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諸葛亮的第二職業

obavia 2015-4-14 02:29

諸葛亮的第二職業

  話說在西方,有一個比較大的島,喚做大不咧爹島,大約在中國的朱由檢,李自成,皇太極多爾袞三方打的火熱前後,大不咧爹島上就誕生了一個偉人,這個偉人的名字就喚做牛頓。牛頓是一個科學家,小時候就喜歡搞一些發明創造,如果要比,我們可以拿公輸般和他相比。然而,孔明和牛頓有相似之處嗎?牛頓是一個科學家,然而,他又是一個虔誠的教徒,科學和宗教,這一對矛盾的對立面,在牛頓身上卻得到了統一。同樣的,諸葛孔明,千百年來,一直被文人士大夫認為是儒士的化身。
  話說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對這個發明創造還是比較排斥的,認為這些都是「奇技淫巧」。莊子有一篇文章中,說到子貢看到有一個老頭吃力的抱著水甕在菜地裡來回澆水,用力甚多而見功寡,當時就建議道,老頭,用桔槔抽水啊,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端木賜本來也是好心,沒想到那老頭冷冷的瞥了他一眼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話很多,大體意思就是說,用了輔助性的工具,雖然效率高了,然而,人心就不純了,所以,道之所不載也。個人認為,主宰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和道,對這個科學,總體還是排斥的。因此,一般在介紹諸葛亮時,最經常引用的就是《後出師表》裡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後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再往後,就搬出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還要介紹,就是誡子書,「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實在沒東西介紹了,才最後拿出孔明的發明創造技術升級,草草帶過。
  其實,孔明的第二職業,細細分析來,完全是可圈可點,非常值得宣傳包裝。可惜了,在古代,搞發明創造估計還不怎麼被主流接受。所以,演義裡,曹操生氣時,提起孔明,就罵道:「諸葛村夫,安敢如此!」爭若在古代,發明家都成了不學無術的村夫之流了啊!只有他會胡謅一些什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曹阿瞞才是高雅人士?且看孔明的第一個偉大創舉,
  NO1/機關鎗:有一句廣告詞,「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噢耶!」我這裡也有一句廣告詞,「諸葛連弩,弓弩中的機關鎗!噢耶」,當然不是很押韻了,主要是想表達對諸葛連弩的膜拜。比喻的有些誇張,廣告詞嘛,為了吸引眼球;然而,諸葛連弩到底是自動步槍,輕機槍,還是重機槍,也是眾說紛紜。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是輕機槍。說起弓弩這種武器,那個歷史太悠久,聊三天也聊不完。反正,春秋時,孫臏就萬弩齊發,把龐大將軍射得跟個刺蝟似的,戰國時,秦軍箭陣,名聞天下,有說,兵馬俑中剛發掘出來的強弩,射程有八百米遠,那是相當的震憾。諸葛亮為什麼著力於改進弓弩,我想,主要原因和蜀漢的地理位置有關。北方的曹魏,騎兵相當的悍勇,曹操時代,虎豹騎號稱天下第一軍。雖說後來虎豹騎也不知怎麼的就沒了,但是,曹魏的騎兵,應該保持了相當的戰鬥力。蜀漢沒什麼騎兵,不能硬拚,那總得克騎兵吧,什麼兵種最克騎兵,當然是弩兵嘍。早在劉備時代,趙雲在漢水之戰,就用上諸葛連弩(戎弩)了,一頓掃射,把曹阿瞞的兵士逼入漢水死者甚多。後來,蜀漢的精銳兵團無當飛軍,完全配備了諸葛連弩,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張合是五子良將之一,是一個絕對的人才,他幾次和王平這樣一個晚輩交手,都沒佔到便宜,我估摸著,一個當然王平自身的軍事素養很高。第二個,王平掌握著蜀漢的精銳,無當飛軍,飛軍又配備的連弩,相當於一個機槍團,這還了得,張合也不傻,自然不敢讓手下填鴨似的衝過去當肉靶。可見,諸葛連弩的威力,可是,蜀漢滅亡後,也不見有人把連弩繼續發揚光大啊!司馬家那些敗家仔,只會喝酒裝傻玩女人。
  NO2/機器人:一提到機器人,大家先想到的台詞,一定就是,「汽車人,變形。」早在千百年前,西北祁山和斜谷的山道上,不時的傳來蜀漢士兵的吆喝,「木牛流馬,變形。」奇跡出現了,一頭頭木頭做成的木牛流馬,竟然會自動走起路來。打戰總體來說,還是打後勤供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一條千百年來的規律,就算放在現代戰爭中,還是不過時的。自從諸葛亮誓師北伐的整體戰略定下來後,最困擾他的,並非司馬宣王,而是糧草問題。司馬宣王碰到孔明先生,那是畏蜀如畏虎,可是,孔明先生碰到糧草問題,那幾乎要嘔出血來。秦嶺,隴右一線,山路崎嶇,「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仙發出這種感慨之時,已經是唐代,離三國過了好幾百年,唐代蜀道的基礎建設尚且讓詩仙感慨到詩興大發,何況三國時?