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ct 2015-3-20 00:37
東漢王朝興衰(25~220)
綠林、赤眉軍起義後,地方上的地主豪強也參加反對新朝的起義,其中以加入綠林軍的劉秀勢力最強。昆陽之戰後,劉秀到河北謀求發展,鎮壓河北的農民軍,併吞了北方各地的豪強武裝,勢力漸大。公元25年6月,劉秀在河北即皇帝位,即光武帝。他沿用漢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光武帝首先消滅了進入長安的赤眉軍。建武十二年(36)平定了四川的公孫述後,全國復歸於統一。接著六次頒佈釋放奴婢的詔令,對解放生產力起了很大作用,又在全國興修水利,使農業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和帝時,罷鹽鐵之禁,煉銅和銅器製作,絲織業等都有了發展。東漢商業發達,洛陽成了全國商業中心,南方的揚州、荊州、益州的手工業商業也都很興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章帝及和帝時,班超經營西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此同時,地主豪強的勢力也逐漸強大,有莊園和武裝。和帝以後,外戚與宦官的勢力大為抬頭。不斷出現帝后臨朝執政和外戚、宦官交互專政的局面。順、、質、桓四帝時,外戚梁冀專政近二十年,財富積累達三十億。東漢中葉以後,長期的世家大族執政,形成了具有壟斷性的門閥政治。東漢後期朝廷中一部分官員和大學中的知識分子出現了品評時局的清議派,對宦官外戚專政不滿,遭到了報復,形成了「黨錮」之禍。桓帝以後宦官更囂張,公開賣官爵,政治腐敗到了極點,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靈帝時,北方爆發了有組織的黃巾大起事,終於瓦解了東漢。地方豪強這時乘機在各地擁眾獨立,相互爭鬥,最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
東漢在文化科學方面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東漢初有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史學方面又出現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書《漢書》。文學方面的代表作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散文、樂府。東漢末有「建安七子」,都以文學知名,直接影響了三國時曹魏在文化上的突出地位。東漢中期的張衡不但是思想家、文學家,也是科學家,他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已能科學地觀測宇宙和地震。和帝時,蔡倫完善了用植物纖維造紙的工藝,對人類文化事業的傳播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此外,東漢在數學、農學、醫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佛教和道教兩大宗教也同時在東漢出現與盛行,對中國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漢安帝以後至漢末近百年間,外戚宦官輪流執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殘殺,把東漢朝廷弄得糜爛不堪。董卓引兵到洛陽,趕走袁紹,廢少帝劉辯,殺何太后,立漢獻帝。長期左右東漢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滅,但東漢朝廷實際上也消滅了。
雖然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西漢是一個強盛的統一大帝國,但是東漢在文化、軍事等方面亦有顯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東漢在91年滅北匈奴。南匈奴內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後一個呼廚泉單于去鄴城拜見曹操,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匈奴汗國不復存在,困擾漢朝數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