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9-1-16 16:50
鄭弘儀大話新聞
不受政治干擾 外製團隊立功
長期參與【大話新聞】的固定來賓,資深媒體人吳國棟認為,【大話新聞】的成功有三個要素。第一,節目製作群對於觀眾關心議題的鎖定,有不同於一般新聞評論節目的觸覺,「他們知道今天觀眾關心的是什麼,不關心的又是什麼,【大話新聞】不會跟著報紙頭版來炒作熱門議題,這是節目討論吸引人的第一關鍵」。
第二,吳國棟認為主持人鄭弘儀的特殊節奏感有很大的作用,「就像他喜歡打高爾夫球一樣,打球有節奏感,主持節目也一樣」。吳國棟分析,鄭弘儀非常懂得「挑動」來賓的發言,他不會照著步驟逐一要來賓說話,反而是針對議題特性,來「跳躍式」發問,鄭弘儀非常了解來賓每個人不同的特性,吳國棟也承認,「幾次與另一位來賓陳揮文的言語衝突,確實是被鄭弘儀挑動起來了」。
第三個【大話新聞】的成功模式,吳國棟認為是「外製」立了功。【大話新聞】製作團隊是非編制於三立電視台的外製公司,設定議題不受三立新聞部的掌控,可以自成一格,「新聞部難免有政治干擾與意識型態的限制,會讓節目綁手綁腳,外製單位則可以避免這樣的困擾」。
拒絕走爆料秀 收視一路飆高
也是節目固定班底的資深記者陳立宏認為,他曾經參與過TVBS的新聞談話節目,但是最近感覺內容「越來越離譜了」。他分析,【大話新聞】大約在今年的八月,也就是施明德出來發表公開信、以及紅衫軍上街頭等事件發生之後,很明顯的,收視率與其他同類型節目「形成黃金交叉」,【大話新聞】成績一路飆高,其他的「純藍」節目則紛紛沉寂,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
也曾多次參與過該節目,同樣有過電視台經營經驗的江霞說,【大話新聞】的市場魅力,在於這個社會已經「厭惡說謊的人物」,江霞說,二一○○全民開講的「爆料秀」,充滿仇恨與謾罵,觀眾看久了以後是會膩的,而鄭弘儀用相對「置身事外」的言語技巧,將事實呈現給觀眾,引導現場固定來賓解釋事件來龍去脈,江霞認為,鄭弘儀這樣的製播技巧,是別的電視台無法複製的。
每天晚上九點開播二小時的【大話新聞】,以現場直播、接受觀眾Call in的方式,邀請固定名嘴議論時政,主持人鄭弘儀略帶本土色彩的外型,草根式的母語談吐,加上相對理性的言談節奏,讓常年苦於親中統派媒體壟斷談話節目市場的閱聽大眾,因為本土政權氣若游絲而長年灰暗的心理困境,得到有效紓發。根據電視研究機構AGB尼爾森媒體研究(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收視率調查分析,這一個月來【大話新聞】的收視成績,幾乎都在一.五左右,同時段的【二一○○全民開講】幾乎都沒有超過一。吳國棟說,「很明顯看得出來,觀眾要的是什麼?【大話新聞】的崛起與二一○○的沒落,很多電視界的都在問我這個問題」。
財經專業背景 鄭弘儀開紅盤
【大話新聞】是三立新聞台在二○○二年十一月開播的政論節目,當時的新聞評論收視戰場長年被全民開講壟斷,【二一○○全民開講】從一九九四年八月開播,李濤成為台灣政論節目品牌的一方大家,而二○○一年八月李濤之妻李艷秋的【新聞夜總會】也同時開播,當時鄭弘儀還是李艷秋節目的助理主持,以及固定來賓,因為形象清新,以及財經專業起家的背景,鄭弘儀被挖角到三立電視台,剛開始與于耘捷(于美人)合作的【新聞挖挖哇】開始轉紅,而【大話新聞】則是鄭弘儀翻紅之後,首度獨挑大樑的談話節目,剛開始由鄭弘儀以及三立前主播姜玉鳳男女搭配主持,因為姜玉鳳與鄭弘儀標榜的「淺綠」色彩調性無法協調,在收視率考量下才由鄭弘儀獨挑大樑,也因此找到節目製播方向。
【大話新聞】曾經在今年十一月五日國務機要費起訴當天,陳總統出面召開公開記者會當晚,節目收視一度衝到二.九七的高收視率,創下該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紀錄,瞬間收視率同時衝到歷史新高,據此估計,當時收看這個節目的台灣觀眾,可能超過六十三萬人左右,這是台灣新聞節目從來沒有過的亮麗成績。
