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下關戰爭

obavia 2015-4-6 00:49

下關戰爭

  下關戰爭(しものせきせんそう)、幕末時代發生。馬關戦爭(ばかんせんそう)為日本現代表記法。馬關戰爭,由於幕府的開國,導致攘夷志士與長州藩的不滿,決定開始攘夷。因此與英國、荷蘭、法國 美國等爆發衝突。
  1863年5月,開始實行攘夷大義的長州藩,封鎖馬關海峽(今關門海峽),並炮擊航行中的美法商船。六個月後美法立刻展開報復,針對馬關海峽內的長州軍艦、炮臺展開攻擊。炮擊後,長州修復炮臺,並佔領對岸小倉藩的一部分,建立炮臺,繼續執行海峽封鎖。1864年7月,受到海峽封鎖而經濟損失慘重的英國,決定報復長州藩。荷、美、英、法組成17艘聯合艦隊。在同年的8月5號~7號炮擊馬關(今下關市)。遭受慘重打擊的長州藩,立刻轉換政策,積極引進歐美新技術,訓練現代化軍隊,轉向跟同時期的薩摩藩同樣的路線倒幕,組成了薩長同盟。
  嘉永6年(1853),培利提督率領美國艦隊自浦賀港入航,迫使幕府開國,翌年安政元年(1854年),幕府簽訂美日親善條約(ペリー來航)。安政3年(1856),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幕府在未得朝廷敕許的情況下,締結了美日通商友好條約,也與荷蘭、沙俄、英國、法國等國簽訂了相同的條約,幕府的鎖國體制至此完全崩解。
  由於貿易急速的擴張造成國內經濟的混亂與政局的不安,批判幕府開國政策的攘夷派便趁勢而起。京都的朝廷對開國政策大表反對,特別是孝明天皇對外國人極為嫌惡。因此,對幕府心懷不滿的攘夷派公卿們便集結起來。對此一局勢,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採取鎮壓政策對應之(安政大獄),本人卻在萬延元年(1860年)被水戸藩・薩摩藩脫藩的浪人暗殺成功(櫻田門之變)。由於此次事變,幕府的威信大大地受到動搖。於此同時,攘夷派發起殺傷外國人的事件時有耳聞,各國因此輪番向幕府要求巨額的賠償金。
  當時,在後來成為倒幕中心勢力的長州藩內,以長井雅楽所著“航海遠略策”中所述公武合體論作為該藩政策(藩論)的代表,然而在文久2年(1862年)長井失勢後,以中下級藩士為中心的尊王攘夷論成為藩論。長州藩士與朝廷中的攘夷派公卿結合,掌握了京都政局的主導權。
  然而,攘夷的行動無異於將與各國發生戰爭,最後還是無法實行。攘夷行動前一天的5月9日,幕府又為在薩摩藩發生的英國人遇害事件(生麥事件),向英國支付了44萬美元的賠償金。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關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