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威靈頓的後坡橫隊戰法

Oioe 2010-12-12 01:31

威靈頓的後坡橫隊戰法

「有一股神力,要將我推向一個連我也不知道的目的地,在還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地之前,我固若磐石、所向無敵。但當這股神力棄我而去以後,一隻蒼蠅都可以將我扳倒。」 -拿破崙

大英帝國威靈頓公爵

XD...打敗仗竟影射我是一隻蒼蠅?


阿瑟·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1769年4月30日—1852年9月14日),大英帝國第一任威靈頓公爵他出生於一個成就顯赫的家庭,排行第四,從小就讀於伊頓公學,但成績很差。母親為了攢錢送他弟弟上學,讓他中途退學。

以後,他跟隨一個律師學習。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他所顯露出來的唯一才能就是拉提琴。母親一氣之下,便把他推上了從軍的道路,並說他除了做「戰場上的炮灰」外,別無任何出路。

但韋爾斯利威靈頓公爵從此刻苦學習軍事,最終成為英軍的最高統帥。威靈頓對法國的戰役,23戰23全勝。

被擊敗的法軍對手有朱諾,蘇爾特,維克托,馬塞納,馬爾蒙,內伊,儒爾當等,當然,還有皇帝拿破崙。

威靈頓的後坡橫隊戰法

威靈頓公爵對於手下部隊也有套“原創”,那就是後坡戰術+散兵線+細紅線兩排橫隊。





威靈頓公爵習慣在後坡佈置軍隊,既可以隱蔽已方軍隊部署配置,又可以防止法軍炮火威脅。





散兵是對付橫隊的有力手段,威靈頓因此在主力的側翼和前方都佈置一個裝備更精良的散兵線





細紅線(英軍穿紅色)兩排橫隊可以充分發揮火力,對付沒有炮兵支持的攻擊縱隊十分奏效。

細節方面,可以參考杜魯伊的“威靈頓的軍隊及其戰術”:

在伊比利亞半島戰役中,威靈頓公爵決定採用三種作戰辦法來戰勝法軍的攻擊縱隊戰術:

一是在戰鬥前不暴露自己的橫隊位置;
二是要防止法國軍隊用散兵部隊襲擾自己的橫隊;
三是保護好自己部隊的側翼。

第一種辦法往往是在可能時將自己步兵部署在山後反斜面。
第二種辦法是建立自己的阻擊輕裝部隊。
第三種辦法則是運用天然障礙和巧妙地使用騎兵。

在對付法國大革命軍隊的初期,英軍作戰不力。後來在威靈頓將軍的統帥下開始轉敗為勝。

到了拿破崙戰爭的末期,英軍的聲威大振。伊比利亞半島和滑鐵盧兩次戰役均在威靈頓領導下獲勝,威靈頓將軍因此而贏得了極高的軍事榮譽。

威靈頓常常被描述成一位防禦型的將領,雖然事實上大多數他的戰鬥都是進攻戰(如第二次波爾圖(Second Battle of Porto)、薩拉曼卡(Battle of Salamanca)、維多利亞(Battle of Vitoria)、比利牛斯山戰役(Battle of the Pyrenees)、奧爾泰茲(Battle of Orthez)、圖盧茲(Battle of Toulouse )等)。

但是半島戰爭中的大部分時間,他的士兵無論在人數還是在訓練方面都無法打一場進攻戰。同時,伊比利亞半島提供了極好的打防禦戰的地形,而威靈頓也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優勢。

  在他的防禦戰中,他對防守戰術表現出幾乎無人能與之相比的理解力:他幾乎是唯一一個意識到山後坡在防禦戰中作用的拿破崙時代將領,並且盡可能地使用它來隱藏兵力和保護士兵免於受到炮擊。

雖然如此,威靈頓幾乎從未錯過反擊的機會,這時許多法軍縱隊就會發現他們被火槍齊射攻擊後,接下來就會遭到刺刀衝鋒的衝擊。

3個威靈頓的後坡橫隊戰法簡介:

布薩科戰役(Battle of Bussaco)






1810年9月27日 ,馬塞納與威靈頓的對決之役。

1810年7月10日,馬塞納法軍攻克羅德里戈要塞,西軍損失5400餘人。8月27日,阿爾梅達守軍投降,法軍長驅直入。

指揮英葡聯軍的英國將軍威靈頓子爵極力阻止馬塞納的進軍葡萄牙:首先,全部銷毀法軍必經地區的糧食。

其次,在1810年9月27日布薩卡以東地區進行頑強抵抗,以確保部隊安全撤往托里什韋德拉什防線。

威靈頓後坡戰法之陣

兵力:英國25,000 、葡萄牙25,000

威靈頓他的軍隊沿16公里長的布薩科山脊佈陣5個主要師團。 為了提高自己的橫向溝通,命手下的工程師將一段後坡山脊鏟平。

5個主要師團由北而南分別是:

