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se 2007-11-15 10:27
香港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轄的特別行政區,位處華南沿岸,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組成。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而香港地名的來源有多種說法,至今仍有爭議。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根據中國與英國共同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而成立的。香港自秦朝起成為中原政權的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及至1980年代,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決定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英國統治,主權移交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方承諾執行一國兩制,主權移交後50年內不會實行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是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並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制而聞名於世。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0/Victoria_peak.jpg[/img]
香港位處華南沿岸,北靠廣東省、西背珠江口、南向南中國海。就地殼板塊位置而言,香港位處歐亞板塊之內,遠離板塊邊緣600公里,因此發生強烈地震機會甚微,1874年至2006年錄得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五度或以上的有感地震僅6次,最強一次源自1918年香港東北偏東約300公里的汕頭7.3級地震,在香港造成輕微損毀。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7/Hongkong_victoria_peak.jpg[/img]
地貌
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土地則有1,103.97平方公里,可概括為四大區域──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0多個離島。眾島嶼以大嶼山面積最大,而香港島以南的鴨脷洲則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島嶼。
香港是一座受到海水淹沒的多山地體,山多平地少,地貌豐富。山脈走向為東北至西南[26],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平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如元朗、粉嶺等,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其餘僅有的平地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岸,原來狹窄的土地現已經過多番填海而向外擴張。九龍及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則因港闊水深、四面抱擁,有利船隻航行,獲譽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最初就是從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平地開始發展,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命脈所在。
生態
香港濕地公園的觀鳥屋礙於地形所限,香港仍有約75%土地為郊區,自然生態盎然。截至2006年6月,境內有超過3,100個維管植物品種或變種,境內繁殖的陸棲哺乳動物超過50種,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分別過百種。當中不乏香港獨有或稀有品種,如香港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葛量洪茶(Camellia granthamiana)、盧文氏樹蛙(Philautus romeri)等。另外,香港位處亞洲候鳥遷飛路線上的中途站,新界西北部的米埔沼澤區最多候鳥棲息,所屬的后海灣濕地自1995年根據《拉姆薩爾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瀕危品種黑臉琵鷺亦會在香港過境。政府將部份郊區劃為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以保護陸地自然生態環境;亦設有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保護海洋自然生態。
氣候
氣溫及雨量半月平均值氣候方面,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背靠歐亞大陸、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亞熱帶季候風氣候,四季分明。每年年底,西伯利亞聚積的高氣壓把乾燥而寒冷的空氣吹向低氣壓的太平洋,成為香港的冬季季候風。年中的時候,太平洋形成高氣壓,這股夏季季候風反而吹向歐亞大陸,為香港帶來多雨潮濕的夏季。
簡而言之,每年約3月至4月為春季,氣候溫和潮濕,有霧,能見度低。
5月至8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降雨量高。9月至10月為秋季,大致涼爽,陽光充沛。夏秋兩季是颱風季節,香港受熱帶氣旋吹襲。11月至翌年2月則是冬季,清涼乾燥,高地偶有霜降。
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佈、人口極為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Microclimate)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人口密度高的市區也令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香港市區天氣炎熱、煙霞密佈的日子亦變得越來越長。
香港文化和香港飲食文化
香港著名的舊式酒樓——蓮香樓香港人對飲食極為重視,除了以粵菜聞名外,日、韓、台、越、泰、印度及歐洲的菜系亦十分常見,享有美食天堂的稱號。
早年香港人習慣上茶樓,早上沖一壺茶、叫兩件點心,這經常成為西方人眼中香港飲食文化的典型。受英國影響,港人同樣喜好吃下午茶,多數吃一件三文治、蛋撻、奶茶咖啡。
在華洋雜處下,香港發展出茶餐廳的獨特餐館,它原本出售一些三文治、咖啡等廉價西式小食,後來再引入各式傳統小炒,並自創炒或撈出前一丁、菠蘿油、檸七、鴛鴦等,而大牌檔及冰室也曾經是非常普遍的食肆。此外,香港街頭小食也是多姿多采,例如雞蛋仔、砵仔糕、啄啄糖、煎釀三寶、碗仔翅等小食都頗為著名,以及由於香港人性格好「一窩蜂」,故有些小食只會曇花一現。
傳統本地菜以廣府菜、客家菜及潮州菜為主,盆菜則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慶時的傳統菜。由於香港臨近海洋,因此海鮮也是常見的菜色,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的避風塘菜色。另外,位於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王國是著名的海上食府,而西貢市、南丫島、流浮山和九龍鯉魚門也是吃海鮮的熱點。
另一方面,香港飲食也深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中環蘇豪區、灣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而慕尼黑啤酒節更由1991年起每年於尖沙咀廣東道舉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麥當勞及肯德基經營,而香港也發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當中以大家樂、大快活及美心快餐等集團為代表。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Hong_Kong_International_Airport.jpg[/img]
中銀大廈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8/Bank_of_china_night.jpg/449px-Bank_of_china_night.jpg[/img]
由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香港太空館附近,望向彌敦道方向夜景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0/HongKong_Kowloon_NathanRd.jpg[/img]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b/HK-2IFC-sj.jpg/450px-HK-2IFC-sj.jpg[/img]
香港著名的舊式酒樓——蓮香樓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HK_Lin_Heng_Teahouse_ba.jpg/450px-HK_Lin_Heng_Teahouse_ba.jpg[/img]
沙田車公廟香火鼎盛之況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7/Hong_Kong_Che_Kung_Temple.jpg/800px-Hong_Kong_Che_Kung_Temple.jpg[/img]
香港立法會大樓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HK_Chater_Road_LegCo_view.jpg/800px-HK_Chater_Road_LegCo_view.jpg[/img]
本文取自[url=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variant=zh-tw]維基百科[/url]
[[i] 本帖最後由 mouse 於 2007-11-15 10:28 編輯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