熱效果的藥物,使其在發汗的同時,兼有清除體內邪熱功能,患者會感到身體逐漸涼下來,鼻子、咽喉部份的熱痛慢慢減輕。[/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