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56491 2011-2-7 01:18
曹操的蕭何 鍾繇
[color=#006400][size=5]前言
[/size][size=4]得仔認為,三國中的曹操,憑藉協天子以令諸侯而奠定了魏國的基業。他的成功,一是靠著自己的英明決策。二來,就是為他效力的臣子。[/size][/color]
[size=4][color=darkgreen]像郭嘉、荀攸、張遼那樣的人物,得仔相信,大家已經聽多了。得仔這次來給大家介紹一位侍奉魏國三代,堪稱楷書鼻祖的政治名家吧!他,就是鍾繇。[/color][/size]
[size=4][color=darkgreen]〈感謝本歷史區cody1689大大提出的建議,使小弟想到此人,故而發此主題文〉。[/color][/size]
[size=4][color=darkgreen]〈順道感謝〝凌統篇〞的提議者Baby9999大大,雖說有點遲= =”〉。[/color][/size]
[size=4][color=indigo]李郭之間[/color][/size]
[size=3]鍾繇,字元常,(151年-230年)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30歲時獲推舉為孝廉。得仔心想:三十而立,還挺合鍾繇的狀況呀!
【西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時任廷尉正、黃門侍郎,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挾持獻帝。
這時曹操遣使者王必聯絡李催、郭汜。李、郭懷疑曹操遣使的誠意,不願與其來往。鍾繇勸李、郭道:「如今諸侯四起,各懷私心;唯有曹操顧念天子,心向王室。二位輔佐漢帝,如果不能團結忠臣,將來難以控制亂局。」
李、郭聽從鐘繇勸諫,接受曹操上書,維持漢室和曹操的關係。
【西元195年】興平二年,李催、郭汜交兵。鍾繇與尚書郎韓斌籌劃營救獻帝。獻帝逃離長安,鍾繇功不可沒,被任為御史中丞,後遷侍中尚書僕射,並封為東武亭侯。後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得仔認為救助獻帝脫困,鍾繇果真勞苦功高。[/size]
[size=4][color=indigo]吾之蕭何[/color][/size]
[size=3]【西元197年】建安二年,馬騰、韓遂相爭,曹操因伐呂布無暇分身,曹操表鍾繇以侍中身份為司隸校尉之事,持節督關中兵馬,鎮守長安地帶。鍾繇上任後,寫信寄於馬騰、韓遂,勸二人歸順獻帝〈其實是曹操,得仔心想〉。馬騰、韓遂從鍾繇之言,並各遣一子入關,表達忠心。
【西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鍾繇將兩千餘匹馬贈於曹操。曹操寫信感謝鍾繇贈馬,並稱讚鍾繇勸降馬、韓之功,更將鍾繇比作蕭何。[/size]
[size=4][color=indigo]鍾繇之泣[/color][/size]
[size=3]【西元202年】建安七年,袁尚派遣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乾和匈奴南單于攻打曹操治下的河東。鍾繇奉曹操之命在平陽圍剿匈奴南單于,並邀馬騰出兵相助。南單于未敗,郭援兵至,鍾繇料定郭援將渡汾水,決定待郭援渡半時擊之。
郭援渡汾水過半時,鍾繇、馬超出擊,大敗敵軍,並斬郭援首級;南單于不戰自降。郭援是鍾繇的外甥。龐德得知後向鍾繇表示歉意,鍾繇答道:「郭援是國賊,死有餘辜。你不必抱歉」語畢,放聲大哭。得仔心想:鍾繇真是大公無私啊![/size]
[size=4][color=indigo]將才風範[/color][/size]
[size=3]後河東衛固、張晟、張琰和高幹作亂,鍾繇出兵討伐,平息叛亂。得仔發現,其實鐘繇領兵能力挺有一套的。
鍾繇將關中居民遷入洛陽,招降叛逆,收留難民。幾年後,關中一代人口充實。曹操因鍾繇治理用功表其為前軍師。得仔認為,關中之地重現沃野千里、人口稠密的景象,得仔認定鍾繇不止是功在社稷,更是功在黎民。[/size]
[size=4][color=indigo]罷其官職[/color][/size]
[size=3]【西元213年】建安十八年,鍾繇任大理。鍾繇,提出恢復肉刑。得仔在此補充:乍聽起來肉刑是野蠻的,是極為殘忍的事情。可是在三國時期鍾繇提出的恢復肉刑卻是減輕刑法的舉措,主要是將一些漢法裡的死刑換成留下犯人性命的肉刑。雖然說砍掉腳趾不能夠再長出來,但是總比讓犯人就此送命好一些。不過當時沒定案就是了。
【西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鍾繇被任為相國。
