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e86 2011-3-29 00:37
諾曼第戰役
[size=4][color=#ff0000]前言
[/color][/size][color=navy]諾曼第戰役發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為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color]
[color=navy]這場戰役盟軍計劃在1944年6月6日展開,8月25日解放巴黎後結束。雖然這場戰役離現在六十多年,[/color]
[color=navy]但諾曼第戰役仍然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諾曼第。
在諾曼第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由加拿大、英國及美國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基本上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color]
[color=navy]而當中的士兵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
入侵諾曼第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砲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6月6日早上開始。[/color]
[color=navy]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部署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諾曼第戰役持續了超過2個月,最終,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color]
[color=navy]並在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結束諾曼第戰役。[/color]
[size=4][color=red]戰役起因
[/color][/size]
[color=navy]軸心國接連失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1943年後,整體戰局已逐漸對同盟國有利,德國因戰力的耗損從攻勢作戰轉為守勢作戰。
當時,軸心國成員之一的日本身陷中國戰場,海、空軍也在太平洋戰場接連失敗,已無力與德國戰略配合;
而義大利也向同盟國投降;蘇俄則於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獲得重大勝利後,展開大規模反攻,希特勒不得不調動預備隊與西線兵力阻止蘇俄軍隊進逼。
大君主作戰
194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有鑑於英國若被德國攻略,軸心國將會控制歐、亞、非、澳等洲,對美洲而言,將造成巨大威脅,
因而提出開闢第二戰場的構想,希望結合同盟國力量,造成德國前後遭夾擊、兵力被分散的態勢。
於是,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加會議」,同盟國決定以英倫三島為基地進攻德國,代號為「大君主作戰」,
同年6月28日確定在諾曼第登陸,開闢第二戰場。[/color]
[size=4][/size]
[color=red][size=4]盟軍的反攻計劃[/size]
[/color][color=navy]欺敵計劃護衛行動:用以混淆德軍情報單位,使德軍對盟軍登陸地點判斷錯誤的欺敵計劃。有堅毅行動和齊柏林行動兩個子計劃。
堅毅行動:成立一個實際上不存在的美國第一集團軍,以盟軍中最讓德軍畏懼的喬治·巴頓為指揮官。
下轄同樣不存在的美國第十四軍團和英國第四軍團(總部在愛丁堡)。讓德軍以為要入侵挪威和距離英國本土最近的加來。
齊柏林行動:讓德軍誤以為盟軍將在克里特島、希臘西岸或羅馬尼亞黑海海岸登陸的計劃。此行動同時也掩護了龍騎兵行動。[/color]
[size=4][color=red]英軍戰區[/color][/size](第二軍團)