然而,孔明先生不為困難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為了實現「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夢想,他毅然從政治家蛻變成土木工,開始奉公輸般為師,和妻子黃月英嘔心瀝血,親自操鋸弄斧,終於成功的發明了能夠穿山躍嶺,如履平地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這項發明創造在當時,應該是一個創舉。「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我們知道,如果用牲畜駝運,你人要吃飯,畜牲就不要吃飯?你還得準備畜牲的糧草,而木牛流馬的出現,則完全解決了這一尷尬,雖然,木牛流馬的技術已經失傳,但我相信,應該是類似於腳踏車這樣的原理,本質上離不開人力的介入,但因為有機械的操作,大大節省了人力,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可惜了,木牛流馬的失傳,使古代的糧草運輸,更偏重於漕運,於是開鑿運河之風,盛行不衰。
  NO3/坦克:有人會問,為什麼叫坦克,而不叫城堡?坦克和城堡的區別在於,城保是純防守,而坦克則是攻防兼備。八陣圖應該就類似於坦克。說到陣法,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天罡北斗陣,那傢伙的使出來,連武功蓋世的東邪黃藥師都被弄的黔驢技窮,弄的兩敗俱傷,差點讓金狗坐收漁人之利。當然,這個是小說啦!中國古代流傳下來比較著名的陣法,楚漢韓信的十面埋伏陣,南宋劉裕的卻月陣,戚繼光的鴛鴦陣,然後就是孔明先生的八陣圖。個人認為,八陣圖有些類似於鴛鴦陣,屬於多兵種混合陣型,鴛鴦陣大家都很熟悉了,為了對付在江浙,福建一帶流竄的倭寇,戚繼光將軍深入研究,認真分析,一來針對浙江福建一帶水網龐雜,山陵眾多的特點,結合了倭寇這群亡命之徒好逞單兵之勇的劣性,創出了對付倭寇的小股戰鬥群,鴛鴦陣,該陣還能因地制宜,再變化成兩才陣,三才陣,主要特點在於各兵種間的取長補短,充分的壓制敵人的優勢,讓倭寇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因此,往往戚家軍只損失幾十個人,就可以殲滅數千的倭寇,一個好的統帥,真是士兵之福也。我雖然對八陣圖沒什麼研究,就算去研究,也達不到那個水平,高山仰止啊!但之所以孔明先生能「功蓋三國分,名成八陣圖」,可見,這個八陣圖的威力那是相當的高。因此,我個人理解的八陣圖,應該是一個攻防一體的堡壘,其中配置了多兵種的協同,防,堅如磐石,攻,步步為營,沒有破綻,這就是為什麼有「所向無前」之稱的司馬宣王寧可被嘲笑侮辱為婦人,也不願出營和孔明較量,打不過還打,那是匹夫之勇!孔明過世後,司馬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一輛豪華無比的坦克,因孔明的過世,竟無法傳承,惜哉!雖然,西晉馬隆平定禿髮樹機能,正是延用了八陣圖和連弩,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而,這以後,炎哥熱衷於「羊車望幸」,徹底的腐化墮落了,於是乎,先進的技術被遺忘,五胡之亂,神州蒙塵!
  以上連弩,木牛流馬,八陣圖都是正史上記載的孔明先生的發明及技術革新。另外大家都熟悉的「蠻頭」,「蠻首」也就是饅頭了,和戚繼光發明的「光餅」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孔明燈啦,孔明鎖啦,應該是牽強附會了,而地雷,火獸啊,就權當娛樂吧!但是,正因為孔明先生以身作則,帶頭搞創造,弄革新,精益求精,蜀漢對武器工藝的要求那是達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蒲元為蜀漢西曹掾,肩負著北伐戰爭的兵器裝備工作,諸葛亮吩咐他打大刀三千口,刀打好之後,他說漢水是軟水,不能用來淬火;蜀江的水是硬水,是金屬的精氣所聚。這種區別是上天注定的。於是派人到成都取水,(回來之後)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說這裡面摻了涪江水,不適合淬刀用。取水的人堅持沒有摻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裡劃了一下,說這裡面摻了八升涪江水。取水的人聽了之後,叩頭說,走到涪江邊時,把水打翻了。所以就地補充了八升涪江水進去。
  科學,來不得半點造假!現在那些豆腐渣工程的官吏們,命好生活在當下,如果在三國蜀漢,早被推出去砍嘍!誠然,我至今仍膜拜於莊周先生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只是,道的理想境界,不是吾等凡人所能豈及,春秋戰國之所以會出現,就有他出現的理由,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強求,很可能淪落為宋襄公那樣為人所嘲笑的話柄。於是乎,我欣賞於孔明先生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精神狀態,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科技強國之路,勢在必行,雖然,我們現在對孔明先生有諸多非議,然而,單就他執著於技術領域的開拓創新,使偏居一隅的蜀漢能夠連年壓制地廣物博的曹魏,我們都應該繼續不遺餘力的對諸葛亮進行包裝宣傳,時至今日,孔明先生,仍未過時!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諸葛亮的第二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