用母語論時事 阿公阿媽最愛
收視成績創下奇蹟,也與台灣觀眾需要一個「母語節目」的需求有關。江霞說,以往的電視節目,很少看到這樣一個以「母語」發言為主的新聞評論節目,她的八十多歲母親,在【大話新聞】出現之後,能夠以比較輕鬆的方式接受新聞時事資訊,江霞從她母親個人的喜好中,觀察出【大話新聞】之所以可以吸引老一輩觀眾的關鍵。「我知道,汪笨湖也曾經想要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但是汪笨湖在後期的節目表現中,自己跳下去跟著來賓一起罵,我認為是他後來走下坡的原因,因為觀眾很厭煩再看到這樣的謾罵式表演。」江霞認為,「謾罵的節目很多了,不缺汪笨湖一個」,但是鄭弘儀使用母語,卻是不卑不亢的態度,呈現事實而不參與評論的方式,這是他獨創出的市場區隔。陳立宏也認為,鄭弘儀的成功,就是這種「與觀眾親近」的形象使然。
鄭弘儀早年除了幫李艷秋節目當助理主持人出道之外,還曾經為東森新聞台主持過【全民拚經濟】,也在中天新聞台做過【驚爆新聞眼】,甚至連在衛視也做過【新聞一點靈】,皆沒有如今日的成功,反而在進入三立之後,鄭弘儀慢慢調整出自己的節奏感,經由財經專家的形象經營陣痛期,才正式在【大話新聞】中為自己建立形象,受到大多數閱聽眾的喜愛。鄭弘儀也以很長的一段時間,尋找自己最適合的形象與談吐,多方調整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模式。
區隔名嘴市場 已有固定班底
關心本土政權延續的觀眾,只能在【大話新聞】聽到與其他親中泛統新聞台談話節目不同的聲音,而【大話新聞】中固定邀請的來賓,也因為觀眾的熱情支持而逐漸「班底化」,二○○五年底開始,【大話新聞】甚至與【二一○○全民開講】區分名嘴市場,兩節目有不交流固定來賓的默契,也曾經引起電視圈的一陣討論。由於受到本土政權的觀眾支持與信任,不止鄭弘儀成為年收入五千萬的名節目主持人,各項產品代言、廣告以及其他主持節目邀約不斷,鄭弘儀曾經說,每天早上從六點三十分起床,一路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最高峰時間一天要錄影七個節目,曾經因為體力不堪負荷,而辭去廣播節目,可見鄭弘儀的人氣之旺。不只主持人轉紅,【大話新聞】的固定班底名嘴,也各自辭去原本的媒體工作,除了主持廣播、電視節目之外,班底名嘴還可以接選舉場,為候選人站台的影響力也相當驚人。
陳立宏分析,大話的影響力,其實是這一兩年「純藍」電視台「實在太誇張」所導致,觀眾在紅衫軍行動中,「終於看清楚,原來媒體是自己牽涉進去政治鬥爭,等於是藍營的戰報,在這樣的荒謬之中,【大話新聞】反而還是個讓人可以相對平衡的空間」。事實上,【大話新聞】不只在節目中提供一個讓公眾發聲的「論壇」平台,更重要的,鄭弘儀還會在節目進行中,教導觀眾親中統派媒體新聞炒作的一些手法,教觀眾「要認清楚」。陳立宏認為,對於偏頗親藍、甚至親自參與政治鬥爭的主流媒體,觀眾可以經由【大話新聞】識別「這些泛藍的戰報到底在搞什麼?」這是【大話新聞】成功的另一個關鍵。
主持節奏精準 衝突絕非造假
【大話新聞】引起的媒體現象不只是收視熱潮,還形成觀眾收視習慣的眾多有趣現象。許多老一輩不善於使用網際網路接收資訊的觀眾,除了收聽收音機的時政評論節目之外,也只有【大話新聞】能夠舒解心中鬱悶,許多人發現家裡的長輩,一天的結束都是在【大話新聞】收播之後才畫下句點,網路上常常有「長輩要看完【大話新聞】才甘願上床睡覺」的留言,這是台灣電視史上,新聞性節目首創的一種文化現象。
此外,也有許多的觀眾,在看完節目之後,對於節目中名嘴的表現如數家珍,例如會有「吳國棟最客觀」、「陳揮文硬凹」等家常聊天內容出現。近來因為朝野政治歧見日漸擴大,名嘴來賓還有在節目中「互罵」的現象,也引發觀眾討論。節目中的刺激與衝突場面,常常引起電視界的討論,吳國棟身為當事人,他特別澄清,「因為節目收視率很好,所以流言也多,有些小道消息說這些都是『演的』,這是無中生有的事情,像十二月二十六日的節目中,鄭弘儀讓段宜康上節目,用技巧挑動段宜康的看法,讓節目有衝突的能量,難道段宜康也是配合節目演出嗎?」吳國棟強調,節目中的衝突引起關注,固然帶動收視率,但是一切要歸功鄭弘儀的主持節奏,絕無造假。