[color=darkorange]第3步兵師及第27裝甲旅進攻寶劍(Sword)海灘。
第50步兵師第8裝甲旅登陸黃金(Gold)灘頭。
加拿大第3步兵師及加拿大第2裝甲旅登陸朱諾(Juno)海灘。
第6空降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奪取附近的橋梁,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援。
英軍戰區(第二軍團)指揮官是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上將(後升為元帥)
轄英國第2集團軍、美國第1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color]
[size=4][color=red]美軍戰區[/color][/size](第一軍團)
[color=darkorange]第1步兵師及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Omaha)灘頭登陸。
第2及第5遊騎兵營負責進攻奧克角,摧毀射程遠達猶他、奧馬哈灘頭的重炮陣地。
第4步兵師及第90步兵師在猶他(Utah)海灘登陸。
第82空降師負責攻擊小鎮聖-梅爾-艾格里斯,切斷德軍從瑟堡(Cherbourg)出發的增援。
第101空降師在猶他海灘後方空降,支援登陸部隊。[/color]
[size=4][color=red]德軍防衛戰略[/color][/size]
[color=darkred][size=3]防禦陣線[/size]
自1941年開始,希特勒就下令盡速構築從挪威到西班牙沿岸的「大西洋堡壘」,結合野戰工事、堅固陣地、地雷與水中障礙,
組合成堅固的防禦陣線。其設防重點以法國北部的加萊地區為主,諾曼第一帶的防衛部署較為薄弱。
[size=3]戰略部署[/size]
德軍在西線戰場的戰略部署,係由倫德斯特元帥指揮2個軍團共58個師的部隊,分別從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沿海一帶實施防衛作戰。
在58個師當中,有33個戰力較差的海防師,在諾曼第一帶僅部署6個師,包括3個海防師。德軍當時已失去海空優勢,
僅剩少量海空軍兵力可與英美聯軍強大的兩棲特遣部隊相抗衡。
[size=3]誤判盟軍主力登陸地點[/size]
德軍最高統帥部雖早已預期同盟國聯軍會在法國登陸,但對於主力登陸地區的預判仍有爭論。
希特勒與陸軍將領認為盟軍最有可能在加萊地區登陸,德國海軍將領則根據英軍海上佈雷的情況,預判盟軍從諾曼第登陸的可能性最高。
由於德軍內部意見不一致,加上同盟國軍隊的各項戰略欺敵措施奏效,遂使德軍最後認定同盟國軍隊主力將於加萊地區登陸,形成防衛部署重點錯誤。
[size=3]防衛體系動盪[/size]
當時,原任防衛部隊統帥倫德斯特認為,打贏反登陸作戰的關鍵,在於預備隊縱深配置後的強力反擊,因此將預備隊配置於第二線,待命實施反擊作戰。
新任防衛指揮官隆美爾則認為,應利用及依託現有的堅固陣地,強化第一線部隊戰力,阻殲敵軍於登陸海灘。
由於戰場主帥對於防衛部署重點的取向差異,造成德軍防衛體系動盪。[/color]
[size=4][color=red]戰前準備[/color][/size]
[color=darkgreen]1943年盟軍在大西洋上已經取得了反潛護航的全面勝利,保証了由美國本土運往英國的大批物資、人員安全地橫渡大西洋。
英國幾乎成了一個大兵營,駐有來自十一個國家的近三百萬部隊,每個機場都停滿了飛機,每個港口都擠滿了艦船。據不完全統計,
從1942年1月至1944年5月,由美國運到英國的各種物資達五百三十餘萬噸。
在所有物資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陸艇,為了保証足夠數量的登陸艇,盟軍不僅將登陸時間推遲了一個月,還將原計劃同時發起的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美軍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不顧海軍的強烈反對,從太平洋戰場調來一批登陸艇,這才湊夠足夠的登陸艇。
為填補艦炮火力與部隊上陸之間的火力空白,盟軍創造性地將大炮、多管火箭炮裝上登陸艇,改裝成火力支援艇,
伴隨登陸艇一起衝擊,提供不間斷的火力支援。
為了快速突破德軍的雷區和防禦陣地,英軍的戰車專家陸軍少將霍巴特提議研制特種戰車,組建特種裝甲部隊,
