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慈禧太后小金庫最後不知所終

molela 2015-3-3 02:01

慈禧太后小金庫最後不知所終

  「小金庫」在清代官場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地方政府乃至於皇宮大內幾乎都有小金庫。那些小金庫給部分特權人士聯絡、辦事提供了方便,滿足了他們的私慾,但卻導致了國家財產的流失,滋生了眾多腐敗,且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清代地方官都有正俸和養廉銀。而他們的「小金庫」多寡則視官員權限、搜刮能力而定,少的數千兩,如知縣一級。
  「有曾任直隸之淶水令者,言淶水每年收牛羊稅,計共六百兩,報銷僅十三兩,而藩司署費二十四兩,道署二十兩,州署十四兩,於皆官所自得。」(《清稗類鈔》)從這裡看出,光「牛羊稅」一項,淶水縣令便有529兩銀子納入本縣「小金庫」。「又月領驛站費三百兩,其由縣給發,不過五十兩,則每年獲數千矣」。這項驛站費,知縣又可得到3000兩左右銀子。同時,縣裡還有稅契每年也進賬幾千兩銀子。如此算來,一個知縣的小金庫最少能有大幾千兩銀子。《清稗類鈔》又補充記載:「直隸州縣,多恃騾馬稅……計南宮一縣,外收至三四萬,而交官不及半,至報部不過數百金而已。」這麼一算,南宮縣的小金庫每年當在萬兩以上。
  清代地方的藩司、糧道都有稅收大權。他們的小金庫就更可觀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張集馨擔任了當時有名的肥缺陝西督糧道。他一上任就發現前任方用儀在交卸之前,其家人提取、倒賣了糧庫裡的四千石麥子。但他毫無辦法,只得貼補上虧空了的四千石麥子。不過,他是借債做盤纏從北京來陝西上任的,這補前任虧空的錢理所當然便是從其陝西督糧道的小金庫裡支取。而據張集馨記述,當時陝西督糧道的小金庫一年是三四十萬兩銀子。除了請客、送禮、打點官場之外,其他的都落入陝西督糧道本人腰包,這已是公開的秘密。
  作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總督,小金庫數額一般來說都在十多萬兩以上。兩江總督堪稱當時封疆第一肥缺,這「肥」就肥在它的小金庫上。清人筆記《水窗春囈》中,有關於清代中期各地高官油水多寡的記載,說:「督以兩江為最,一年三十萬。」這三十萬兩白銀便是兩江總督可以支配的小金庫收入。清代地方的總督、巡撫都有關稅、鹽務津貼,也就是浮收的關稅、鹽稅,那也是小金庫的最重要來源。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雖然不許下屬給他送貴重禮物,但是鹽運司送的緝私經費、幾個海關送的公費,按照當時官場規矩,他還是收的。
  正如張集馨所說:「監司大員行同市井... ...余居是官,心每不安,雖非勒折,確是浮收。」所以,清朝地方官場都有小金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清代俸祿的微薄、吏治的腐敗、官員的貪婪、京官的索賄等等。
  晚清的軍隊也有小金庫。「淮軍自始至終,每年皆發餉七關有半... ...先以解款不到而致欠餉,既到,不以發餉,遂積成巨款。」這筆巨款就成了典型的淮軍小金庫《異辭錄》。這個小金庫一直供直隸總督李鴻章提用。李鴻章去世時,淮軍小金庫裡還有五百餘萬兩銀子,這都是淮軍士兵的賣命錢。這筆錢最後被項城(袁世凱)用以擴充新軍,至六鎮之多。
  其實,在晚清軍隊中,各營軍官幾乎都在不同程度地苛扣士兵餉銀入小金庫。這也是當時清軍缺乏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異辭錄》記載,慶親王奕劻掌權時,每年王府開銷要三十餘萬銀子,親王俸祿遠遠不夠,怎麼辦?其實這筆錢就來自於北洋新軍的小金庫。北洋新軍繼承了淮軍傳統,(新軍)六鎮每月皆有截曠之餉不下三四萬,皆進了北洋新軍的小金庫。而且袁世凱還用活了這個小金庫,每年都不動聲色地進獻給慶親王三四十萬兩銀子!說到這,您或許豁然開朗,明白為什麼慶親王那麼重用、提拔袁世凱了。當袁世凱被迫交出四鎮新軍的管轄權給陸軍部由鐵良掌管,他也弄了小金庫,並且也從小金庫裡提取巨款進貢給大權在握的慶親王。於是,鐵良的地位也迅速得以提高並鞏固。
  這或許就是晚清很多官吏都愛小金庫的一個重要原因吧。袁世凱1903年至1908年期間控制著大清招商局,按照他擬定的《整頓局務九條》,規定北洋大臣對招商局的外事、財務等各項事務有直接的、絕對的控制權,尤其財務他更是一把抓。「動支款項在一萬元以上者,須稟請本大臣核准方可開支」。實際上,他是把招商局也變成了北洋新軍集團的「小金庫」。據盛宣懷記述,在袁世凱控制招商局期間「北洋提去用款每年數十萬」。
  中國封建時代一直是皇室財政和政府財政兩大平行的財政收支系統。其實,皇室財政就是廣義上的皇帝的小金庫。同治年間,規定每年由戶部撥給內務府三十萬兩銀子進皇家小金庫。到了光緒癸巳年(1893),已增至每年110萬兩。戶部歲奉孝欽后(慈禧太后)十八萬,德宗(光緒)二十萬,名曰交進銀,這交進銀更是小金庫之外的又一小金庫。
  據《清稗類鈔》記載,皇家小金庫大內銀庫存(銀)一千六百萬兩。及至清末,慈禧的小金庫中尚有黃金三萬兩,這裡沒提到白銀。另一筆記《異辭錄》的作者認為,太后(慈禧)有私蓄三千萬,就是說,慈禧太后的小金庫的數額達到了三千萬兩銀子,半在南苑,半在大內,皆用紅繩束之。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倉惶出逃,保命要緊,根本顧不上小金庫,但是留守大臣世續知道太后小金庫的所在地,雇了日本使館的士兵嚴密看守。於是,在簽訂了《辛丑條約》,慈禧帶著光緒皇帝回北京後,慈顏大悅,立即重用世續,賞黃馬褂,轉吏部兼都統。
  許指嚴的《十葉野聞》更形容慈禧的小金庫有天文數字。他說:「而慈禧所自積之鏹,始終未悉其確數,或言計共二百兆兩」,意思是慈禧的小金庫有2億兩白銀。這些錢最終都去了哪兒?有人說被日本人盜搶走了,有的說是被李蓮英們給盜取、貪污掉了等等,莫衷一是。
  光緒、慈禧死後,隆裕太后掌管宮中,也學慈禧的樣兒建立自己的小金庫。但與慈禧相比,她真是小巫見大巫,大概數字為九千六百萬兩。不過她有理財頭腦,把錢存進了外國銀行賺取利息,據說以她妹夫載澤器重的盛宣懷為經理人。在清朝覆滅,溥儀退位後,曾聞洋行有倒賬之說。但隆裕畢竟是個深居宮中的婦人,亡國之際,喪魂失魄,哪有精力餘裕再追究她的小金庫啊。而且,有人懷疑,盛(宣懷)本狡獪,那筆巨款可能早被盛宣懷私吞掉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禧太后小金庫最後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