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春季養生須養陽、保肝尤重防風邪

smplayer 2011-3-17 00:12

春季養生須養陽、保肝尤重防風邪

[size=3]春季養生之道,著重養陽、防風、保肝。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明和表示,春天來臨,萬物欣欣向榮,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民眾容易感受風邪,同時因氣候驟變可能會誘發宿疾,養生之道,傳統中醫認為,關鍵在於重視養陽、防風、保肝等三要素。


陳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春季的氣候變化以風為特徵,因此民眾容易感受到外邪,且傳染性高、傳變快速,而春天也是陽氣升發、萬物萌芽的時節,對應人體狀況,因此中醫有所謂「春宜養陽」的說法,春天適合調養陽氣,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調養人體的新陳代謝及提昇身體能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助對抗外來疾病。


陳明和醫師進一步指出,小朋友、老年人對氣候或環境的適應比較差,所以容易感受外邪,尤其風邪是春季疾病中,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像是一些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肺炎、腦炎等疾病皆是,這些病症在中醫屬風溫或春溫,臨床表現上,通常以發熱、咳嗽、惡風寒、咽喉痛為特徵,同時傳變迅速,甚至還可能引起肺炎或腦炎等併發症。


除此之外,中醫認為,春季為草木生長、萌芽的季節,屬木,在臟腑中屬肝,所以有「肝木」的說法,也就是肝和木相對應,所以春日宜養肝,透過保養肝的方式加以調理肝臟的氣機,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順暢血液循環,進而使情緒得以疏暢,讓肝氣能夠順暢,最後就能達到養生的目標,甚至於預防疾病的目的。


春季養生,該注意哪些狀況?陳明和表示,有四種情形者宜注意調養身體,一是元氣虛弱者,宜補氣兼調養陽氣;二是易受風寒者,宜固表兼補衛氣;三是風溫為病者,宜解表宣通肺氣,兼以清熱化痰;四是情緒不定者,宜疏肝理氣,兼以調節情緒。


陳醫師指出,有些人在冬季時飽受風寒不癒,或是久病以致元氣虛弱,或是短氣懶言、疲勞倦怠、身體乏力的人,適合在這時候補氣、調養陽氣,臨床上常用人參、黃耆、黨參、紅棗、枸杞等中藥材作為治療的主藥,或以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方劑來補脾肺氣虛兼養陽氣。


陳明和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認為,衛氣不固,腠理疏,就很容易感受風寒而感冒,簡單來說,常感受風寒的人,應固表、補衛氣,以便預防風寒侵襲,民眾應注意衣服的增減及氣候風寒的變化,而防風、白朮、荊芥、黃耆等中藥材,或是玉屏風散等方劑,皆能補強人體衛外的能力,有助減少風寒外感的發生。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在春季發生的風溫或春溫,通常是以發燒、咽喉痛、咳嗽為特徵,發病急、傳變快,同時合併症多,在風溫初起時治宜清肺熱,解溫毒,適合用銀翹散等方治療;若是咳嗽、肺受風邪者,治宜化痰、宣肺氣,適合用桑菊飲等藥方來治療;若是高燒不退者治宜清肺熱,適合用麻杏甘石湯等方。


春宜養肝著重在於調節情緒及身體,加味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湯等方劑有助於調理肝氣。[/size]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季養生須養陽、保肝尤重防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