在工兵登陸之前上陸,壓制德軍火力,清除雷區,破壞障礙,充當開路先鋒。
1943年3月英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陸軍上將批准他的提議,並責成他具體承辦。
霍巴特經數月努力,研制成功兩棲戰車、鋪路用的『轉筒』戰車、掃雷戰車、噴火戰車、架橋戰車、工兵突擊車等多種特種戰車,
並訓練出一批特種戰車駕駛員,英軍在此基礎上組建了第79裝甲師,任命霍巴特為師長。
該師在類似諾曼第地形的英國諾福克海灘進行了演習,效果顯著。英軍邀請美軍觀看演習,
但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沒有認識到這些特種戰車的重要作用,沒選購特種戰車。結果在同樣堅固的德軍工事面前,
英軍順利登陸,美軍則死傷慘重,為此布萊德利在戰後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責。
在所有的準備工作中,最大的工程就是人工港了。由英國海軍少將坦南特負責。
共造兩個人工港,代號分別為桑樹A和桑樹B。首先建造146個空心混凝土沉箱,每個沉箱長61公尺,根據沉沒處的海水深度有八種不同尺寸,
最小排水量1772噸,最大排水量6044噸。沉箱裡設有艦員艙室,還有2門高射炮。有可供上浮的浮箱,有使其下沉的通海閥,
打開後在十多分鐘內就可沉到指定位置。沉箱無法自航,將由拖船拖過海峽,沉在離岸一海里的5.5公尺等深線上,組成約9000公尺長的防波堤。
建造這些沉箱共需60萬噸混凝土和3100噸鋼材,而建造時間只有半年,幾乎超過了經歷四年戰爭後的英國工業能力,
但英國竭盡全力來完成這一工程,先後有500名軍官,1000名士兵,20000多工人和許多造船單位參與建造。
在146個沉箱中,有57個是在僅有的八個干船塢裡建造,有41個是在浮船塢和船台上建造,餘下的41個無處建造,而且時間急迫,
坦南特情急之下在泰晤士河附近先挖出12個深坑,再在坑裡建造沉箱的基礎部分,然後在坑中注水,在漂浮狀態下造完其他部分。
其次建造23個直碼頭,以供登陸艦上的車輛直接駛上海灘。
直碼頭由61公尺長,17公尺寬,18.4公尺高的排水量5000噸的鋼箱連接而成,固定在打在海底的樁子上可隨波起伏。
最後考慮到五六月間英吉利海峽風大浪急,決定在混凝土沉箱防波堤外沉下3艘舊軍艦和56艘舊商船,
並在沉船外側約半海里處繫留若干個長61公尺的十字形鋼制構件,成兩列用錨固定在18公尺等深線,組成約7000公尺長的防浪堤。
這樣由沉箱、直碼頭、沉船、十字鋼構件組成的人工港,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較完整的防浪水域,
可同時停泊7艘吃水10公尺的大型艦船、20艘近海運輸船、400艘拖船和1000艘小艇,預計日貨物吞吐量1.2萬噸。
建成人工港的各個部件後,還需要把這些多達400個總重約150萬噸部件從建造廠地運到英格蘭南部裝配,最後由拖船拖過海峽。
整個工程終於在1944年6月初完成。
除了人工港外,盟軍還有一項創舉──海底輸油管。這是考慮到登陸後會有大量的機械化部隊參戰,對燃油的需求極大,
為保障燃油供應,盟軍專門成立負責海底輸油管的機構,也由坦南特領導。
共鋪設了四條直徑分別為15mm和25mm的軟鋼管,從英國岸上先鋪到海中的繫泊設施上,再到登陸灘頭。
每小時可從英國向灘頭輸送600噸燃油,能基本滿足要求。
盟軍的戰前準備認真細致已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例如考慮到首批空降部隊是由好幾個國家的士兵組成,
又在夜間,服裝各異,裝備不同,語言不通,為解決敵我識別的難題,給空降部隊的官兵每人配發一只價值僅幾美分的『蟋蟀』玩具,
這種玩具只有打火機大小,用手一捏,就會發出『卡巴』的響聲。
盟軍規定的識別方法是一聲『卡巴』作為詢問,兩聲『卡巴』作為回答。幾美分的小玩具解決了大問題。
盡管盟軍的技術裝備優於德軍,但在數百萬登陸部隊中只有極少數人參加過北非和西西里等地的戰鬥,
絕大多數都沒有實戰經驗,要和久經戰陣的德軍交手,戰前訓練就顯得特別重要。
1943年9月,美軍中校保爾﹒湯普森在英國德文郡北部建立了一個訓練基地,選擇與美軍登陸灘頭地形相似的海灘,
按照偵察到的德軍防禦工事設置雷區、反戰車壕、碉堡、鐵絲網、障礙物等,再設想出各種戰時可能發生的情況,
組織部隊反覆訓練。──戰後許多美軍士兵都高度評價了湯普森的訓練,認為正是他所設計的訓練,才使他們在複雜的戰場上應變自如。
同時,英軍在英格蘭東部的偏僻海灘對參戰部隊進行近似實戰的訓練。如此高強度的實戰訓練對裝備肯定會有損壞,
