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nan 2011-1-8 00:52
雲南 災難物種
雲南省羅平縣發現遠古時代的大型生物化石群,包括兩萬多個化石,種類豐富,屬於古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代表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發生的生物大滅絕後,首度復甦的生態系統,有助於科學家解析大滅絕事件。
這批化石群位於羅平縣的山坡上,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中包括軟體動物、海膽類、節肢動物,以及位於食物鏈頂層位置的大型食肉動物,如魚龍,以及體型長達4公尺肉食性海洋爬行動物,其中還包括部分陸地生物的化石,如針葉植物的殘枝及陸地動物的牙齒。
絕種指的是單一物種完全消失,不再出現一樣的物種,而若絕大多數的生物都已經絕種,生物多樣性降到非常低,就可以被稱為大滅絕,恐龍就是經歷一場大滅絕才全數消失。這批化石群代表的就是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之後,首度出現的生態系統。
地球已經歷過數次大滅絕事件,但是發生在約2.51億年前的那次被認為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有大約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但科學家仍無法定論大滅絕的成因,不過有科學家指出,這與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事件有關,而後導致全球急遽升溫,打亂全球洋流系統,陸地上二氧化碳和酸性氣體的大量排放,使植被化為一片荒蕪,當時所有生命幾乎從地球上消失。
歷經大滅絕而存活下來的物種被稱為「災難物種」,生命力強韌;科學家就這批古化石來研究大滅絕事件以及古生態系統。羅平縣化石群的情況顯示,許多處於食物鏈底部的小型生物在大滅絕後的200~300萬年內就逐漸復甦,一旦底層生物日趨穩定,上層生物也會開始復甦,在這之後,海洋中才再度出現大型的捕食者。
羅平縣所發現的化石群涵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有處於食物鏈底端的浮游生物,也有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捕食動物。大滅絕前海洋食物鏈的頂端是原始鯊魚,但大滅絕的生態空白期讓海中出現新霸主:魚龍。
[img]http://www.nownews.com/newspic/1652/i1652892.jpg[/img]
[b]圖/擷取自雲南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