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oe 2010-12-12 01:32
「野豬頭陣式」(Tête du Sanglier)
法國「野豬頭陣式」
「野豬頭陣式」(法文:Tête du Sanglier 英文:Boar's Head ) 最早是11~15世紀拜占庭軍隊的戰鬥隊形,又稱「鐵豬隊形」或「豬嘴隊形」現代語為Flying Wedge楔形強攻戰術,橄欖球隊、坦克車與鎮暴部隊仍在使用 。
其形為一鈍V或Λ楔子形(wedge)的楔形編隊,騎兵在前正面狹窄,極其密集,步兵長條行方陣在後、翼側有騎兵掩護,騎兵分為戰鬥線、支援線、預備線三線。
步兵方陣為16排的縱隊,第一排前進時將防盾連鎖,後面各排將防盾頂在頭上(即效仿西羅馬的龜甲陣)
在重步兵後面是弓弩手,他們的箭是從前列防盾之間發射出來的。
一旦對方的陣勢被騎兵衝亂,重步兵隨即以縱隊實施突擊,進攻的順序是先投擲槍矛,再用劍斧展開肉搏,弓弩手在最後射擊,騎兵與步兵在突擊和投射時都有密切的配合。
13世紀的條頓騎士團也喜歡用此「野豬頭陣式」,騎兵衝擊是此陣最有威力的殺招。
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時代,法軍以「野豬頭陣式」其複合歩兵、騎兵、砲兵成Λ字形,Λ內為方塊形的組合,可用於集中攻撃與防禦兩用陣型。中間形成一個Λ而不是Δ。
1.將歩兵排在最前線,陣列短,但好幾層加厚的歩兵排形成「野豬的鼻子」。
2.在「野豬的鼻子」後面放置2組砲兵隊、做為「野豬的眼睛」。
3.側面與最後有斜角陣縱列、横列、方形陣的歩兵形成「野豬的臉」。
4.保護「野豬的臉」的側面與後方有2組騎兵隊做為「野豬的獠牙」。
這是高度複雜的陣形,不能快速組成,除了「野豬的獠牙」騎兵隊外。它機動速度慢。
但比傳統的「步兵方陣」移動速度快、對砲兵與歩兵防御力變強。「野豬的獠牙」騎兵有更強的進攻能力。。
拿破崙戰爭時代「野豬頭陣式」後來影響很大,法國征服北非的1830~1840年代,直到20世紀的1920年代都有使用此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