盟軍後勤修理人員晝夜搶修,才保障了在登陸前夕美軍和英軍的登陸艇完好率分別高達97.6%和99.3%。
1944年5月3日至5月8日,盟軍組織了最後一次大規模聯合演習,由盟軍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任總指揮。
演習就在美軍的訓練基地,除了沒有進行橫渡海峽外,其他環節都與實戰相同。演習非常成功,演習結束後軍官在嚴格保密的措施下向士兵介紹作戰情況,
先說明本單位的任務和登陸位置,再結合登陸灘頭的照片及沙盤模型,講解具體任務,地雷如何清除,德軍火力點如何解決,占領哪個地方,一切都一清二楚。通過這樣的介紹,士兵們完全明白自己在戰鬥中的任務,並通過訓練掌握應付的方法,使他們對登陸戰鬥充滿信心,既不陌生,也無恐懼。
盟軍對空降兵的訓練更為重視,因為在西西里登陸時,盟軍空降兵的作戰遭到很大失利,這使得盟軍高層將領對空降作戰意見不一,
有的主張在敵縱深實施空降牽制德軍預備隊﹔有的主張在海灘淺近後方分散降落,實施大範圍襲擾﹔
還有的如盟軍空軍司令馬洛里上將認為空降作戰將會遭到嚴重傷亡干脆主張取消空降。
艾森豪威爾認為諾曼第海灘後面是一片沼澤,只有幾條通路可供通行,如果不能及時控制這些通路登陸部隊將會被困在海灘上,
而且德軍的裝甲部隊就部署在淺近縱深,如果不能占領關鍵要地進行阻擊,登陸部隊就有被趕下海的危險。
這兩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又必須在登陸的同時完成,只有空降兵能做到。
所以艾森豪威爾力排眾議決定使用盟軍在歐洲全部的空降兵力 3個空降師搶占關鍵地區,以配合海上登陸,即便付出巨大代價也是必須的。
正因為如此,他對這支擔負艱巨而又重要任務的空降兵部隊臨戰訓練十分關注,採取特殊的訓練方法:首先按照計劃空降地區的地貌,
造出一定比例的立體模型,模擬飛機從上空飛過的實景拍成影片,在訓練中給空降兵先看黑白影片,熟悉後再加上藍色濾光鏡,
模擬成月光下的情景,讓空降兵熟悉了解空降地區,要求每個空降兵利用地圖和沙盤模型明確自己的任務,還要了解友鄰的使命﹔
其次強化對飛機的識別和奪取敵陣地的針對性訓練﹔最後進行實戰演習,檢驗作戰方案,加強與登陸部隊的協同演練。
為保証空降部隊有足夠的裝備阻止德軍的裝甲部隊,還給空降部隊加強反戰車手雷、地雷和火箭筒的配備。
考慮到第一批登陸部隊達17.6萬人,分別從空中和海上投入作戰,不僅對部隊進行登陸戰例行的上船、航渡、換乘、突擊上陸等單項訓練,
還特別加強了海、陸、空三軍的協同作戰,以避免在西西里登陸時自相殘殺的誤傷事件重演。
戰前偵察,盟軍早在1943年6月就開始了。由於法國抵抗組織和盟軍特工人員都無法進入登陸海灘,也就得不到相關的情報,
所以空中偵察就成為最重要的情報來源。僅從1944年4月1日到6月6日,盟軍就出動飛機多達4.5萬架次對法國北部進行了廣泛的空中照相偵察,
獲得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情報。除了飛機外,盟軍還動用袖珍潛艇和魚雷艇乘夜間到達登陸地區,全面搜集水文、地質、氣象、植被及德軍部署等情報。
盡管盟軍通過多種手段的偵察取得了很多情報,但由於種種原因,仍無法獲得一些重要情報,給以後的作戰帶來一定影響。
盟軍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心理戰,除了利用BBC的廣播,瓦解德軍士氣,鼓舞被占領土的人民,
尤其是從1944年4月25日起定期向德軍空投報導最新軍事新聞和德國國內新聞的《部隊要聞》,進一步動搖德軍的軍心。
氣象是登陸作戰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証之一,為此1944年5月初盟軍最高司令部任命英國空軍上校氣象學教授斯塔格為首席氣象顧問,
負責領導一個氣象組每周兩次向最高司令部報告氣象情況,5月20日起改為每天兩次匯報氣象情況。
5月29日到6月2日斯塔格都報告在預定登陸日6月5日會有暴風雨,這些報告令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員憂心忡忡。
6月3日航程最遠的U編隊按計劃開始登船出發,氣象預報是6月5日會有強風,艾森豪威爾決定將登陸推遲二十四小時,召回了已出發的U編隊。
6月4日,英吉利海峽狂風暴雨,晚上21:30分,氣象組的科學家經仔細分析認為在6月5日過後會有一段持續約十二小時的好天氣,
隨後又是狂風暴雨的惡劣天氣。這時候身為統帥的艾森豪威爾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否在6月6日登陸?如果發起登陸,