左(北)側翼 =科爾(Lowry Cole)

接下來是克勞弗德(Robert Craufurd),斯賓塞(Brent Spencer ),匹克敦(Thomas Picton)和利斯(James Leith )。

右(南)側翼=希爾(Rowland Hill 綽號"Daddy Hill") 。

在山脊後面那裡他們可以不容易被法軍看到,也不容易遭到砲擊。

馬塞納攻擊計畫

兵力:65,000 112門炮

主帥馬塞納指揮112門火炮連。

第6軍內伊攻擊縱隊=盧瓦宗(Louis Henri Loison)馬爾尚 (Jean Gabriel Marchand)梅而美(Julien Augustin Joseph Mermet)

第2軍雷尼爾(Jean Reynier)攻擊縱隊 =梅爾(Pierre Merle )、休德列(Etienne Heudelet)、福伊( Maximilien Sebastien Foy)

第8軍朱諾(Jean-Andoche Junot)儲備隊=克洛澤爾(Bertrand Clausel )索利尼亞克(Jean-Baptiste Solignac)

路易斯皮埃爾(Louis Pierre 博羅季諾戰役陣亡 )重騎兵

內伊一直慫恿其他軍官的攻擊英軍,謹慎的馬塞納不得已下令偵察陡峭的山脊。他打算派遣雷尼爾第2軍在該中心的山脊,他相信英國右翼是突破點。

一旦雷尼爾第2軍的攻擊顯示了一些成功的跡象,馬塞納將下令有戰爭狂熱的內伊的部隊在沿北線主要道路打擊英葡聯軍。

朱諾(Jean-Andoche Junot)的第8軍在內依軍團之後為儲備隊。

雖然內伊大聲宣布,他將準備進攻和征服威靈頓,雷尼爾卻預測他的攻擊會是場苦戰。

戰役過程

1810年9月27日清晨薄霧,法國第2軍雷尼爾的梅爾師與休德列師先頭攻擊縱隊部隊到達南線山頂,遇到躲在山後反斜面匹克敦英葡聯軍火力齊射

休德列師法軍試圖改變縱隊形成列成一條線,但不久,法國步兵陷入了混亂。 然而,他們仍堅守著在山脊岌岌可危的立足點。

距離休德列師以北數百碼的梅爾師,在匹克敦急派4個營前往打擊。梅爾師沒能成功地部署到線。又慘遭躲在山後反斜面英葡聯軍擊退。法軍逃離下坡。梅爾師長受傷

看到休德列師在山脊下停止不動,雷尼爾要求福伊預備師立即攻擊,由於匹克敦防線因兵力拉長而分散,福伊師擊中了匹克敦防線弱點,突破防線。

但威靈頓趁著薄霧已經下令利斯軍轉移陣地,以協助匹克敦。福伊招到優勢兵力打擊下被擊潰。

休德列師一看福伊師掛了,趕緊撤回自軍的山坡上。

而北線內伊的盧瓦宗師(Loison)攻擊縱隊在山脊也被重創,馬爾尚師上坡時也被擊退。

馬塞納的葡萄牙侵略軍團激戰了一天,無力再戰。

馬塞納從右翼撤離,威靈頓的軍隊見好就收撤退到托里什韋德拉什防線 。馬塞納損失4500人死亡或受傷,威靈頓英葡軍損失約1,250人。

薩拉曼卡戰役(Battle of Salamanca)

威靈頓開始進軍西班牙,是威靈頓在伊比利半島的最大一次作戰。1812年7月22日,馬爾蒙與威靈頓的對決之役。

馬爾蒙與威靈頓雙方都在平行地強行軍,彼此之間距離最短時只有幾百米,都力圖獲得一個有利的機會來攻擊對方。

由於擁有比威靈頓軍較高的行軍速度,法軍本來是佔有一定優勢的。

可是,在1812年7月22日,馬爾蒙卻因為過度自信犯了一個錯誤,馬爾蒙看到威靈頓第7師佈置在薩拉曼卡西部山脊。發現軍隊移動揚起的塵埃雲在薩拉曼卡的方向。

馬爾蒙推測,大部分英國軍隊在撤退,他面對的只有一後衛。

馬爾蒙的推測是錯誤的,威靈頓實際上大部分的部隊隱藏在山脊後面(後坡戰術)。

而塵埃雲其實是前往羅德里戈城的英國輸送馬車隊所揚起的。威靈頓的援軍的第3和第5師也正往薩拉曼卡途中。

這場戰鬥在薩拉曼卡(Battle of Salamanca)附近的阿拉皮萊斯山岡開始。





馬爾蒙(總兵力約5萬人)因判斷錯誤分散了兵力,派左翼離開主力,試圖迂回包圍聯軍的右翼,由於兩支法軍隔離得太遠,被威靈頓 (約5萬2千人) 抓住了空隙,聯軍向法軍的左翼突出部分發動了猛烈攻擊。

