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m 2011-1-27 09:51
毛澤東給陳光標的建議:不可沽名學霸王
[align=left]歷史劇《滿清末代王朝》(又名《走向共和》)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極欲爭取興建頣和園木材經費的奸商李光昭,知道主持戶部的光緒帝老師翁同龢是一個貪戀文名的人,於是私下搜羅翁同龢跟他父親翁心存的墨寶,然後合成一本書法集出版,獻給翁同龢。
翁同龢一看之下大為感動,就從戶部裡撥了六十萬兩銀子給他。但如此一來,李鴻章提升北洋水師戰力的軍費就沒著落了(間接或直接導致後來甲午戰爭時清廷大敗)。光緒知道之後,十分沈痛的對翁同龢說:「名利,名利,名在利之前呀,翁師傅!」
「大陸首善」陳光標周三晚高調帶著5億元新台幣來台灣撒錢,引發兩極爭議。關於他的動機,有人認為他替中國搞統戰;有人認為他是為了日後來台灣做生意布局;有人認為根本就是「暴發戶」心態,沽名釣譽,「為善巴不得人知」。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西楚霸王項羽初定天下,決意定都彭城故里,有人勸他留在關中,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或云錦衣夜行),誰知之者?」
由此可見,所謂「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人對名聲的渴求是十分強烈的。行善求名的舉動,無可厚非。何況,依照上面翁同龢故事的邏輯,名尚在利之前,有了利的陳光標,不求名求啥?
但今天陳光標來台撒錢的舉動之所以會引發那麼大的反彈,其一,主要是因為台灣過一直自認為是富足的寶島。除非發生天災,否則讓過去被認為是「一窮二白」的阿共來救濟我們,這個老臉往那裡擱?其二,許多人覺得陳光標動作太高調,有給人「嗟!來食」的Kimochi很不好的感覺。所以,多數人說,主要是他的態度出了問題。
陳光標勸人讀《資本論》,卻忘了督促自己多看一點毛主席的詩詞。毛澤東在他的詩作《解放軍佔領南京》裡留下經典名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陳光標向西方取經,師法比爾蓋茲、巴菲特那一套,希望利用「名人效應」的方式來帶動行善的風氣(還搞裸捐!) ,卻忽略了兩千年來儒家社會強調的謙遜低調的行事風格,以及十分敏感的「台灣尊嚴」問題。
他讓許多台灣人覺得他並非如「夸父追日」般的摩頂放踵,濟弱扶危,而是「誇富追名」,到處炫耀他「中國首善」的個人招牌。如果陳光標未來還有心繼續在台灣行善,這些可能都是他需要反省的。
不過,從浮誇奢華到低調奢華,從高調行善發展到低調行善,都是需要時間學習的。台灣的政治人物、名嘴等「意見領袖」,可以給他意見,讓忚修正和微調自己的作法與態度,但沒有必要的亂罵和拒絕,畢竟,需要這點錢的人不是你,願意拿錢出來的人也不是你(要不然你來捐呀!)。還是讓有資格拿的人,自己決定要不要拿吧![/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