第一梯隊登陸後後續部隊可能會因天氣惡劣而無法登陸,那麼上岸的部隊將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如果取消登陸,
那麼只有等到兩星期後的6月18日才有合適的潮汐和月光,這樣一來會使士氣下降,部隊組織混亂,更重要的是秘密將無法保守。
那是無法想象的!艾森豪威爾思考一番後下令航程最遠的U編隊先出發,最終命令將在6月5日凌晨下達,到時候U編隊再根據這一命令返航或繼續前進。
6月5日凌晨,斯塔格再次肯定6月6日將有短暫的好天氣,艾森豪威爾徵求司令部其他成員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要在6月6日登陸。
艾森豪威爾沉思片刻,有人回憶說是兩分鐘,也有人回憶說是四分鐘,最後他堅決地下令於6月6日發起登陸。
正是準確的氣象保障才幫助統帥作出了艱難的抉擇。[/color]
[color=red][size=4]戰爭過程[/size]
[/color]
[color=red]空降作戰[/color]
[color=indigo]在諾曼第登陸中盟軍空降兵的任務是在登陸灘頭兩側距海岸10─15公里的淺近縱深空降,
阻止敵預備隊的增援,並從側後攻擊德軍海岸防禦陣地,配合海上登陸。
由於在最初的一二天裡,盟軍只登陸6─8個步兵師,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裝甲師展開的大登陸場後,才將裝甲師投入作戰。
如果在裝甲部隊上陸前德軍突破了登陸部隊的防線,將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所以空降兵的行動在登陸初期對於登陸勝利是至關重要的。
參戰的空降部隊是美軍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英軍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全部空降兵力。
由美軍第9運輸機聯隊和英軍的2個運輸機大隊擔負空中運輸,共有運輸機1800架,滑翔機1200架。
以英國南部的15個機場為出發機場,空降距離200─250公里。各空降師均分為突擊、後續、海運三個梯隊,
由傘兵團組成突擊梯隊於登陸前五小時傘降著陸,滑翔機機降步兵團為後續梯隊於突擊梯隊傘降後十五小時機降著陸,
空降師建制裡的戰車、裝甲車等重裝備及其餘部隊組成後續梯隊在登陸場鞏固後海運上陸。計劃空降時間為6月6日凌晨一時,登陸時間為6月6日六時三十分。
6月5日二十時,盟軍出動2775架轟炸機,在諾曼第海岸96公里登陸正面投彈9267噸,進行長達兩小時直接航空火力準備。
由於夜色沉沉加上天氣惡劣,未取得預期效果,只對德軍防禦陣地起到暫時的壓制作用。
6月5日二十二時,盟軍起飛兩批飛機,第一批24架於6日一時零十分在勒阿弗爾至萊塞廣大地區空投2000具假傘兵和一支8人的特別小分隊,
假傘兵一落地就自動點燃鞭炮模擬射擊的槍聲,特別小分隊落地後設置音響模擬器,
發出事先錄制好的槍聲、炮聲、軍官的下令聲、士兵的講話聲、汽車行駛聲等各種聲音,造成到處都有空降的聲勢。
各地的德軍紛紛向指揮部報告,一時間德軍指揮部收到大量報告,有的報告盟軍空降兵著陸,有的報告盟軍空投假傘兵,真假難辨前後矛盾,
嚴重干擾影響德軍指揮部的判斷。第二批26架飛機,每架載13人的空降引導組,於6日零時十六分在各預定地區空降,除了兩個組被德軍消滅,
一個組未及時到達,其餘二十三個組都按時設置引導信號,標示出空降場,為接下來的大規模空降做好準備。
6月5日二十三時,3個空降師的突擊梯隊共24個傘兵營,17210人,分乘1038架運輸機起飛。艾森豪威爾親自到第82空降師的出發機場為出征將士壯行。
所有飛機的垂直尾翼上都塗有三道白杠作為識別標記,採取九機品字形密集隊形,以36─45架組成梯隊,飛行高度1500─1800公尺,
由於航行途中天氣惡劣,編隊偏離預定航線,而且隊形混亂。到達諾曼第上空又遭到德軍高射武器射擊,使得跳傘高度由預定的150公尺增加到500公尺,
飛行時速由180公里增加到330公里,地面風速高達每秒10─15公尺,所以傘兵著陸非常分散,還有很多人在著陸時受傷。
加上德軍事先打開科湯坦水壩的閘門,河水淹沒了大片草地,空中偵察沒有發現被青草遮蓋了已不是草地而是沼澤,不少預計在草地上降落的傘兵陷入沼澤。
盡管在著陸時傘兵遇到不小麻煩,但仍按計劃立即投入戰鬥。[/color]