【西元219年】建安二十一年,魏諷謀反。鍾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得仔判斷,曹操並非是疑心鍾繇也參與謀反,不過是曹操給曹丕留下個,收買鍾繇人心的機會〈當時曹操身體不佳,曹操大致已然清楚自己大限將至〉,於是鍾繇被免職。[/size]
[size=4][color=indigo]曹丕重用[/color][/size]
[size=3]【西元220年】黃初元年,曹丕即位建立魏國,鍾繇馬上被曹丕官復原職,後又被升為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因膝蓋有病,開三公入朝不拜之先河。得仔心想:曹操用的雖是老梗,卻也是最好用的梗。
【西元226年】黃初七年,鍾繇被任為太傅。[/size]
[size=4][color=indigo]歷經三代[/color][/size]
[size=3]【西元227年】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叡即位,封鍾繇為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達到一千八百戶,可見曹氏對鍾繇極為重視。鍾繇晚年因膝關節疾病,朝拜皇帝甚為不便,明帝曹叡便讓鍾繇入朝時免去拜禮。由此還首開凡三公有病皆可不拜之先例。得仔覺得,真屌!
【西元230年】太和四年,鍾繇逝世,終年七十九歲。死時曹魏明帝穿孝衣憑弔,並諡之為成侯,下詔贊其“功高德茂。”子鍾毓繼爵位。[/size]
[size=4][color=sienna]書法大師[/color][/size]
[size=3][color=sienna]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鍾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竟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color][/size]
[size=3][color=sienna]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對中國文字與書法由隸書簡化為楷書有重大貢獻和影響,在書法史上與王羲之並稱“鐘王”。[/color][/size]
[size=5][color=darkgreen]後記[/color][/size]
[size=4][color=darkgreen]得仔終於把鍾繇給介紹完了,得仔對於鐘繇亦是相當的欣賞,試想一個人擁有著謀略、治世、政治、領兵樣樣都通,還忘了,鍾繇的口才也很好。這證明了一件事,曹操太會用人了,且獨具慧眼。無怪乎曹魏會如此的強盛。[/color][/size]
[size=4][color=darkgreen]曹操將鍾繇比作蕭何,得仔認為,鍾繇雖然沒有能夠如蕭何一樣,給曹操舉薦個韓信,但是其作戰的本事卻遠比蕭何強。而得仔最後再次強調,鍾繇最為世人所稱讚的,即是那其超凡入聖的書法技藝。〈這才是他最精通的〉。[/color][/size]
[size=4][color=olive]演義內容[/color][/size]
[size=3][color=olive]魏太傅。初為長安郡守,馬超叛,繇與之戰。。超、韓遂引大軍都到,圍住長安,繇上城守護。後城破,繇從東門棄城而走,退守潼關。太祖命曹洪、徐晃替繇堅守關隘。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獻帝令繇草詔,冊立太祖為魏王,太祖以繇為相國。明帝踐祚,繇為太傅。 蜀相亮侵魏,蜀相亮侵魏,繇表司馬懿御之。[/color][/size]
[size=4][color=red]歷史評價[/color][/size]
[size=3][color=red]曹操:“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color][/size]
[size=3][color=red]曹丕:“於赫有魏,作漢籓輔。厥相惟鐘,實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color][/size]
[size=3][color=red]曹叡:“太傅學優才高,留心政事,又於刑理深遠”、“太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諡,常先依此,兼敘廷尉於、張之德耳。” [/color][/size]
[size=3][color=red]衛恆雲:“胡昭與鍾繇並師於劉德昇,俱善草行,而胡肥鐘瘦,尺牘之跡,動見模楷。”[/color][/size]
[size=3][color=red]《三國志•鍾繇傳》:“鍾繇開達理幹,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color][/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