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 2015-4-22 23:08
鬼知道古人怎麽說話
作者:馬伯庸 來源:《意林·作文素材》
曾經跟幾個娛樂圈的朋友聊天,有人誓言要搞一個商周交替背景的劇本,還是正劇,不是《封神演義》。我們紛紛稱贊他這個選擇非常有勇氣,因為這段歷史的正劇寫作很難,難點不在器物典章,也不在禮儀軍制,而是在於說話。
中文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它擁有許多成語、習語,這些東西背後都隱藏著各種典故和內涵,用起來既文雅又準確。如果去掉這些東西,語言就會變得幹巴巴的,寡淡無味道。但是在從事歷史題材的創作時,這種語言的豐富性又令人頭大。
比如你寫玄武門之變,“醉翁之意”這個成語就不能用了,除非是歐陽修從北宋穿回唐初去寫《醉翁亭記》。沒辦法,他們說話的時候,這些成語還沒誕生呢。
這還是三國時期,再往前到商周交替的時代,這話就更沒法說了。那個時代太古老了,幾乎所有現在通用的成語、典故和名人名言都徹底作廢,不能用,一用必穿越。像“紙上談兵”“蠅營狗茍”“胸有成竹”之類誕生很晚的成語就不必說了,再往前找,“少壯不努力”是樂府里才有的。
其實那個年代,別說成語,很多普通的詞都不能用。“美麗”始見於《荀子》,商周時代沒法用這個詞討好姑娘;當初《封神演義》電視劇里有個著名錯誤,姜太公落難之時仰天感嘆:“古人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雖然好笑,可也能體會到編劇欲哭無淚的心情。
說到“惡貫滿盈”這個成語,其實還有一段公案。這個成語出自《尚書·泰誓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是武王伐紂時的誓詞。貫是穿錢用的繩子,意思是商的罪惡,拿一段繩子穿都穿不下了。但這個比喻就很奇怪,最早的環錢要到春秋時代才出現,怎麽武王伐紂就開始用這麽高端的比喻了?所以一直有人認為《泰誓》是後人偽造的,早在東漢就有馬融懷疑此篇的真實性,當然,嚴格來說,殷商墓葬里曾經出土過銅貝,上有小孔或溝,如果說拿繩子是穿銅貝的話,倒也說得過去……
由此可見,寫古代——尤其是上古時代的電視劇有多難。筆下稍微一滑,就穿越到後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