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空城計裡司馬懿為何輸給諸葛亮?

obavia 2015-4-20 16:52

空城計裡司馬懿為何輸給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傳頌千古。 笑談間的諸葛亮究竟使出什麼絕招, 才讓史家形容是兵動若神的司馬懿對空城大驚?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真正的高手過招,看不到刀光劍影,勝負已定。但在刀光劍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見了諸葛亮的招式嗎?
  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殺奔而來,諸葛亮的身邊只有老弱殘兵不到二千人,兵家有云:「虛而示之以實。」二千人也可以造出千軍萬馬的聲勢,但是諸葛亮放棄了虛張聲勢的這一招。於是乎經典的場景就出現了。諸葛亮披上鶴氅,戴上綸巾,拿起了一張琴帶了兩個書僮,坐在城樓上,燃起香,悠閒地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陣勢,不敢輕易入城,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史家形容司馬懿是兵動若神,謀無再計。對於對手瞭解很深,他是一個極傑出的人才。司馬懿親到城下觀看,然後下令撤軍,他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會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而他的二子司馬昭卻懷疑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
  連司馬昭都已心生疑竇,兵動若神的司馬懿豈無思量?況且諸葛亮的謀略千古傳頌,聰明如司馬懿者豈能不加提防諸葛亮的智謀之舉?但是對著一座空城,城下的司馬懿卻沒有看到謀略,非常奇怪的他卻看到謹慎。智謀有形,謹慎無形,有形易見,無形難知,所謂的知己知彼者,在高手相爭之中,你能理解對手有多深?「一生謹慎」,平淡無奇的四字,卻正是諸葛與司馬兩大高手間的毫釐之爭。
  司馬懿遇到的對手是諸葛亮。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也是極深的。他知道司馬懿是個高手,一般的高手,即便親近如蜀中大將關羽、張飛等,也只是大嘆諸葛亮的謀略之能而已,而司馬懿,他能更深地看透自己,他是高手中的高手。諸葛亮卻正是深入地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實施了他的心理奇謀戰。這不是一場眼見的煙硝之戰,他爭勝於無形。
  諸葛亮在城樓上焚香彈琴,怎麼就讓高手中的高手司馬懿震驚了呢?這難道不是諸葛亮的故作悠閒態的心理戰而已嗎?當然不,它是這場高手相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役,成不成在此一舉!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服膺儒教,博學洽聞。有一次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英斷,有膽有識,你可比不上啊。」什麼原因讓聰明英斷,同時又手握十五萬大軍可以多所作為的司馬懿要親到城下觀看?有膽有識的他想在城下看出什麼端倪,好更進一步進行決斷?其實,司馬懿親自到城下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去聽。他能見人所未見,能聽人所不能聽,所以才是「聰」「明」,才能「英斷」。
  司馬懿要在琴音中理解諸葛亮,他必須氣凝神定才能更深的、更深的去察覺諸葛亮的「心聲」,他越加的入靜,寧靜中穹宇開展得更加廣闊而豐富,一層又一層,他隨著琴聲更深入於諸葛亮的內在世界,開始他只聽到了諸葛亮的技法,那是外在,慢慢的他聽出琴聲的內容,然則這一切還不足夠,他還要更加的靜心去聽出諸葛亮的為人。
  於是乎平和從容的琴音,司馬懿篤定了一生謹慎的諸葛亮背後必有奇謀,撤軍。在平和而從容的樂音中,兵動若神的司馬懿看見的卻是埋伏、奇計與坑殺,這是絕對的冒險,對他而言,魏軍有必要現在去冒險嗎?不需要。是的,因為諸葛亮深知司馬懿的能耐,所以他上城樓彈琴,他要用自己的琴音斷絕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任何的軍事嘗試可能,因為司馬懿任何的軍事嘗試都將讓空城計謀露出破綻。
  古有云:「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這是一個生命真正的從容與鎮定,這是一種紮紮實實的修為!謹慎的諸葛亮以一座空城面對高手中的高手,他所倚恃的正是「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的修為,他知道自己是超脫於生死、勝負,空城中,他的琴音依然的從容平和。這場勝負在於謀略嗎?在於知己知彼嗎?當司馬懿確定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時,他對於自己的失誤已瞭然於胸,但是他的震驚也隨之而來,他萬沒料想到的是諸葛亮的修為已然至此,生死成敗已於度外!而也只有當他明白這點時,方是諸葛亮的奇謀真正完成之時!
  只有謀略修為具足的對手,才能讓高手中的高手如司馬懿者驚懼,諸葛亮成功的讓他驚懼於己。你看見諸葛亮所使出的本事了嗎?非等閒的司馬懿「看見」了。所以說,高手相爭的勝負取決在哪?在於修為!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城計裡司馬懿為何輸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