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陳圓圓生前死後之謎

molela 2015-3-7 00:25

陳圓圓生前死後之謎

  明末清初的詩人吳梅村,寫了一首題為「圓圓曲」的長詩,「圓圓」是指明朝末年,遼東邊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詩的開頭幾句說:「鼎湖當日棄人間」崇禎皇帝死去了,「破敵收京下玉關」吳三桂起兵收復了北京;「慟哭六軍俱縞素」軍隊都戴孝痛哭,為什麼呢?「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意思是,吳三桂降清是為了陳圓圓,而大怒起兵!這首詩是諷刺吳三桂,不顧大明江山,為了一個女人,而引清兵入關。 但以上並不是史實的全部,在此分析陳圓圓生前死後之謎。
  陳圓圓(1624~1681),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從養姥陳氏姓。故又名陳沅,江蘇常熟縣奔牛鎮人 (一說山西太原人),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父親做小生意,家境貧寒。她年少的時候幾經戰亂,四處流離,後來被人販子拐賣到蘇州為妓。據明末李介立《天香閣隨筆》云:「父死,失身為妓。」由於陳圓圓藝色雙絕,不僅琴棋書畫樣樣能行,而且還會唱京劇和崑曲,唱得是有板有眼,韻味十足,令人讚嘆不已。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殷富的地方,風俗奢華,不少王孫公子和富商大賈等都喜歡到蘇州尋花問柳。陳圓圓艷名遠播.身價百倍,去找她的豪客真是多如過江之鯽。 陳圓圓並沒有入宮,先由田畹的女婿汪起先從蘇州搶奪回來,然後獻給田畹;另有一說由田畹以重金購得。明末崇禎周皇后想利用陳圓圓的美色來奪取皇帝對田貴妃的寵愛,就把陳圓圓召入宮中,可惜崇禎竟對陳圓圓不感興趣,冷落了陳圓圓,結果周皇后達不到目的。這時反而讓田貴妃利用可乘的機會,她把陳圓圓遣出宮廷獻給了老父親田畹做小妾。這說法並不合理,如果陳圓圓得到崇禎的寵愛,周皇后也未必再受寵愛。一般說法,田畹為了巴結吳三桂,而把陳圓圓讓給他。崇禛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李自成、張獻忠領兵直逼京城。京城裡的達官貴人們紛紛外遷,田畹也是惶惶終日。陳圓圓猜透了他的心思,於是就進言道:「現在世道這樣亂,我們無依無靠,將來必遭禍害。我看寧遠總兵吳三桂兵強將勇,我們為何不與他結交呢?萬一有事也好有個照應啊!」田畹十分贊同,於是就趁著吳三桂進京面聖時,設宴請吳三桂到府。
  吳三桂一看見陳圓圓,立刻為之傾倒,竟然厚著臉皮求田畹把陳圓圓讓給他。田畹為了巴結吳三桂,不得已只好割愛。吳三桂強奪了陳圓圓回家,對她百般寵愛。陳圓圓見吳三桂年輕俊美,驍勇善戰,因此男歡女愛,兩人十分眷戀。但據李清《三垣筆記.附識中》記載,田畹死後,吳三桂才以重金購買陳圓圓回家。史家多以李清記事嚴謹,可信程度甚高。不料崇禎帝頒旨讓吳三桂領兵出關,吳三桂只好留下陳圓圓。1644年農曆三月,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建立大順皇朝,要脅三桂之父吳襄以書信要三桂投降。吳三桂本來決定投降,並且準備帶兵回歸。但李自成及其部將劉宗敏採取的派餉追贓的錯誤政策,連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未倖免。在吳三桂面對國亡家破,父親遭難的緊要關頭,驟然得知愛妾被劉宗敏劫奪,感情上再一次受到強烈刺傷,深感恥辱,進而暴怒,一變而為復仇。於是瞬間,陳圓圓被劫一事在他的感情及行動上起到了促進、激憤的作用,加速和堅定了向清朝靠攏與李自成血戰的決心。吳三桂立即回師,引清兵入關,殺進北京城。
  吳三桂領著清兵攻到北京時,李自成又驚又怒,一口氣殺了吳家38口人,倉促撤離了北京。他的部將把陳圓圓也帶走了,陳圓圓在李自成的撤軍中趁亂逃回北京,幾經周折又找到了吳三桂。但是,滿清入關之後,卻不肯再退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舉動鑄成大錯,使滿清統治了中國人;而吳三桂由「聯清」變成了「降清」。當時陳圓圓曾力勸吳三桂聯合李自成的殘軍,起來反抗關內的滿清。但吳三桂卻是不肯,仍執意到昆明,接受滿清的封爵為雲南平西王。
  順治皇帝即位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陳圓圓歷盡坎坷,最終由一個姑蘇妓女而得寵於吳三桂。但陳圓圓每念及三桂為了自己而鑄成大錯,使中國淪入異族的統治,總是雙淚不住,萬念俱灰;於是在吳三桂要立她為平西王妃時,她堅決地拒絕了併力勸三桂另娶名門之女。之後,她在王府中闢室別居,作為女道士,又過了一些時日,她又前往商山寺削髮為尼(一說陳圓圓在雲南五華山華國寺出家),改名寂靜,字玉庵。而吳三桂此時仍是愛戀著圓圓,不時到商山寺(或華國寺)去探望她,王府中若有不能解決的事故,祗要她出來講句話,無不立刻解決的。