[size=4][color=red]各空降師戰鬥詳情[/color][/size]
[color=indigo]美軍第82空降師的突擊梯隊由傘兵第505、507、508團和加強分隊組成,共6800人,由師長李奇微少將指揮,搭乘369架運輸機,
計劃在聖曼伊格里斯以西的梅特勒河西岸空降,任務是攻占聖曼伊格里斯,
控制梅特勒河上從拉菲埃爾至薛夫杜邦之間橋梁和渡口,保障美第7軍通過梅特勒河。
第505團由威廉﹒埃克曼上校指揮,計劃在梅特勒河東岸著陸,以3個傘兵營分別攻占拉菲埃爾、諾維爾奧普蘭、聖曼伊格里斯。
第1營由於飛機偏離了航線,空降時又極為分散,著陸後營長凱拉姆少校只集合起極少數人,在向拉菲埃爾前進途中遭德軍阻擊,
營長、代理營長先後陣亡,沒能完成占領拉菲埃爾的預定任務。第2營在預定地點著陸,營長范迪沃特中校在著陸時踝骨骨折,
他讓士兵用手推車推著他堅持指揮,集合起一半人,完成向諾維爾奧普蘭的進攻準備,正要發起攻擊,接到團長的緊急命令,
由於沒有第3營的消息,為確保團的主要任務攻占重要交通樞紐聖曼伊格里斯的完成,第2營改變原定任務代替3營去奪取這一重要目標。
范迪沃特留下特納中尉率42人監視諾維爾奧普蘭之敵,自己率其餘人立即向南進攻聖曼伊格里斯,特納的小分隊後來頑強戰鬥八小時,
擊退德軍向聖曼伊格里斯北翼的反擊,保障了主力堅守住了關鍵的聖曼伊格里斯。第3營在預定地點著陸,營長克勞斯中校集合了180人,
在當地法國響導的帶領下,借助夜色掩護,以偷襲手段一舉攻占聖曼伊格里斯,只是由於通訊中斷無法及時向團報告,
隨後和趕來的第2營一起組織防禦,擊退德軍多次反擊,牢牢控制住這一重要的交通樞紐。
第507團由喬治﹒米利斯上校指揮,計劃在梅特勒河西岸著陸,奪取勃凡斯,控制從西北通向梅特勒河的道路。
因為引導組被德軍消滅,沒有標識出空降場,空降兵大多錯降在沼澤裡,第1營僅集合了100人,向拉菲埃爾進攻。
第2營營長蒂姆斯中校集合50人,向恩第雷維爾進攻,但因兵力太少,進攻失利被迫就地轉入防禦。第3營著陸極為分散,根本無法發動有組織的進攻。
盡管該團團長在著陸後第二天被俘,由2營營長蒂姆斯率領全團殘餘人員集中在拉菲埃爾附近,全力奪取梅特勒河上的橋梁,
經數小時激戰,未能完成預定任務,但該團仍奪取了幾個重要高地,牽制了德軍的兵力,破壞了德軍防禦的穩固。
第508團由林奎斯特上校指揮,計劃在杜佛河以北著陸,占領邦拉佩,控制杜佛河上的渡口,第3營作為師的預備隊。
由於運輸機在空降時遭到德軍防空火力的射擊,只好在高空高速投下傘兵,致使空降兵著陸很分散,師長李奇微也就是後來朝鮮戰爭中的美軍總司令,
他回憶當時空降落地後既沒有遇到部下,幸運的是也沒有遇到敵人,還好很快就集合起師部的部分人員,只是軍官人數大大多於士兵。
他只好自嘲地說:『從沒見過這麼多軍官帶領這麼少的士兵作戰。』508團團長和少數部隊錯降在拉菲埃爾附近,隨即被師長調往就近的渡口參加戰鬥。
第1營和第2營大部分降落在德軍一個堅固設防區,傷亡慘重,第1營營長巴切勒中校陣亡,第2營營長香利中校率領兩個營的殘部浴血奮戰,
終於占領了薛夫杜邦渡口。第3營在預定空降區東南1600公尺處著陸,全營非常分散,最初的一天都忙於集合部隊,作為師的預備隊,未能投入作戰。
6月6日凌晨二時,第82師後續梯隊220人及部分重裝備分乘52架滑翔機飛來增援,由於雲層太厚以及德軍高射炮火的射擊,只有一半人在預定地區著陸。
下午又有1174人和部分重裝備分乘176架滑翔機增援,但著陸場被德軍火力所控制,被迫改在其他地區著陸,未能與師突擊梯隊會合。
至6月6日黃昏,82師共空降8100人,傷亡約500人,失蹤約750人,集合起約2000人,占領聖曼伊格里斯和薛夫杜邦渡口,未完成師的全部任務。
6月7日十七時與從海上登陸的部隊會合。
美軍第101空降師的突擊梯隊由傘兵第501、502、506團及加強分隊組成,共6500人,由師長泰勒少將指揮,搭乘432架運輸機,
計劃在卡朗坦以北著陸,奪取猶他海灘後方的四條通路,控制杜佛河河上的橋梁和渡口。
第501團計劃以第1、2營奪取杜佛河上橋梁,第3營則作為師的預備隊。不幸的是第1營正好降落在德軍的反空降地區,
遭到很大傷亡,營長、連長非死即俘,團長霍華德﹒約翰遜親自指揮該營的殘部約150人,先占領卡朗坦水壩的水閘,
再收攏一些零散人員後,企圖奪取杜佛河上的橋梁,在途中遭德軍阻截,無法繼續前進,
約翰遜利用團部的海軍聯絡員同海面上的美軍『昆西』號巡洋艦建立了無線電聯繫,這是當天為數極少的有效海陸聯繫,
他借助巡洋艦的炮火擊退德軍的反擊後,見兵力太少無法按計劃奪取橋梁,便指示巡洋艦炮轟橋梁,企圖摧毀橋梁,