威靈頓公爵招牌陣形兩排橫隊火力發揮,法將Thomières首先陣亡。

威靈頓並派遣白金漢(Pakenham)師經由遠距離的側行軍去迂迴包抄法軍。

當時聯軍有4.8萬,法軍總兵力約5萬和聯軍差不多,但由於只有一部分軍隊處於聯軍的打擊範圍,他們等不到援軍的到來,便遭受了失敗,

而法軍的主力隨即也遭到波及,在聯軍發起攻擊後僅40分鐘,即將法軍打得潰不成軍。最後英國騎兵衝鋒,遂將法軍左翼全部殲滅。

威靈頓日後說他在這場勢均力敵的戰役中,他使用了腓特烈大帝斜形戰術風格。

馬爾蒙最初試圖扭轉敗局,但他因英軍炮火攻擊摔落馬,傷及胳膊和兩根肋骨,副手司令博內特也被炮彈彈片擊傷,超過一個小時,馬爾蒙葡萄牙陸軍群龍無首。

法國指揮系統的混亂可能才是威靈頓決定性勝利的關鍵,而幸運的威靈頓成功地掌握和利用。

馬爾蒙將指揮權交給龐納將軍,後者陣亡後,克洛澤爾將軍繼續奮戰,但大勢已去,只能向布林戈斯撤退。

此役法軍共損失1.3萬人,3位將軍戰死,4位將軍被俘。聯軍則損失5214人。薩拉曼卡戰術消除威靈頓只會打陣地防禦作戰的名聲,並表明他也是一個天才的進攻指揮官。

法國人被迫放棄安達盧西亞,對拿破崙哥哥約瑟夫西班牙政府是重大打擊。西班牙國王約瑟夫聞馬爾蒙戰敗,放棄馬德里撤退。

此役成為半島長期戰爭的轉捩點,自此之後,法軍改採守勢。

滑鐵廬戰役(Battle of Waterloo)






威靈頓打了大半輩子仗,滑鐵廬戰役達到高潮。1815年3月,拿破崙潛逃回國,重整旗鼓,誓與聯軍決一死戰。風雲突變,歐洲再次大亂。

威靈頓統帥歐洲聯軍,開關延敵。6月16日,兩軍在比利時南部的Quatre Bras對壘,普魯士軍隊傷亡慘重。

17日威靈頓指揮聯軍向布魯塞爾撤退,一整天大雨滂沱,一路泥濘,被法軍追至滑鐵廬。當晚,威靈頓睡了三個小時,清晨3點起身。他寫信告比利時王室和英國大使,此次決戰勝敗未卜,要他們做好撤離布魯塞爾的準備。

而驕敵的拿破崙則沒把威靈頓和英國軍隊放在眼裏。他認為普魯士軍隊已受重創,無法支援英軍,因此這場戰役將像一次野餐那樣輕而易舉。他說:「我們今晚到布魯塞爾睡覺!」但結局卻出乎他的預料!滑鐵廬成了拿破崙軍事生涯的終點站。

滑鐵盧戰役最後的衝擊開始,戰場上出現了一幅最為壯觀的景象:大約4000名身經百戰的老衛隊近衛軍官兵組成了一個排列極為嚴密的進攻方陣,他們同內伊的部隊一起,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向敵軍陣地挺進。他們邊挺進邊整齊地高呼「皇帝萬歲」。

法國元帥內伊的坐騎再次被炮彈擊斃,內伊從地上爬起來,繼續帶領部隊衝鋒。法軍很快突破了英軍的防禦,衝到了山頂上的英軍陣地。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聽到威靈頓一聲令下:「近衛軍,起立,準備戰鬥!」從山後的反斜面上一下子出現了兩個營的英國近衛軍,他們等法軍離他們只有60步的時候,一起猛烈地開火。面對仿佛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英軍,法軍來不及還擊,就一排排地倒下來了。

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裏,這支戰無不勝的法國近衛軍就丟下300多具屍體,向後退去。

與此同時,其他地段的英軍也積極地對主陣地進行支援,普軍的2個軍則更加猛烈地向法軍右翼發起進攻。法軍兩面受敵,陣腳大亂。

這時的拿破崙再也沒有預備隊可用了,威靈頓意識到發起全線反擊的時刻已經到來了。

他騎馬來到陣前的突出部位,脫下帽於在空中搖晃著,大聲喊道:「是時候了,我的孩子們!」反擊信號一經發出,英軍官兵氣勢洶洶地從山上直撲下來,法軍招架不住,紛紛敗退。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威靈頓的後坡橫隊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