  此後吳三桂招攬四方有勢力的籓王,積極擴充實力,不久就與靖南王和平南王互相勾結,史稱「三籓」。康熙皇帝在清除鰲拜之後,決心要對付這些手握大兵對朝廷構成威脅的籓王。1673年,吳三桂就在雲南叛亂,另外兩個籓王一起響應。那時,陳圓圓曾上書力勸吳三桂不可舉兵,因清廷的統治權已相當穩固,但三桂還是不聽,沒採納她的意見。三籓之亂沒多久就被精明的康熙給瓦解了三籓的聯盟,靖南王和平南王相繼投降。  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改國號為周。立陳圓圓為皇后。但是於同年八月,吳三桂暴死。傳說吳三桂死後,陳圓圓在雲南商山寺(或華國寺)內,投蓮花池自盡了。
  昆明五華山西麓有一陡坡,稱為「逼死坡」,這坡死曾逼死了誰? 逼死坡原名「篦子坡」,現名是怎麼來的,要從與昆明有密切關係的幾個悲劇人物說起。 吳三桂坐鎮雲南後,即在昆明大興土木於翠湖、蓮花池等處,與陳圓圓共賞風花雪月。 陳圓圓受到民間廣泛同情,認為她的遭遇都不是自己的意願所致,特別是後來吳三桂又尋了很多美女納入府中後,陳圓圓退而修道 (一說念佛養心),更不與吳三桂一心了,所以在吳三桂起兵反清後,她清醒地看到他一定不能成事,更心灰意冷,住進了佛庵(一說成為女道士)。等到清軍打敗吳三桂軍,攻入昆明時,陳圓圓自沉蓮花池,一代佳麗「香消玉殞」了。        
  說起來,吳三桂叛明,為權欲又叛清,他在昆明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是殺死永曆帝。永曆帝是明朝的桂王,為南明推為永曆皇帝領南明殘餘力量抗清,但終於不敵清軍而節節敗退至昆明。永曆帝無力解決殘明勢力與李定國等大西軍的矛盾,更無力消除大西軍內部的爭鬥,難敵吳三桂尾隨而來的數十萬大軍,向西逃至緬甸境內。吳三桂陳兵緬甸邊境,威逼緬王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永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後,關在篦子坡頭金禪寺內,到康熙元年(1662)4月,吳三桂為斷絕後患,斷絕尚有兵力的李定國以永曆帝為號召來反清,與他對抗,在金禪寺裏擅自用弓弦勒死永曆帝父子。雲南三迤人民同情永曆帝的遭遇,鄙夷憤恨吳三桂的為人,改篦子坡為「逼死坡」,一則不忍說永曆帝被勒死,一則說吳三桂對「故主」的行徑。逼死坡後又被清政府改為「昇平坡」,以迴避歷史。    
  在各種記載中可以看出,陳圓圓的確是一位色藝雙絕的女子而這也正是她招惹是非之處。史家認為,簡單地把美人與禍水相提並論是有失公証的。陳圓圓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究竟起到過什麼作用,將來自有公論。這裡要談的,是這位美人最後的命運和歸宿。而這個問題,由於史料上沒有確切的記載,許多年來眾說紛紜,至今還是疑案一樁。
  說到陳圓圓歸葬何處,有如下說法:有說陳圓圓葬於蘇州、上海的,也有說她葬於陝西、四川的,但持此說者均拿不出可靠的史料,甚至僅僅是一種臆測而已,故不可信。有一種「寧遠說」,其憑據是在《甲申傳信錄》中記載:自成進北京後,劉宗敏向吳三桂之父吳襄索要陳沅,即陳圓圓,吳襄回答說,陳沅已被送到寧遠(今遼寧興城)吳三桂處去了,而且已經死了。這一說法與明清之際的傳說不符,而且從當時情況看,很可能是吳襄在威逼之下的推托之詞,其可靠性極差。但也有信此說者,如《國榷》作者談遷、《明季北略》作者計六奇、《續綏寇紀略》作者葉夢珠和當代作家姚雪垠等。
  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認為陳圓圓香魂歸於雲南,明確地說,是在昆明。康熙時陸次雲的《圓圓傳》敘述了吳三桂在雲南被封為平西王后,建蘇台,營郿塢,華貴無比,陳圓圓常歌「大風之章」向他獻媚,吹捧他「神開不可一世」,因而受到吳三桂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房之寵。後來陳圓圓參與了吳三桂的叛亂陰謀和吳三桂一同被殲。而寫於陸次雲《圓圓曲》之後、鈕琇的《圓圓傳》,記述得更為詳細,且與陸傳所云有所出入,吳三桂進爵為王之後,在昆明佔據五華山永曆故宮,起初他想將陳圓圓封為正妃,但陳圓圓婉言推辭了。
  吳三桂於是另娶一女,此女妒心極強,群姬之艷而進幸者,均被其恨而殺之。陳圓圓獨居別院,不施粉黛,因與其未生嫌隙,未遭其忌。吳三桂圖謀叛亂時,陳圓圓有所覺察,但自感力不能禁,遂以年邁之由向吳三桂請求為女道士,得到許可後便離宮入山,與藥爐經卷為伴,然對陳圓圓的結局卻未有明確交代。長久以來,有「吳三桂兵敗,陳圓圓自沉蓮花池」的說法。