可惜射程太遠未能如願。第2營營長巴拉德中校集合起大部分人,卻因德軍頑強抗擊,也無法奪取橋樑,只得憑借有利地形組織防禦,就這樣沒能完成團的任務。第3營作為師的預備隊,原是警戒師的後續梯隊機降地區。師長發現全師著陸情況非常混亂,為確保完成師的主要任務,命令第3營立即奪取海灘後的一號通路。3營在營長尤厄爾中校的指揮下於6月6日早八時占領了一號通路,並擊退德軍的反擊,不久與海上登陸部隊會合。
第506團由羅伯特﹒辛克上校指揮,計劃奪取第一、二號通路,炸毀勒波特附近的兩座橋梁。
由於該團著陸情況非常糟糕,在81架運輸機中只有10架將人員空投在預定地區,其餘都偏離目標很遠,最遠的距離達32公里。
第1營營長只集合了50人,趕到一號通路時發現已被501團3營占領,便返回團部待命。
第2營錯降在第502團地區,營長斯特雷耶中校集合了200人,因電台丟失,無法與團部聯絡,仍按照預定計劃於下午趕到霍登維爾,奪取了二號通路。
第3營的任務是奪取或炸毀勒波特附近的兩座橋梁,由於預定空降地區地形平坦,德軍料到盟軍必定會在此空降,進行了反空降部署,
落在空降場的傘兵一著陸就遭到德軍猛烈射擊,包括正、副營長在內幾乎全部陣亡。
英國第6空降師是最早投入戰鬥行動(湯加行動)的部隊。
早在午夜00:16,他們就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
他們的目標是奪取佩加索斯橋(Pegasus Bridge)附近的橋梁,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援。
傘兵們迅速佔領了這些橋梁並成功地控制了他們直到那天稍後的登陸的突擊隊員趕來。
此行動的目標還包括奪取在梅爾維勒的地堡。雖然地堡沒有被摧毀,但是在戰鬥過後,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餘全部傷亡。
艾森豪威爾在視察101空降師官兵相比之下,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就沒那麼幸運了。
由於沒有經驗的領航員和地面情況複雜,部隊被散落在各處。
有些傘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內陸中那些被德軍故意淹沒的低窪地區,很多人由於裝備沉重,而被淹死在僅及膝深的水中。
在24小時後,101師只集合起約3000人。很多人在D日後的很多天仍在敵後獨自戰鬥。
82師在6日早上佔領了聖-梅爾-艾格里斯,這個小鎮也就成了整個法國第一個被解放的城鎮。[/color]
[color=red][size=4]登陸戰[/size]
[/color]
[size=3][color=red]朱諾海灘[/color]
[/size][color=slategray]朱諾海灘由加拿大第一軍第三步兵師負責攻佔。而海灘德軍兵力為一個團。
該團主要由俄羅斯人和波斯人組成,士氣相當低落,戰鬥力也較差。不過加軍的作戰並非一帆風順,
惡劣的天氣和錯誤的導航使登陸不得不推遲二十分鐘進行,也就是說必須在漲潮時登陸。比較怪異的是加軍在登陸時損失並不大,
可登陸艇在卸下人員返航時卻有很多因觸雷被炸沉,某營的損失率甚至高達80%。由於正處漲潮,很多士兵下水後因裝備過重而溺死。
上陸後又遭德軍火力壓制。幸虧海軍的火力支援相當及時到位才沒有釀成奧馬哈海灘的慘劇。
在朱諾海灘損失最為慘重並非加軍,而是負責打通和寶劍海灘聯絡的英軍部隊。英軍乘坐的木殼登陸艇相當脆弱,
很多士兵在登陸艇受損後不得不跳海逃生,以致溺死者甚多。盟軍在朱諾海灘共損失2000餘人,比奧馬哈海灘稍少。[/color]
[color=red][size=3]黃金海灘[/size]
[/color][color=darkslategray]美軍第1步兵師登陸奧馬哈海灘負責攻佔黃金海灘的是英軍第三十軍第五十師,第二梯隊是英軍第七裝甲師。
這也是在五個海灘登陸的唯一一個裝甲師。該師曾遠征非洲,打敗了隆美爾,作戰經驗豐富。
由於登陸時間較晚,英軍的火力準備非常充足,德軍的幾個主要火力點在登陸前就被艦炮摧毀。
英軍的水陸坦克被登陸艦直接送上海灘,避免重蹈美軍在奧馬哈的損失。在艦炮和坦克的掩護下,步兵推進非常順利。
相對主力部隊,英軍負責貝辛港(位於奧馬哈海灘和黃金海灘的結合部,又是盟軍在諾曼地登陸初期唯一一個可控制的港口)的第四十七登陸襲擊隊比較不順。由於在登陸時損失了所有的通訊設備,該部隊與主力失去了聯繫,又遭到德軍的猛烈抵抗,受困海灘達八小時。
好不容易到達貝辛港後又因敵情不明不敢貿然攻擊,只能在德軍的眼皮底下潛伏起來過夜。
直到第二天繳獲了德軍的通訊設備後才聯繫上了主力部隊,在火力支援下攻佔了貝辛港。盟軍在黃金海灘損失了約1500名士兵。[/color]
