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masd 2011-3-9 12:57
百年廟宇觀念竟如此「開放」 南鯤鯓石雕建築精采絕倫
[align=left]剛被新進出版的法國米其林綠色指南《台灣》,評為最高3星必遊的台南南鯤鯓代天府,位列國家二級古蹟「無處不施雕,無處不施繪」的百年老廟中,竟然「偷偷」藏著觀念如此「開放」的石雕!
以「台灣王爺信仰」的「總廟」之尊,暫且不談宗教信仰,南鯤鯓代天府的寺廟建築藝術,也足以令人嘆為觀止!
南鯤鯓代天府首創於康熙元年(1662年),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重建於現址,道光二年(1822年)方完工,今天所見的樣貌在日據時期的大正十二年(1923年)敦聘名匠王益順率領團隊全程監工重建,並增築五門、配殿與鐘鼓樓,又名「青山寺」的後殿則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增建。
王益順是誰?他就是主持艋舺龍山寺修建工程的大木司傅,出生泉州惠安縣,人稱「益順司」,留下著名作品之處還包括台北孔廟、新竹都城隍廟,南鯤鯓代天府是他在台灣最後一件作品;尤其正殿、後殿拜亭頂端的「蜘蛛結網亭」(藻井),由無數小塊香木榫銜接而成,為目前台灣僅存的精緻木構巨作,原本艋舺龍山寺也有,但毀於日據時期美軍的轟炸中。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39.jpg[/img]
[b]▲令人眼花撩亂的「蜘蛛結網」(藻井),為精湛的木作藝術,王益順師的傑作,為南鯤鯓代天府極為寶貝的珍品。(記者謝禮仲/攝影)[/b]
南鯤鯓代天府位處海風終年強勁吹拂的西濱,為了因應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仔細觀看正殿的的飛簷,比起一般廟宇來得寬、厚,如同一艘船的船首,「一艘船能夠乘風破浪,船首必定奈得住強風巨浪」,創作構思正來自於此,因而造就出少見的「船形簷」,這種「風吹船頭角」也是南鯤鯓代天府特出於其他廟宇而獨有的特色。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36.jpg[/img]
[b]▲罕見的「風吹船頭角」,真像破浪的船首!(記者謝禮仲/攝影)[/b]
先前提到「暗藏玄機的石雕」,乃位於後殿「青山寺」龍柱下方的「蚌精」,幽暗的光線、鐵欄杆包覆且在無數天兵神將的石雕中,若非一尊尊石雕仔細觀看,很難注意到她的存在。這樣的造型、如此寬鬆的尺度,在今日或許司空見慣,但在1872年保守的清代台灣,雖非獨一無二,卻也極為罕見。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38.jpg[/img]
[b]▲暗藏在龍柱下方的「蚌精」,旁邊還伸出一隻手...,創作尺度相當開放!(記者謝禮仲/攝影)[/b]
這尊「蚌精」在整座廟宇的建築與石雕藝術中,其實並沒有特別突出。先來看供奉觀音媽祖的後殿「青山寺」,由澎湖西嶼鄉民奉獻興建,柱上對聯明白標示著澎湖與南鯤鯓的淵源關係。青山寺同樣擁有一座「蜘蛛結網亭」之外,正面的那堵牆,也就是正殿的後方外牆,以「九五排列」的金錢,枚枚相疊、塊塊相扣,形成一道「金錢壁」,也是澎湖西嶼內塹宮所捐獻,它不僅象徵著招財納福,更是台灣唯一用「咾咕石」砌成的牆壁,細觀下方部位,還能看見「咾咕石」的樣貌。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37.jpg[/img]
[b]▲這道「金錢壁」為台灣地區唯一用「咾咕石」砌成的牆壁!(記者謝禮仲/攝影)[/b]
欣賞南鯤鯓代天府的廟宇藝術,除了遠觀正殿屋宇上的剪黏、交趾陶等,最容易近觀之處,就在正殿三川步口的石雕。當年的匠師相當講究,也在此充分嶄露其石雕創作的技藝。
仔細看,三川步口的左右廊牆與正門兩側,由下而上,依序在「裙堵」部位運用「浮雕」、「腰堵」部位運用「陰雕」,「神堵」部位使用較少見的「浮透雕」,正門兩側則用「透雕」,兼具開窗透光的作用,一般廟宇鮮少使用如此「多工」的作法。當然,三川步口的木雕也不容錯過。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40.jpg[/img]
[b]▲正殿三川步口的石雕呈現各種技法,由下而上,依序用了「浮雕」、「陰雕」、「浮透雕」,相當講究!(記者謝禮仲/攝影)[/b]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41.jpg[/img]
[b]▲正面採用「透雕」,展現高超技法,也有採光透風的實際作用。(記者謝禮仲/攝影)[/b]
看到上面那兩道分別用了「浮雕」、「陰雕」、「浮透雕」的廊牆,來點趣味的玩法吧。細看「神堵」的部位(如下圖),左右相對的兩幅石雕,其實是有寓意的,看得出來是什麼嗎?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42.jpg[/img]
[b]▲左右相對的石雕,寓意為「祈求吉慶」。(記者謝禮仲/攝影)[/b]
沒錯,「祈求吉慶」這類使用「諧音」的雕刻作法,在許多廟宇都可看見,南鯤鯓代天府這兩件作品,相當典雅,但,看出來它用了什麼代表「祈求吉慶」?先仔細看看,別急著看下方圖解!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83/i1683143.jpg[/img]
[b]▲如圖上數字標示處,「祈求」在左,武將持旗 (祈) ,童子提球 (求);「吉慶」在右: 武將握戟 (吉) ,隨從帶磬 (慶),看出來了嗎?(記者謝禮仲/攝影)[/b]
廟宇藝術的匠心獨具與趣味,就像上面這幅「祈求吉慶」,類似的創作還有許多,如「風調雨順」(鹿港龍山寺),乍看也是幾尊神像,但都有深邃的用功,下回走訪南鯤鯓,甚至全台著名廟宇,不妨放慢腳步,藝術其實並不艱澀或枯燥,反而充滿趣味。[/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