  據學者考証,無論是蘇州、上海,抑或是昆明,都沒有發現陳圓圓的墓,致使上述說法因無確實証據而未可憑信。雲南省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昆明市文史研究會副會長卜保怡指出,清軍平滇後,對逆首的懲處十分嚴厲,分發吳三桂骸骨於各省,吳世藩首級交與刑部懸掛示眾。逆首逆產也循例造冊入宮,但逆屬名單上不見有陳圓圓的名字,因此引起各界人士關注。關於陳圓圓下落的詩文有很多,卻都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不過,僅圍繞陳圓圓的死,昆明就出現了三處陳圓圓墓。
  值得注意的是,1983年貴州岑鞏縣的歷史研究者提出了「陳圓圓魂歸思州」的新說法。其說經過查考,初步認為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的一座古墓即為陳圓圓安息之地。思州是岑鞏的古稱,馬家寨一帶,群山起伏,溪流縱橫。獅子山上的一座土堆,便是人們所說的陳圓圓墓。墓前有一通3尺高的石碑,中間陰刻11個楷體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旁刻「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戌申仲冬月吉立」。立碑人是兒子吳啟華、孫子吳仁傑等。
  馬家寨的人全都姓吳,而且世代自稱為吳三桂之後,吳姓老人講,吳三桂乳名應隆,其父吳襄,遼東高郵人。吳三桂反清後曾在湖南稱周帝,將敗時,軍師馬寶暗護陳圓圓及吳三桂的兒子吳啟華到思州鰲山寺避難。康熙二十四年吳啟華下山定居,為了紀念馬寶的恩情,同時為避清廷搜捕和誅殺就把居住的寨子稱為馬家寨了。有關人員考釋,上述說法與史料所載基本相符,且有人將碑上的11個字譯釋為「故第一世祖吳家陳圓圓王妃之墓」。這些都旨在說明此處的真實性。當然,迄今為止,最後的結論還沒有得出。
  清史專家走進馬家寨男墳墓群和女人墳墓群中,對傳言的吳啟華、吳仕傑與馬寶的衣冠塚,以及陳圓圓的墓碑進行查看,並對上頭出現的文字展開討論。最終,專家總結指出:「至目前,陳圓圓的墳墓在馬家寨的證據最為充分,最有說服力,大陸其他地方無法提供如此多的有力證據... ...」專家的解釋是,第一,吳氏後人對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中的聶氏實際上就是陳圓圓。「先妣」,指陳圓圓是受之無愧的第一世祖:「吳門」,暗指陳圓圓是蘇州人氏,明指陳是吳家人氏:「聶」,雙耳代表邢,陳兩姓。陳氏原本姓邢,後因故而改為陳姓。兩姓均是包耳旁部首:「位席」,「位」特指王侯將相之位,「席」,大也,可認為是陳圓圓曾當過王妃的暗釋。把這十一字意思連貫起來,就是「蘇州陳圓圓王妃之墓」。
  第二,馬家寨後裔在解放前就稱自己是吳三桂的後代,而當時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於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於一種親情。
  第三,根據吳家後人的說法,陳圓圓和吳啟華是馬寶秘密從衡陽護送到馬家寨一帶,為感謝和紀念馬寶,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後代永不忘記。馬寶墓的對聯「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臺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雖然這樣的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和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後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真實性很強。
  第四,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地民俗有異。秘傳稱家史為「御字簿」,而當地民間稱為「家譜」、「族譜」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XX家世代保管,後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盃銀筷被吳XX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與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陳圓圓生前死後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