[size=3][color=red]奧馬哈海灘
[/color][/size][color=darkslategray]諾曼地登陸前的盟軍小合照奧馬哈海灘是諾曼地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
盟軍在奧馬哈灘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中開始那一段經典的戰爭場面就取材自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里,海岸多為30幾公尺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難攻。
這裡的登陸作戰任務由美軍第九軍承擔。盟軍由於情報有誤,認為這裡的德軍守備部隊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還多是後備役人員,沒有裝甲車輛,戰鬥力很差。
而實際上隆美爾在3月將德軍精銳的352步兵師全部調往諾曼地,而352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駐守在奧馬哈灘頭。
可惜直到登陸部隊出發後盟軍情報機關才找到352師的下落。
登陸當天天氣狀況極端惡劣,盟軍在登陸前就因風浪過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餘名官兵。
在登陸艇上的官兵多為暈船和濕冷所苦,還沒到達作戰地點就基本精疲力盡了。
登陸作戰開始後也非常不順,海灘西段預備的32輛兩棲坦克中有27輛剛一下海就因風浪過大而沉沒,倖存的5輛坦克中還有2輛很快被德軍炮火炸毀。
由於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登陸的美軍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點,大批士兵擠在灘頭任憑德軍炮火攻擊。
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美軍沒有一名士兵在西段衝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佔領了9米寬的一段海灘,登陸行動幾乎完全失敗。
然而美國海軍為奧馬哈海灘帶來了轉機。由於海灘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絡傳來,海軍指揮官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可以已經極為嚴峻,
於是17艘驅逐艦不顧觸雷、擱淺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險前進至距海灘僅730米處,在近距離為登陸美軍進行火力支援。
而美軍的浴血任務此時也爬上了霍克海角,結果發現所謂155mm海岸炮居然是電線杆偽裝的。
沒了後顧之憂的海軍肆無忌憚地向德軍據點傾瀉炮彈,先前被堵在海灘上的美軍也在精銳部隊第一師的帶領下開始衝鋒。
中午時分登陸部隊第二梯隊提前登陸。而在空軍的指引下,美國海軍的戰鬥艦和巡洋艦也開始對岸射擊,德軍的防禦至此基本崩潰。
天黑時美軍正式登陸成功,第五軍軍部上岸並開設了指揮所。軍長吉·傑羅少將上岸後立刻發電報給布萊德利:感謝上帝締造了美國海軍。
[/color]
[color=red][size=3]猶他海灘[/size]
[/color][color=darkslategray]猶他海灘由美軍第七軍第四師負責攻佔。由於得到了非常有效的火力支援,水陸坦克也在上岸時也沒有受到大量損失,所以登陸作戰異常順利。
值得一提是由於受東南方潮汐的影響,美軍登陸艇向南偏離了1800米,沒有在預定地點上岸。這個錯誤反而給美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運。
在原登陸點德軍駐守有一個團的守備部隊和兩個炮兵連,而在這個「錯誤」的登陸點德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
第四師師長小羅斯福將軍立刻斷定此地可以登陸並設立了登陸標識。美軍六時三十分登陸開始,至十時已基本肅清德軍守軍。
美軍在猶他海灘僅陣亡197人,還不到預計的10%,是所有5個海灘中損失最小的。[/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