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56491 2011-2-7 01:43
柏威夏古寺
柏威夏寺柬埔寨叫Preah Vihear, 泰國人叫Khao Phra Viham。 柏威夏與柬埔寨的其他廟宇的不同之處,她坐落於扁擔山脈的懸崖之上。 海拔達到550米,建築氣勢震撼! 開始想到建造該寺廟的是吳哥王國第四位君主耶索華曼一世(Yasovarman I),他在公元889年登基後即策劃在扁擔山脈建造一所聖寺,最後選擇了柏威夏現在所在的懸崖上。 當時很可能認為這是一塊福地。 耶索華曼在位11年,有許多創建寺廟的記錄。 ,但柏威夏的建造屢經波折,一共用了200多年才建造完成。 正式完工約在1152年。 期間吳哥王朝經歷了13位君主,一直在不間斷的建造該寺。 儘管一直以來皇室內部鬥爭不斷,對於興建聖寺的願望從未改變。
柏威夏寺的建築風格與吳哥窟相似。 這個古代寺廟遺址分佈在長800米,寬400米範圍的峭壁上,四面有長長的階梯上下。 在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甬道兩旁有28米長的雕龍,因年代久遠,部分損毀。 古剎圍牆內還有七個石池。 柏威夏寺由於年久失修,部分已經坍塌,巨石散落。 遺址每層都有山門和圍牆。 山門屋角翹起,上面是精雕細琢的花紋。 圍牆具有吳哥窟的風格,曲線環繞。 整個建築呈褐紅色,在綠蔭和藍天白雲的背景下,古樸壯美。
早在1796年,泰國統治者趁亂占領了柏威夏周圍地區,1806年安贊二世(Ang Chan II)奪回該地區。 從那時起泰國一直伺機將柏威夏據為己有。 1907年柬埔寨成為法國殖民地,泰國同年宣布將柏威夏地區永久性歸還。 法國於1907年與泰國進行邊界勘定,邊界地圖由法國軍官於1908年秋完成,並於1908年送交給暹羅政府。 其中有一幅地圖將柏威夏寺標繪在邊界線的柬埔寨一側境內。
20世紀50年代,柬埔寨獨立後,與泰國就柏威夏寺歸屬產生爭議。 泰國於1949-1952年佔領該寺。 於是剛獨立的柬埔寨提出抗議並提交海牙國際法制審理.1962年6月15日,國際法庭判古寺歸柬所有,法院認為,地圖是作為聯合勘界的成果被送交暹羅政府的。 當時及以後許多年,暹羅方面許多官員包括前聯合勘界委員會的成員都看到過這幅地圖,非但沒有表示任何不同的意見,並且還對製作地圖的法國官員表示感謝。 據此,可以認為地圖已被暹羅當局所確認。 法院因此拒絕泰國方面主張柏威夏寺主權的理由。 最後,法院以9票對3票確認柏威夏寺位於柬埔寨主權管轄的領土上,因此判決泰國有義務從柏威夏寺及其鄰近的柬埔寨領土上撤出其武裝和警察部隊及其他警衛和管理人員。 雖然有海牙國際法庭的判決,泰國一直沒有放棄擁有該地區的任何機會。 此後柬埔寨國內動盪,自顧不暇,泰國人致力於從柬埔寨用各種手段搜羅所有和聖寺有關的石刻和文物。
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批准將柏威夏寺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不過柬埔寨的申遺工作,在柬泰兩國間引發一系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