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qian 2011-1-10 09:57
孫策概略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
他是孫堅長子,孫權的哥哥。
一般對他的映像大多是,勇猛、年輕、早死的軍事天才。
對於他在個性上的了解比較少,因此關於孫策軍事方面我只大略提一下,主要還是對於孫策為人以及政治手段為主。
一生概略
初平三年(191年),孫策17歲喪父。
興平元年(194年),率領父親舊部投靠壽春的袁術,為了擁有軍隊與領地以報父仇,多次在約定報酬下幫助袁術作戰,但袁術也多次毀約,同時開始江東攻略。
建安二年(197年),孫策率領父親舊部到了江東,正式脫離袁術。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終於獲得了朝廷的認同,在曹操的推薦下受封孫策為吳侯,拜討逆將軍。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第三次進攻荊州時,終於打敗了黃祖(但是被黃祖溜了,也沒打下多少領地),同年與袁紹連婚結盟。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打算再曹操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時進攻曹操,為此開始聚集兵馬,期間外出打獵時遭到許貢的食客暗算身亡。
先由孫策為何短命開始講起吧
說到江東小霸王,大家一定對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婉惜,不過他的死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因為好殺的因所造成的果。
孫策的屠殺對象,大部分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原來的地方土豪跟士族和大姓,代表者為嚴白虎、陸康、高岱等人。
孫策對這兩者的打擊可以說是毫不留情,也造成這兩者的全面反撲。
他打擊的這兩者都是地方上的既得利益者,雖然老百姓會很高興,但是中國古代一向是士大夫治天下,不是老百姓治天下,老百姓高興不能代表你的政權永久穩固。
另外第二個造成他短命的原因就是個性
孫策個性上有個非常要不得的問題
[size=5][color=red]輕率[/color][/size]
也因為這個問題要了他的命
[color=blue]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三國志.太史慈傳>[/color]
身邊有一堆護衛,不過孫策完全無視這些人的存在,就這樣直接衝上去了...
還好太史慈真的是來單挑的,不然孫策大概會更早死。
太史慈死了劉繇不過少了一個將領,孫策掛了孫家就慘了。
另外,被許貢的食客暗算時也是孤身一人。
[color=blue]策討山越,斬其渠帥,悉令左右分行逐賊,獨騎與翻相得山中。翻問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賊。」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馬:「此草深,卒有驚急,馬不及縈策,但牽之,執弓矢以步。翻善用矛,請在前行。」得平地,勸策乘馬。策曰:「卿無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討以來,吏卒無及翻者,明府試躍馬,翻能疏步隨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鳴之,部曲識聲,小大皆出,遂從周旋,平定三郡。<三國志.虞翻傳>[/color]
這裡是講孫策在野外偶然遇到一群山賊,打算直接就衝上去的情況,如果沒遇到一個鼓吏讓部下知道自己的位置,我真想知道孫策會不會真的衝上去呢...
如果只是輕率加仇家超多孫策說不定還不會這麼早死,但是加上這個興趣就另當別論了
孫策的興趣是[color=red]打獵[/color]
[color=blue]策好馳騁遊獵,翻諫曰:「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color]
這邊是孫策用裨諶(春秋時鄭國大夫)來比喻自己有多喜歡打獵,可是孫策大概完全忘記他是領導人,而裨諶只是個小小的大夫,這是完全不能比的。
結果就是孫策在打獵的時候,輕率到一個人離隊太遠,遭到之前被孫策屠殺的江東士族許貢手下的食客暗殺了。
雖然孫策被殺是有運氣不好的成分,不過也和他平時的作為有直接的關係。
只能說孫策給了他的仇人更多的機會去對他動手。
這邊拿另一個[color=blue]大家都很想殺[/color]的人物做個對比;
曹阿瞞這位仁兄呢從有紀錄以來一定會帶護衛在身邊,也因此逃過了無數的劫難。
還記得追擊由洛陽逃走的董卓時被張濟打敗曹洪那句:「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嗎?
還記得陳留和宛城典韋的奮戰嗎?
(雖然離題了不過稍微提一下,典韋的事蹟,除了沒有虎痴戰惡來這回事以外,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這傢伙武力強到根本不用演藝來灌水。)
還記得潼關時許褚的英勇嗎?
和孫策相比這才是身為諸侯長命之道啊。
接下來是孫策的政治手段:
前面也提到了孫策雖然不怎麼殺百姓,不過對於士族和土豪以及大姓則是毫不留情的。
這個在治理國家是很大的錯誤,畢竟那個時代是士大夫治國,而只會用鞭子的孫策如果再多活久一點,大概會像劉焉一樣吧...
建立新勢力時一定會產生仇恨,而孫策用的手段是最糟糕的。
孫策造成的仇恨之大,使得孫權不但重用了四大性的人(例如顧雍、虞翻等人),更不惜以連婚的方式來處理(例如陸遜)。
同樣產生了大量仇恨的曹操,他為了穩定政局給了士族與土豪以及大姓相當的權利,就像陳登、臧覇一般。
糖和鞭子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就會落的和孫策、董卓一般的下場。
最後,其實孫策看人的眼光是很不錯的。
「任用江東人才,在軍陣之間與天下群雄一爭雌雄,卿不如我;但拔擢賢能,使他們各盡心力,保全江東,我不如卿」
這正是孫權比孫策優秀的地方。
除此之外他找來的周瑜、二張等人之後也確實成為吳國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