撫慰本土心靈 提供宣洩出口
其實,觀眾依賴收視【大話新聞】的現象,構成條件雖然牽涉到商業運作、包裝與形象設計的學問,但是奇蹟式的收視熱,也凸顯了台灣社會一股苦悶的爆發力,意圖尋求出口的渴望。民進黨執政將近七年,本土政權卻幾乎要被親中媒體凌遲至死,陳總統選前的諸多改革政策落空,民眾對民進黨政府從七年前的積極期待,轉變成了七年之後無法置信的心靈空虛。在心靈缺乏慰藉的關頭上,鄭弘儀與【大話新聞】的包裝,正好提供了社會集體苦悶的出口,鄭弘儀現象也應運而生,幕後則包含了對台灣本土政權「暴起暴落」的無奈。
從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意外地在泛藍陣營分裂的背景中,取得執政權,完成政黨輪替的歷史奇蹟。民進黨提出洋洋灑灑的施政白皮書,卻在當年年底的核四停建和後續的總統罷免風潮中,因為民進黨內的鬥爭以及軟弱手腳被泛藍陣營「看破」而一蹶不振。四年執政,少見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
二○○四年總統大選前,台灣人藉著二二八手護台灣行動,再一次結合民氣創造政治奇蹟,打破連宋合「一加一大於二」的神話,民進黨政權再度「過關」。事實上,連續兩次在人民對本土政權強烈期待下獲得了執政機會,陳水扁總統並沒有力挺這股強烈的民氣當後盾,反而以「胡亂用人」的哲學,進行政治人事的私心操作,「看媒體治國」的軟弱身段,雖然自奉為「百分百言論自由」,卻在不正常的台灣政治環境中,讓本土政權搖搖欲墜,迴避轉型正義的結果,也讓陳總統在國務機要費飽受凌遲。對於本土政權的士氣低落,支持本土政權的龐大數量觀眾,當然需要另找出口。
謾罵沒有市場理性才受歡迎
江霞認為,互相謾罵仇恨的時代已經結束,【大話新聞】受到歡迎,不只代表台灣這個社會的本土價值發光發亮,更顯示了觀眾需要「理性、溫和」的聲音,鄭弘儀使用母語、理性且開放的主持風格受到台灣人信任,人心走向可見一斑。廣電基金會執行長林育卉也認為,【大話新聞】的異軍突起,吸引客觀中立的觀眾,可見得「媒體中立才能得到認同」。吳國棟則認為,鄭弘儀能夠挑戰來賓、挑戰主流論述,並且熟稔新聞議題最深刻的價值在哪裡,以此為本來塑造節目成功的準則,這才是觀眾「人心思變」的具體彰顯,【大話新聞】的成功絕非偶然。
仇恨造業 2100退燒
■大話新聞收視不斷創造奇蹟,而在台灣有線電視新聞一路紅十多年的【TVBS2100全民開講】,卻面臨收視瓶頸,節目的業務、收視率不斷下滑,加上陳文茜的【文茜週報】收視數字,都無法與【大話新聞】抗衡,李濤的個人公信力下滑,媒體界看衰者絡繹不絕,會造成今天這樣的現象,也與持續半年的「爆料秀」,讓觀眾倒盡胃口有很大的關係。
立委邱毅以【2100全民開講】為平台,每天一爆料,配合李濤精心安排的劇本演出,透過「邱毅演深喉嚨、胡忠信演哲學家、楊憲宏演看不下去的泛綠支持者」的橋段安排,初期確實引起收視熱潮,邱毅也由黑翻紅成為「爆料英雄」,但是近月來邱毅爆的陳致中美國置產故事,卻讓觀眾倒盡胃口,連一向捧場的親中媒體也不想買帳,進退之間讓人非常訝異。
事實上,鄭弘儀在剛開始竄紅之初,也以李濤路線為本模倣,甚至如今已經暗淡的汪笨湖,在節目中也以「濤哥」來標榜李濤塑造的台灣談話節目典型,毫不避諱。但是【2100全民開講】在歷經電視環境改變,以及閱聽眾收視選擇越來越多的改變之下,長年來一成不變,甚至刻意塑造民眾與政府之間仇恨情緒的手法,已經退出流行。鄭弘儀從李濤的典型中,發掘了台灣真正的收視群在什麼光譜上?這樣的觸發,則是李濤長年以來摸索市場口味的迷思,【大話新聞】與2100的成績一消一長間,也可展現出台灣主流民意的一路變化。(陳宗逸)
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vetomy/3/1277379915/200612301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