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的宦官專權比唐朝嚴重可為什麼明朝的皇帝除掉宦官卻很容易呢

molela 2015-2-28 01:31

明朝的宦官專權比唐朝嚴重可為什麼明朝的皇帝除掉宦官卻很容易呢

  唐朝藩鎮割據,中央那點軍權全掌握在太監手裡,換個皇帝那些藩鎮也不管,大家各玩各的。明朝集權,將領根本沒有調動軍權的能力,就連皇帝想調兵都要要兵部確認才可以,太監就更別說了。明朝唯一一個造反的太監,還是靠在宮外府邸養的門客,結果造反的時候連宮門都沒打進去就被滅了。明朝有名的幾個大太監都是狐假虎威,只要皇帝一句話就什麼都沒了,讓他死他立馬就得死。而明朝太監的權力其實都是依托於皇權,明朝皇權本來是很大的,朱元璋廢掉宰相,什麼活都自己幹,大臣基本就是報告-聽命-辦事,不過朱棣之後的皇帝沒有那麼強的能力和精力,動不動幾十年不上朝,權力慢慢過渡到內閣。
  皇帝說白了就一個人,怎麼對抗整個文官集團,人家撂挑子不干就沒轍了,所以老被欺負。皇帝不能不要臉,太監可以,所以把太監推出來,掌控權力和大臣鬥爭,把文官整得死去活來。但是太監的權力根本在於皇帝,所以永遠威脅不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太監,還得把皇帝伺候好了,因為伺候皇帝的沒時間伺候太子,等太子登基,太子身邊的太監就上位了。
  補充一下唐代軍制,這樣也能對唐朝宦官專權有所理解。安史之亂期間,所謂「東三鎮」也就是安祿山反叛,「西二鎮」也在函谷關一戰灰飛煙滅,嶺南和四川劍閣的雖有兵鎮,但兵力不多,且都是漢人,換言之戰鬥力不強(古人認為漢人軍隊戰鬥力遠低於少數民族,號稱漢人最強大時期的唐朝時期也是如此,其邊防軍大都為少數民族,以胡,契丹為主,安祿山所率領東三鎮就是契丹,而實力稍差的「西二鎮」則是胡人)也只能依托四川天險自保。西北的安西都護府士兵雖強,但一方面兵力不多,只有兩萬;另一方面,路途遙遠很難支援中央。於是,唐朝的安史之亂的平叛主要依靠北方的唯一僅剩的朔方鎮,又稱朔方軍該鎮四萬人,也就是後來所謂唐朝中央軍的前身。
  在安史之亂後,朔方軍就調往中央,接著又被改編為神策軍,由宦官統領——為什麼交由宦官,很簡單,因為被嚇怕了。唐前期屢次皇族內部相殘,比如玄武門之變,到唐玄宗時期,就把所有皇族和外戚嚴格管控起來,建立所謂的安樂宮,實為軟禁;重用大臣,又經過安史之亂,自然皇帝也不再信任大臣,但是權力是必須要有執行人,這個執行人就變成了宦官。
  從各方面而言,對於皇帝而言,宦官確實是最保險的選擇。相比於大臣,皇親國戚,宦官顯然要好控制的多,名分賤,不可能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改朝換代,而看到中國歷史上宦官再怎麼猖獗,也不敢當眾把整個皇族給滅,改朝換代。因為本質上宦官的權力來源於皇帝,沒有皇帝,就沒有了依靠。
  說遠了,再說回唐朝,縱貫唐史,神策軍的戰力還是不俗的,我們這些受過高中教育的同志們,大都會認為唐朝就是一個藩鎮割據,類似東周的情況。其實,唐朝中央非常具有控制力。地方的藩鎮除了淮青兩三個源於安祿山舊部的藩鎮比較彪悍外,其餘藩鎮都非常聽命中央。中央之所以具有這樣的控制力的源泉之一就是神策軍。所以客觀而言,宦官對於李唐王朝還是具有延續生命的作用。
  後來,黃巢起義,通過游擊戰(到處流竄),漸漸地將中央軍消耗掉了,直至佔領長安,這一鬧,中央實力盡失,藩鎮也就開始蠢蠢欲動了,直至朱溫把最後一個唐朝皇帝給滅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的宦官專權比唐朝嚴重可為什麼明朝的皇帝除掉宦官卻很容易呢